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五台山地区民间礼仪音乐简议摘要:五台山民间礼仪音乐来源,主要分为四大类:大得胜套曲、 八大套套曲、北路梆子戏曲音乐和散曲,分别作用于不同场合的礼仪活动,基本上与我国传统儒佛文化相合。对民间鼓乐班社进行培训,正确的传承下去,是我们文化艺术部门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五台山民间礼仪音乐;来源;拨乱反正;培训 中图分类号:K63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3)02-0050-03 五台山地区民风淳朴,民间礼仪井然。就民间礼仪音乐来讲,便显得很有代表性。 我国是礼仪之邦。关于礼, 论语为政里讲:“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南宋理学家朱熹对“礼”注曰:“礼,谓制度品节也
2、。 ”这是说,礼是人们在社会上生存必须遵循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荀子修身篇把礼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说:“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而礼,又是以特定的行为所表现的。这个特定的行为便是仪,所谓行礼如仪。由于音乐的特殊性,在礼仪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用编钟编磬演奏韶乐的古代,还是我们用西洋乐器演奏现代乐曲的当代,礼仪音乐绝对是不能随意更改乱用的。从国家来讲,礼仪音乐是国家精神意志文明道德的集中体现;从民间来说,礼仪音乐尽管2各地民情不一,却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风俗习惯教化程度的具体反映,而非简单的“红火” 。 五台山民间礼仪音乐由民间音乐班社所演奏。主奏乐器为唢呐、管
3、子,伴奏乐器为笙、海笛、口噙等吹奏乐器和锣鼓。大体上来讲,以唢呐为主奏,锣鼓击打以渲染其红火热烈气氛的叫“大吹大擂” ,人们也称为“大打” ;以管子为主奏,击打乐器以板鼓击节,配以铰子、云锣、碰盅等打击乐器的叫“细吹细打” ,人们也称为“雅吹” 。另有以唢呐为主的演奏,既非“大打” ,亦非“雅吹” ,主要用于出殡送灵柩离家出门和“吹戏” 。 五台山地区民间礼仪音乐的来源,主要分为四大类:大得胜套曲、 八大套套曲、北路梆子戏曲音乐和散曲,分别作用于不同场合的礼仪活动。 大得胜套曲,据传是明朝时皇家的庆典鼓乐。据资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与五台县东冶地区毗邻的定襄宏道镇北社东村(旧属崞县崇仁都)李氏
4、家族出现了一位身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资政大夫、正二品衔、加一品俸禄的大人物李楠。李楠娶万历皇帝一个叔父的女儿为妻,世人称之为郡马。李楠携妻返乡省亲时,万历皇帝赐一班史姓鼓乐随李楠返乡,专为其家族庆典祭祀吹奏。皇宫庆典鼓乐大得胜套曲便流传在这一带民间。这支套曲内有出队 过街 嘹单于 耍娃娃 吵子吊棒槌等 10 余首乐曲组成,以唢呐主奏,配以锣鼓,非常激越高亢,慷慨热烈。据说, 大得胜套曲是朝廷专为迎接凯旋回朝的出征将士而演奏的。流传到民间后,五台山地区的人们便将其使用于迎神、祭祀、3社火、迎娶、赛戏开场打通等等;抗日战争开始后,又用于群众集会游行示威、贺功、报喜、开业庆典等。 大得胜套曲演奏时再夹
5、杂鸣放炮仗,气氛更是红火热烈空前,激动人心。 八大套套曲是产生于五台县的大型套曲。据五台县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五台槐荫村出现了一个音乐奇才叫赵尔瑚(18581900),学名夏宝,小名成贵。他出生在医药世家,精通医术,异常酷爱民间音乐和戏曲,吹拉弹打各种乐器样样精通。凡音响之物,他略加敲击即可捕捉其音律,演奏出非常悦耳动听之乐曲。因感民间红白事宴、敬神祭鬼、礼佛作会、大事庆典的鼓乐混乱而不合礼仪,多方搜集,精选流传在民间的八音乐曲,编成了八大套套曲授徒和供鼓乐班社使用。从而流传开来至晋北广大地区。 八大套音乐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古代乐曲,如万年花为唐代霓裳羽衣曲中的一个曲牌;到春来 到夏来 到
