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和音乐风格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673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和音乐风格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和音乐风格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和音乐风格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和音乐风格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和音乐风格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肖邦g 小调叙事曲的创作和音乐风格研究摘要:肖邦,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乐派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首创钢琴叙事曲这一体裁。 g 小调叙事曲 ,又名第一叙事曲是他所创四首叙事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作品结构庞大、内容深刻,在创作和音乐风格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技法和音乐风格几方面对这首作品作一论述。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4-0089-04 收稿日期:2012-09-14 基金项目:2012 年淮南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肖邦叙事曲的创作技法和音乐风格研究 (2012WK41)资助 作者

2、简介:董敏(1980-) ,女,河北唐山人,在读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弗雷德里克肖邦(Frdric Franccedilois Chopin,18101849) ,钢琴家、作曲家,波兰民族乐派奠基人之一。肖邦首先在篇幅较长且富有戏剧性的钢琴作品中,使用叙事曲的名称,首创了钢琴叙事曲这一全新的音乐体裁,让原本只用在声乐叙事歌中的叙事歌体裁运用到钢琴领域,并赋予它崭新的音乐表现。 g 小调叙事曲 ,又称第一叙事曲,是肖邦第一次尝试创作的叙事曲体裁作品,也是肖邦所作的四首叙事曲2中最著名的一首。目前对肖邦g 小调叙事曲叙事曲的研究虽然较多,但都只是从某一方面展开,如g 小调叙事曲的创

3、作技法、风格特征等,其研究范围较为单一。要想更准确的了解作品,更好的掌握及演奏出其作品的思想内涵,这种单一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肖邦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其作品的整体风格相结合,才能够更准确更为细致的把握好这部极具肖邦风格的代表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给众多肖邦爱好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 g 小调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一) g 小调叙事曲创作的文学背景 肖邦的四首叙事曲从内容上来说深受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支的爱国主义叙事诗的影响,从时间上看,肖邦都是在阅读了密茨凯维支一些叙事抒情长诗之后才进行创作的,他的叙事曲在某种程度上与密茨凯维支标题性叙事抒情长诗有着直接的联系。 g 小调

4、叙事曲也不例外,肖邦学家们普遍认为,这部作品是肖邦在阅读了密茨凯维支的叙事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后所作。 康拉德华伦洛德这部长诗描述的是在 13 世纪末,立陶宛和日耳曼人条顿骑士团之间的战争故事。一个立陶宛孩子,父亲被条顿骑士团杀害,而他本人被骑士团掠走。长大成人后在一位立陶宛老修士的帮助下逃离骑士团,回到他的祖国立陶宛。回国后,他被一位公爵收养,并与公爵的女儿阿尔多娜相爱并结为夫妻。为了复仇,主人公告别祖国和亲人,假冒已经被杀的骑士康拉德华伦洛德潜入骑士团内部,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首领。而他的妻子阿尔多娜也潜入骑士团的领地,等待3丈夫的凯旋归来。在最后一次骑士团和立陶宛的战斗中,假骑士康拉德华伦洛

5、德有意拖延战机,导致骑士团军团大败,主人公也因此暴露身份,被骑士团关押准备处死。他的妻子阿尔多娜得知丈夫被关押并且会被处死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殉情而死。密茨凯维支的康拉德华伦洛德 ,整首作品充满了悲情色彩和爱国主义情感,正是这种悲情性和爱国情结给了肖邦创作的灵感,与肖邦当时的心情产生共鸣,才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g 小调叙事曲 。 (二) g 小调叙事曲创作的情感背景 肖邦被后人称为“钢琴诗人” ,从他的音乐中总是能听到委婉、动听的旋律,原因在于肖邦本人细腻的情感。1835 年 9 月,肖邦到他的朋友伏秦斯基家小住,在那里他遇到儿时的伙伴玛丽亚沃津斯卡。玛丽亚沃津斯卡出生在波兰的一个上层贵族家庭,她

