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摘 要: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甚为严重,且普遍存在。其症结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培养极为脱节。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情商培养紧密结合,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因而,科学地将情商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育氛围、教师情商提升等方面,寻找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及现代社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商培养;情商缺失;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2、2589(2013)33-0369-0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商教育甚为贫乏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培养缺乏内在的联系 1.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情商教育内容极为少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教育教学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是大学生学习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设置,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即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道德2修养,遵纪守法,熟知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由于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
3、育内容,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等特征,本应丰富的极具人文思想底蕴的教材,变成了枯燥的教条。 2.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只顾教书,不注意育人,只注重政治传播,不注意人格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教的是政治理论,学生学的政治理论,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商教育与培养是缺之又缺。 由于缺乏与之密切联系的情商教育,使大学生成长、成才深受影响,其思想、观念与优质品格无法同一,使所培养的人不是人才,而是“畸形人才” ,不能更好地胜任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有的甚至走上了背叛人性的道路。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商培养缺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受教育者的情商人文缺失突出 调查表明
4、,大学生情商缺失,已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当代大学生情商人文缺失,较有代表性的行为特征表现如下: 心理素质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自主自立意识强,但自理自律能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协作精神较差,缺乏团队精神;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团队精神;价值观、人生观日趋现实化、功利性;道德伦理观念差,缺乏责任感。 究其根源,一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培养缺乏内在联系有关;另一方面,与应试教育导向及家庭中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呵护有关。 毋庸置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已刻不容缓,3迫切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情商的认知与养成教育。 二、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随着情商理论
5、研究的深入,情商教育及实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 情商是指人们的情绪智能活动水平的高低及非智力因素的测定,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主要由兴趣、动机、信念、情感(情绪) 、理想、意志、性格等要素组成。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塞洛维将情绪智能基本思想概括为五个方面:认知自己的情绪;自我感情的调控;自我激励的能力;认知、理解他人感情的能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给出量化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事业的成功,只有 15%取决于智力因素,而另外 85%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 随着情商理论的提出及对此的深入研究,情商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美国各地的学
6、校,把心理智能当作同数学、语文一样重要的科目,列入必修课程,开始教育孩子。企业界也开始注重对职工的心理智能教育,正在摸索情绪智商的训练方法。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情商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种必然性,通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的内在关系表现出来。 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同一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其政治性较为突出,但其思想性、知识性4同人文内容有同一性,尤其是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本身是人文教育的内容,因而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应有情商的人文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传授中内含着情商的内容;同样,情商的内容
7、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与情商教育相互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道德观,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挖掘其情商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商的提升。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联系起来,把情商教育与人格培养、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教育结合起来,两者之间在内容与目的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 可以说,无论是从“情商”理论与实践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的方面而言,还是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在要求而言,重视并将情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融合,
8、进而寻找情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从管理层到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并重 1.教育管理部门把情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并明确确定其教育目标、方针; 2.把情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纳入到教育的教学大纲中;53.将情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学科课程的教育内容中; 4.在人文教育的各个学科中科学地安排情商教育内容。利用各专业学科特点,提炼有助于情商提升的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培养大学生高情商的良好品质,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5.在非人文学科教育中,有目的安排一些情商教育内容
9、,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范围。 (二)从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到实践养成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与情商教育并举 1.在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大学生组织,组织有利于情商提升的互助、慈善、爱心活动,学会关心、理解、同情、忍让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大学生要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帮助大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认知宽容美德,时时处处做到宽容他人。 2.营造情商教育的氛围。当代大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切实加强且优先发展情商教育,尤其是加强大学生情商的认知与养成教育。从幼年到成年,
10、从生活到工作,从家庭、学校到社会,营造情商养成教育的环境;探索情商提升规律及情景训练方式,将大学生情商的认知教育逐步发展为养成教育。 3.大学生应积极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社会共感性,掌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及发展脉搏,更好地争取和把握人生机遇。 64.大学生应重视公德教育及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公德教育与实践中,大学生既要注重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独立的人格,同时更要强调在实践中的集体意识、社会公益意识,避免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和人格发生偏差而形成某种不健全的心理,走向极端、狭隘或偏执。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增强公德意识,使自己
11、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人。 5.大学生应加强角色转换意识。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利用实习等社会实践机会,大学生要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大学生要有角色转换意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情商教育与培训 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情商意识及注重情商知识的学习,制订情商教育与培训的计划、内容和考核细则。为使教师情商教育与培训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在开展情商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应积极肯定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
12、的闪光点;教师应培养学生自我实现意识,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所长;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增强竞争意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在困难面前自我激励,坚定意志和信心,积极面对挫折,迎接挑战;教师应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促进班集体建设,倡导合作精神。其次,让大学生学会情商养成。在课堂及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宽容和谅解他人;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反省自己,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7培养学生的领导、驾驭与互相合作的能力和精神,以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应逐步从情商的实践中将学生情商观念化、习惯化,并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近而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 2.把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13、育教学教师的思想进步、品德修养、情商教育与考核结合起来。 3.把情商产生与发展、知识与理论、情商实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继续学习的内容,使教师成为情商培养导师,成为情商提升实践操作的教练,借以提升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 4.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情商教育的考核,其考核细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客观测试,测试教师的情商高低及变化状况;另一部分是主观测试,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思想品德等方面评议,考核教师的现实情商高低及变化状况;并将其测试、考核的结果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德、能、勤、绩的评估结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王福山,王菲.“四维度”的缺失与实现实效性的现实路径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
14、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39):127-128. 2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EQ)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夏洛克.EQ 自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张广胜.情商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 (3):270. 85王永稀.心理素质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6周彦兵.生命科学与情商教育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2(2):83. 7杨晓岚.论情商的内涵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 (5). 8白静.关于当代大学生情商问题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02,2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