6、秋来 到冬来为隋唐时皇宫宫女们的歌舞歌曲;还有一些如驻马听 、 褂枝儿等。二是当时的戏剧曲牌:如朝天子 、 急毛猴 、 扑官帽等。三是民歌:如采茶歌 、 王大娘 、 茉莉花等。四是五台山寺庙音乐,如吾方悟 五声佛 普庵咒 箴言 西方赞等。近 70 首乐曲分成青天套 扮装台套 推辘轴套 十二层楼套 大骂渔郎套箴言套 鹅郎子套和劝金杯套 ,总称八大套 。 八大套绝大多数套曲属于细吹细打的雅乐。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套曲曲牌。一般来讲,祭祀先祖神圣用典雅庄重的青天套 ;闹红火时用热闹活泼的推辘轴套 ;婚嫁喜庆过生日祝寿用欢庆愉悦的4劝金杯套 ;殡葬祭奠时多用箴言套和西方赞 、 普庵咒等寺庙音乐曲牌
7、,以表示死者灵魂由西方阿弥陀佛接引,脱离尘世苦海上了西天,到了西天极乐世界;大骂渔郎套用于古庙会开戏前打“二通”吹奏。另外三套各视情况均可放“安鼓”时演奏。 北路梆子戏曲为山西四大梆子戏曲之一,深受晋北特别是五台山地区一带人民的喜爱。五台山地区民间鼓乐班社也将其作为礼仪音乐使用,其作用是为红事宴大摆筵席时让来宾贵客亲朋好友吃酒听“戏” ,夹杂以猜拳行令,其乐融融。普遍运用在娶媳妇和丁忧三年服满。而新丧祭奠送行出殡是绝对不能吹“戏”的,因为任何内容再悲切的戏剧,鼓乐班社所吹打的只是戏剧本身的“腔板”音乐,与内容无关,更与死者无关。殡葬事宴吹“戏” ,会使人感到事主忤逆不孝,有些庆贺和巴不得死者早
8、死的意味。 婚嫁和殡葬是人人都要经历参与的人生礼仪活动,俗称“红白事宴” 。下面,就婚嫁和殡葬谈谈五台山地区鼓乐班社民间音乐的运用。 婚嫁红事宴在过去一般要三天时间,头天安鼓,二天迎娶,第三天拜祖。有钱的大户人家这三天都要请鼓乐班社吹奏。现在大都改为安鼓和迎娶两天。安鼓一般在头天黄昏。鼓乐班社一来,稍停休息准备就绪,便吹奏安鼓曲 。这是一曲唢呐二重奏。一支唢呐吹主旋律,一支唢呐拉拖音,再配以轻轻地鼓乐,一下子便有了欢乐红火的意味。而后便吹奏八大套中一些相关的套曲,如扮妆台套 、 推辘轴套 、 劝金杯套 ,或者一些民间散曲直至宴罢。第二天迎娶,鼓乐班社随同前去。从男方新郎家出发至出村吹奏散曲。到
9、女方新娘家村又吹奏散曲直至女5方新娘家院止。新娘出门上轿起身吹大得胜套曲至出村。到男方新郎家村再吹大得胜套曲直至新郎家院。新郎新娘拜完天地后大宴宾客安席时,吹与安鼓曲类似的唢呐二重奏安席曲 。等来宾坐好上第一道菜时吹整本大戏,一般为满床笏或者龙凤呈祥直至散席才算结束。 殡葬白事宴按风俗习惯来讲一般也是三天:头天晚上送行,第二天出殡,第三天服三和酬谢帮忙者。民间礼仪音乐只用于头天晚上和第二天。鼓乐班社头天傍晚到来首吹安鼓曲 ,曲罢稍息。待村里人和死者的亲朋好友前来吊丧送纸开始吹奏八大套套曲箴言套 ,意味死者皈依佛祖为佛接引去西方极乐世界。夜半人静后孝子在灵柩前请死者灵魂上轿,众亲朋好友一同送往五
10、道庙或城隍庙前,或者十字路口。路上,鼓乐班社吹奏散曲到地点改吹吾方悟 、 五声佛和西方赞 。大家将轿烧化后悲哭回家。鼓乐吹奏唢呐主奏曲哭黄天以渲染其悲痛嚎哭的气氛(有的地方与此相反,送出去时痛哭;鼓乐在路上吹奏亦相反)。第二天出殡,首先是祭奠,亲戚们一家一家轮流到灵前摆供行礼甚至哭吊。鼓乐仍然吹奏箴言套 。祭奠完毕,有的有功名的人家为死者举行“点主”仪式,所谓“光前裕后” ,这又是丧事中的喜事,白事宴中的红事宴。鼓乐吹奏大得胜以渲染红火热烈气氛。吃饭时不动音乐。饭罢送灵柩到坟里埋葬。众亲朋好友亲戚故人痛哭相送。鼓乐吹奏哭皇天送至女眷哭吊处,改吹散曲请死者灵位(牌)回家以备服三到坟里烧化。至此,
11、殡葬礼仪音乐才完毕。 从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五台山地区民间礼仪音乐基本上与我国6传统儒佛文化相合。 不幸的是,五台山地区民间礼仪音乐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斥之为“封建文化” 、 “牛鬼蛇神”而受到毁灭性地打击,直至改革开放时期才又有所恢复。然而,由于民间艺人的换代和艺术上的传承不足,唱歌的、唱戏的、出丑扮怪为博人一笑的也便混杂进来,致使民间礼仪音乐一片混乱,红事宴尚可,反正是“红火热闹瞎乐陶”罢了,而白事宴上唱歌唱戏吹歌吹戏,便显得对死者不恭敬,对事主不尊重,与我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可悲的是,吹什么曲子唱什么歌主动权全在乐队,事主是全无办法的。一支毫无礼仪文化修养的乐队是可以把你的事宴搞得笑话百出,哭笑不得。现在重提出来,则是为了使民间礼仪音乐能够拨乱反正,回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轨道上来,比较正确地传承下去。由此看来,培训民间鼓乐八音班社,则是我们文化艺术部门的一项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