6、会作画、弹琴,对作曲也略懂一二,肖邦被沃津斯卡的才艺和美貌深深吸引,而沃津斯卡也对肖邦产生爱慕之情。1836 年 7 月,肖邦与玛丽亚沃津斯卡在奥国再次相会,两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同年 9 月,肖邦向玛丽亚沃津斯卡求婚,得到玛丽亚沃津斯卡本人和她母亲的同意,但却遭到玛丽亚沃津斯卡父亲的反对。他对肖邦的社会地位及个人财富相当不满意,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体弱多病又没有社会地位的音乐家。虽然玛丽亚沃津斯和她的母亲一再坚持,然而最终由于玛丽亚沃津斯卡父亲的极力反对,1837 年,肖邦和玛丽亚沃津斯卡解除婚约,并且玛丽亚沃津斯卡与肖邦断绝联系,这让肖邦痛苦不已。 g 小调叙事曲正是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

7、创作的,这段失败的恋情让肖邦对命运开始不满,4觉得自己很不幸,这种复杂的心理让g 小调叙事曲在创作的过程中增添了很多矛盾的色彩,因此, g 小调叙事曲才会让人听起来如此耐人寻味。 二、 g 小调叙事曲的创作特点 (一)突破传统的创新曲式 在创作g 小调叙事曲时,肖邦开始大胆的进行尝试,打破以往传统较为规整的曲式结构,采用非规范的混合曲式结构进行创作。全曲共分为五个部分,奏鸣曲式的混合曲式,结构如表 1: 表 1 g 小调叙事曲曲式结构图 一引 子 G 小调 17 小节 二呈示部主部 G 小调 867 小节 副部降 E 大调 6893 小节 三展开部 主部 A 小调 9410 小节 副部 A 大

8、调 106165 小节 四再现部 主部降 E 大调 166193 小节 副部 G 小调 194207 小节 五尾 声 G 小调 208264 小节 在呈示部中,肖邦没有延用传统主部与副部冲突发展进行的创作手法,而是将两个主题定为相互补充的关系。 展开部中,肖邦也不再采用传统将短小动机通过模仿、离调展开的5创作手法,而是运用了一种全新的创作“主题新变体”的创作手法取代传统的创作,使他的展开部具有一种新的面貌。 再现部中,肖邦再次大胆超越传统奏鸣曲中快板乐章的曲式结构,将再现部的主副部主题的再现次序做出调整,让主部出现在副部主题之前,从而形成主副部主题的“倒置”现象。 (二)委婉动听的优美旋律 肖

9、邦作品的“旋律美”是公认的,在这首g 小调叙事曲中他同样保留了其“旋律美”的创作特点。首先他仍坚持自己所热衷的装饰音创作,通过大量的装饰音来修饰作品,在听觉上给人营造出华丽辉煌的气氛。如,谱例 1: 从谱例 1 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肖邦采用了他惯用的六连音装饰音,如果没有加入这些快速跑等的装饰音,在段落的连接上就会显得平淡许多。而加入六连音装饰音后,就让原本平淡的旋律瞬间变得华丽、委婉。自然优美的旋律衔接让肖邦的g 小调叙事曲显得更为细腻、精致,才会让如此多的人深爱这首作品。 其次,在创作g 小调叙事曲时,他也还是将自己的创作扎根到他的故乡波兰音乐的土壤中,用丰富的和声织体衬托优美的旋律,用

10、4/6或 6/8 拍这样典型的波兰舞曲节奏更显出作品的生动。如,谱例 2: 谱例 2 是肖邦g 小调叙事曲引子和呈示部中主部主题的连接段,在引子部分,肖邦采用的是 4/4 拍节奏,在经过 7 小节引子的陈述后,肖邦又将作品的节奏安排为 4/6,让主部主题在左手似跳非跳的伴奏同时衬托出右手的如歌的叙事音调。 6(三)丰富考究的和声织体 肖邦在音乐史学界除了有“钢琴诗人”的美誉之外,还有“和声大师”的尊称。同曲式一样,肖邦在继续沿用古典传统和声创作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大胆创新,使用了很多在古典传统创作中不常用甚至被禁用的和弦。在g 小调叙事曲引子中,肖邦就用了一个直到现在备受争议的在低音上方构成的

