1、1年鉴编写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年鉴属史料性文献,它以年为期,记载、汇辑上年度自然或社会历史发展历程性的资料。年鉴具有服务现实,明鉴春秋的功能。年鉴是昨天的历史、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按年度出版,便于读者查考检阅的资料工具书。年鉴是史志的一种类型,无论什么年鉴,都是反映本年度全貌的“百科全书” 。所以年鉴主要记录当今,提供借鉴、备千百年后的考证。 一、年鉴撰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资料收集不全。基本的资料和数字缺漏,反映不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全貌,没有存史和利用价值。 2.条目设置欠妥。有的条目设置过大,内容涵盖过宽,主题不明确。有的条目设置过小,内容单薄,主题分散。 3.材料取舍不当
2、。在选材过程中,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全国、全省范围内的、带有共性的内容写得过多过细,无地方特点;有的非主体工作和非职能部门工作、一些枝节性工作写入年鉴,冲淡了主体内容;有的缺乏归纳和提炼,记录过于繁琐,远远超过要求控制字数。 4.条目要素不全。条目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基本要素不全。有的有时间,没有结果;有的有事件,没有人物活动,缺乏连续性。 25.综合性不强。条目的宏观概括把握不够,尤其是综合性条目的质量不高,有的稿件是年度工作总结的翻版,空话套话多,内容空泛。有的直接交工作总结应付了事,没有进行条目化。 6.报喜不报忧。多数稿件只记成绩,不记问题,报喜不报忧
3、。通篇只看到成绩、成功和经验,看不到失误、挫折和教训,起不到警世和儆戒的作用。 7.史实不准确。有的人名、地名搞错;有的时间不准;有的数据不实;有的数据前后矛盾;有的资料无连续性,更无可比性。 8.行文不规范。文字表述、人名、地名、年代、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统一、规范。其具体表现: (1)年鉴用语教条化、模式化。如“在指引下、领导下” ;“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实施”类似报告式文字、宣传式用语太多。 (2)年鉴行文中滥用简缩语。如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四有” 、 “三乱” 、 “五零指标”等;“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十不准规定” 、“六条实施意见” ,还有“三点”
4、、 “三贴近”等,不胜枚举。 (3)年鉴行文存在人为美化现象。年鉴具有资治、存史的功能,把成绩写够,有利于反映事物的概况和主流。但一些年鉴行文成为一个部门的成绩报告单,而对于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民生问题有的只字未提。 (4)人名、地名、数字、年代、标点、计量等行文不规范。有的年鉴人物姓名前后不一致,有的表述不准确。 3(5)年鉴不能以第一人称来写(如我县、我局、我省) ,只能用第三人称来写。 (6)列入国家统计指标的数据,要与统计部门数字相吻合,不能自行使用自己的一套数据;未列入国家统计指标的数据,使用部门统计资料。 (7)提供的图片资料,要注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者。 (8)年鉴具有
5、时效性。年鉴要及时出版发行,才更有参考和利用价值。 (9)领导审稿不可忽视。志书、年鉴是“官书” 。年鉴稿子编撰好后,应交领导审核,同意后由其签名,加盖公章再上报,这是既对编撰者负责,更是对本部门的负责,对历史的负责。 二、解决好年鉴撰写几个基本问题 解决年鉴条目撰写中带普遍性的问题,是提高年鉴总体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撰写好年鉴,应做到广泛收集资料,优化选题,严格按年鉴的体例和行文要求撰写。具体解决好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搜料。年鉴是信息的载体,资料系统,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广泛收集资料是条目撰写的前提和基础。收集资料力求全面、广泛、系统,做到广开渠道,广征博采。资料的来源:一是本行业、本单
6、位、本部门的年度总结;二是有关通知、文件、简报、会议记录等;三是领导讲话及相关文章;四是相关调查报告、考察报告和统计资料;五是报刊资料和电视新闻;六是图片、图表资料;七是口碑资料。 2.选材。资料收集完毕后,并不是把所有材料都能写入年鉴,要对4资料进行筛选,鉴别和评价、取舍在选材过程中注意把握主线,突出主题,选择具有年度特点的大事,能体现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的事物;选择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对社会有推动或阻碍作用的事物;选择公众比较关心的热点、焦点事物,选择具有普遍意义或推广价值,具有警世、儆戒和教育作用的事物;选择体现事物发展新阶段、发展轨迹的事物;选择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有存史价值的事物。 3.
