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意识形态的动摇与领导者能力的低下【摘 要】 文章探索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认为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和苏联领导人个人能力素质的低下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两个重要原因。第一,论述了戈尔巴乔夫指导改革的理论根据“新思维”的内容和本质;第二,戈尔巴乔夫提倡的极端的、无限度的自由与民主导致当时众多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分子在“民主” 、 “公开”的旗帜下进行反动活动;第三,戈尔巴乔夫缺乏理论水平,在改革的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和果断的品行。 【关键词】 苏联解体;意识形态;领导人素质 20 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众多重大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影响的事件都相继发生。十月革命、第二次世
2、界大战、新中国成立、冷战的开始与结束等,在这里面,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当代和未来国际局势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和意义。对于苏联的解体,有人拍手称快、有人扼腕叹息,而更多的人则陷入了沉思: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的苏联,为什么会是解体的命运呢?对此,已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分别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民族关系、历史文化传统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试图从苏联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以及领导人的能力素质的角度对苏联解体这一宏大的历史事件做一些分析。 2一、苏联意识形态的动摇 戈尔巴乔夫在 1985 年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伊始,便提出了“
3、新思维”理论,要求对苏联进行改革,而 6 年后的苏联,也正是伴随着他所进行的“改革”而解体的。那么,作为改革指导方针的“新思维” ,必然要对苏联的解体负直接责任。 1、 “新思维”的内容和本质 首先, “新思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众所周知,苏联早在斯大林时期就建立了一套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斯大林模式”曾在卫国战争和战后恢复的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为战后苏联的国际地位的确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斯大林模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苏联面临着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挑战。在国内,传
4、统经济体制已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经济陷入停滞,市场供应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另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得思想理论僵化;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新技术革命快速发展,与苏联形成了鲜明对比,军备竞赛越来越难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要求进行改革也不足为奇了。 其次,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主要都集中在他出版的一本名叫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戈尔巴乔夫说“新思维对直至 80 年代中期形成的局势作了批判性分析,制定了以改革和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革新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思想为基础的方针。 ”其实,具体来说, “新思维”在经济方面表现为 1988 年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加速”战略和 1
5、987 年提3出的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构想” 。在政治方面, “新思维”的表现是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首位,而其基本原则是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论,中心内容是实行党政分开,使“全部权力归苏维埃” 。而在 1990 之后, “新思维”从“完善社会主义”转为“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 ,号召要“炸毁一切” 、实行多党制、放弃苏共领导、实行私有制等。 可见, “新思维”在早期还是以完善社会主义为目标的,而在后期,“新思维”发生了全面的右倾,主动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转向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而导致了苏联的亡党亡国。 2、民主、自由的泛滥 苏联共产党最
6、后之所以落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与“新思维”在政治改革上一味强调民主化、多元化和公开性是分不开的。在传统体制中,苏联国内的民主、公开受到长期的压制而得不到释放,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将它提出是正确的。同时,我认为,戈尔巴乔夫和苏联其他领导人也想利用人们在民主化、公开性引导下的思想解放,对当时僵化的思想产生冲击,从而服务于他们所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无限度的自由与民主会使得当时众多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分子在“民主” 、 “公开”的旗帜下进行反动活动,这不仅不会促进改革,反而是给了反动分子有利可乘之机。各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言论、文章盛行,甚至成为“时髦
7、” ,导致了思想理论界的严重混乱和社会舆论的失控。但戈尔巴乔夫没有看到这一点,还在不断地强调“内容完全的和无条件的民主” ,即绝对的民主,他甚至4对列宁曾做过坚决斗争的西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赞赏,试图用“社会民主党所积累的丰富的、多方面的经验”来改造苏联社会。由此,苏共滑向了民主社会主义,彻底颠覆了意识形态领域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原则性问题,苏共亡党、苏联亡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布热津斯基就曾敏锐地指出,苏联将要发生巨变,因为戈尔巴乔夫不仅彻底否定了斯大林主义,他也否定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苏联的改革已经脱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二、领导人的素质 毛主席曾说过“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 ,
8、“领导人、领导集团很重要,有时也许领导人变了,整个国家的颜色就变了。 ”苏联的传统体制实行了几十年,虽然弊端众多,但也一直在发展,为什么戈尔巴乔夫仅仅执政 6 年,苏联就解体了呢?我想,这个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领导人的素质和能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在苏联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下,领导人更是关键。 1、戈尔巴乔夫缺乏理论水平 戈尔巴乔夫认识到了苏联改革的必要性和急切性,但是,他对改革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最起码的思路,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在经济领域改革失败后,又集中转向了政治领域,偏离了发展经济的最初目的。而且,在改革政策上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另外,在寻找改革的理论支持方面,他一方面是
9、通过对过去斯大林的否定,批评苏联实行的是“官僚专制制度” 、 “兵营社会主义” ,用批判来凸显改革的必要性。但他没料到过度的批判,丑化了苏共在人民中的形象,降低了苏共的威信。另一5方面,他又从民主社会党那里借用“民主化” 、 “公开性”的理念来支撑他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对反对派分子在“民主” 、 “公开”旗帜下进行的反攻活动一味妥协退让,唯恐与他所倡导的“民主”相悖。而他所倡导的民主是绝对的民主,是民主社会党所推崇的民主,彻底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路线。 2、戈尔巴乔夫在改革的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和果断的品行 在经济改革出现困境时,他不深入研究原因,而简单地将其归于政治体制的阻碍,而又去转向政
10、治体制的改革,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另外,在面对反对派的夺权过程中,戈尔巴乔夫也往往选择了妥协和退让,没有遇事果断的品行,从他对“政府经济改革计划”和“500 天计划”的反复态度上,就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意识形态上的动摇和崩溃,而领导人领导能力的低下和共产主义信仰不够坚定,都促使了苏联的加速解体过程。因此,对于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和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所强调的,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使我们党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型政党,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增强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苏联解体对我们有众多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将作为国际共产6主义公有的经验教训而为我们所继承,在我们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提供警示。 【作者简介】 李 骥,男,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陕西渭南人,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