11、不协和小九度。如,谱例 3: 英国威赛尔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在整理肖邦叙事曲的时候认为这个不协和的音色可能是肖邦的笔误,于是擅自将降 mi 改成 re,其实这是对肖邦创作的误解。这个不协和的小九度才是肖邦当年写作的本意,肖邦正是要通过这个不协和的音色表达出内心的矛盾。只可惜由于编辑的主观思想,导致许多版本中都在延用这个一时疏忽的“改正” 。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还能在各种肖邦叙事曲的一些版本中发现这个错误。 三、 g 小调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g 小调叙事曲的创作时间,根据波兰肖邦学家们的普遍观点认为,是肖邦在抵达巴黎之前就已经开始创作并有了雏形,在 1835 抵达巴黎后完成,到 1837 年经多次修改后出

12、版的。在g 小调叙事曲中,充满了悲情色彩和爱国主义民族情结,那种不可压抑的激情和气势正是肖邦在经历了与亲人离别、家乡沦陷、感情挫败后复杂情感的宣泄。 1830 年 11 月,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告别了自己的祖国波兰赴西欧深造。在肖邦抵达维也纳后的第五天,爆发了著名的华沙起义,让肖邦兴奋不已,同时为自己不能和身在祖国的同胞一起斗争感到沮丧。与此同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朋友的想念也让身处异乡的肖邦感7到无比寂寞。1831 年 7 月,华沙起义开始面临危机,肖邦心情无比沉重,在离开维也纳的途中,得知华沙起义失败,波兰沦陷,被俄军占领。这个消息让肖邦在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让这个身处异乡、焦

13、急万分的年轻人痛苦万分,甚至绝望。对他这个异乡人来说,身边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只有将这种绝望在创作和他的钢琴上发泄。因此在创作这首g小调叙事曲时,正是肖邦心情异常复杂时期,华沙起义失败之疼让肖邦在整首作品的创作中充满了爱国主义音乐情感,他用自己的音乐表达他对祖国的思念和对侵略者的愤慨,所以从一开始肖邦的作品中就带有非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悲情色彩。 1835 年,肖邦在遇到玛丽亚沃津斯卡后,爱情的美好让他对生活重拾信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然而最终的结果让年轻的肖邦再次对生活、命运感到不满,并且将这种不满的情绪发泄在自己的创作中。在g 小调叙事曲中,我们可以聆听到美妙动听的歌唱,似乎是在回忆

14、他和玛丽亚沃津斯卡美好的恋情,同时还可以听到他对生活的绝望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所以说g 小调叙事曲的音乐风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多样的,是肖邦复杂的生活经历决定了g 小调叙事曲既有浪漫主义风格特点,又有着在浪漫主义风格作品中少有的悲情性,原因就在于他的爱国情结和民族情结以及他失败的感情。 四、结语 从肖邦 1831 年之后创作的多数作品中,我们或多或少的总是能听到一些带有悲情色彩的旋律。这种悲情色彩与爱国主义情节的相互交融正是肖邦创作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而g 小调叙事曲是肖邦所有作品中8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优美的旋律、创新的曲式、独特的音乐风格,让许多人钟爱不已。作品中,矛盾冲突发展的

15、乐思,更是让整首作品显得更为生动。所以, g 小调叙事曲可以说是肖邦创作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密茨凯维支.康拉德华伦洛德M.景行,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于润洋.悲情肖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阿海德利,莫布朗.肖邦传M.学东,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杜,1987. 4冯智全.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朱雅芬.肖邦的浪漫主义特色J.钢琴艺术,2000(1):11-16. 6李英卓.论肖邦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J.黄山学院学报,2007(4):177-120. 7杨秦生.关于肖邦和他的钢琴叙事曲创作的探析J.甘肃师范学院学报,2001,6(4):73-76. 责任编辑:吴晓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