7、 立目。条目大致可分为综合性条目、专题性条目、单一记事性条目三类。按条目的篇幅可分为长条目(1000 字以上) ,中条目(5001000 字) ,短条目(500 字以下) 。 综合性条目置于各类目之首,称“综述” 、 “简述” 、 “概况”等,是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学科的角度,总体上反映事物的全貌;专题性条目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事物的基本情况,是对同一性质相关事物的综合处理及概况记述。具体内容有本年度工作的重大进展、重要倾向和专项工作等。 综合性条目及部分专题性条目(专项工作类条目)又可称为稳定性条目或常规性条目,此类条目在通常情况下,年年设立,主题不变,但内容逐年更新,对保持年鉴
8、内容的连续性、可比性有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专题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又可称为非稳定性条目,这类条目以年度内的大事要闻等动态信息为记述对象,从标题到内容都是全新的。撰写条目时,要注意挖掘和捕捉本年度的动态信息资料,反映本部门、本行业的新情况、新事物、新成绩、新问题和新特点,突出大事、新事、奇事和要事,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凑” 。 54.撰写。撰写应把握以下原则: (1)条目的主要特点:年度性。它记述的事情应是在上一年内发生的,一般不作历史回顾,也不预测未来;独立性。即一事一条,独立成篇,不与其他条目内容交叉;完整性。即叙事完整,要素齐全,不支离破碎。 (2)条目的写作要求:条目写作要求用记叙文或说明
9、文文体。关键是,一要开门见山,直书其事。即用简明、朴实的语言,把事情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不需要导语、套话,也不需要描写、议论。二是突出重点,文字精练。抓住主要问题或实质内容,用最简洁、最精练的文字陈述事实,做到字斟句酌,惜墨如金。 (3)精炼文字,规范行文。年鉴是公开出版物,有其独特的行文规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认真审核,同意后签名、盖章、上报,这是既对编撰者负责,更是对本单位、本部门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三、年鉴条目撰写的具体要求 1.条目的语言要使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写,不使用工作总结、讲话、报告中常用的套话。文字要惜墨如金,简洁流畅,力求用最简洁的文字反映较多的信息。 2.条目的行
10、文一律使用第三人称,避免使用“我国” 、 “我省” 、 “我市” 、 “我县” 、 “我局”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词。 3.释文要用书面语撰写,不用口头语。用词要确切,不用“也许” 、“可能” 、 “大概”等不确定的词语。 4.涉及人名、地名、史实、数据等要确保准确无误。人名一般直呼其名,不加“同志” 、 “先生”等称谓,必要时,可在人名前加职务,如6“县委书记” , “县长”等。 5.时间表述要准确,有的要精确到秒(如发生地震) ,不使用“今年”、 “去年” 、 “近日” 、 “目前”等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 6.月、日在专用名词中的用法。含有月、日简称表示历史事件、传统节日的数字,应当使用汉字,
11、并外加引号。月、日之间,如果涉及 1月、11 月、12 月的,应加间隔号“?” ,再加引号,如“一二?九”运动,“一?二八”事变等,以避免歧义。如果知名度大,可不加引号和间隔号,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七一讲话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月日时,中间加“?” (间隔号) ,不用“.” (齐线墨点,容易误认为是小数点)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一般事件、案件的数字要用阿拉伯数字,并用间隔号隔开,外加引号,如“3?15” 、 “9?11”等。 7.中国的干支纪年、夏历(农历)月日一律用汉字数字,清代及清以前的历史纪年除用汉字外,还要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年份。如清康熙十一年(1627 年)等。表示公历、
12、年代、年、月、日、时刻等的数字应该用阿拉伯数字。如 20 世纪、80 年代等。年份概用全数,不得省略,如 2009 年(不得简写为 09 年) 。近年流行的年份简写法 99,是从英文出版物中引进的,一般限于某项活动标题式的名称中使用,如:“99 昆明世博会”等。 “从多少到多少的写法”:“30%到 40%”不能写作“30 到 40%”,“10 万15 万”不能写成“1015 万” 。小数点后统一保留两位。 8.计量单位的规范用法。不使用已废弃的、非法定的计量单位。同一份资料,使用统一规范的计量单位。比如:土地面积统一用“亩”为7单位,房屋面积统一为“平方米” ,公路里程为“千米” ,质量单位用“千克”等。 9.序号之后的标点用法。 “第一、其次”后面用逗号, “一” 、 “二”等后面用顿号, “1”、 “2”等后面用齐线墨点“.” ,序号如果加括号,后面不加任何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