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防治群体性事件机制建设.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905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组织防治群体性事件机制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组织防治群体性事件机制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组织防治群体性事件机制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组织防治群体性事件机制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组织防治群体性事件机制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社会组织培育视角下的高校青年自组织功能探究【摘 要】通过对四川省部分高校的青年自组织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探究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功能,得出青年自组织在功能上与社会组织的功能有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高校青年自组织培育发展成为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应该从政府或社会、学校、青年自组织自身、青年自组织负责人这几个方面将高校青年自组织培育成为正式组织。 【关键词】青年自组织;功能;社会组织;培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民主化进程不断加深,社会组织的建立势在必行,而高校青年自组织在高校内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否能由高校青年自组织培育社会组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高校青年自组织是一种无需外界指

2、令而三个以上的青年人相互之间频繁的交流沟通,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自发形成以核心人物,其结构功能日趋复杂化,并与外部环境保持持续联系的特殊青年群体或青年组织。研究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功能,并寻找青年自组织功能与社会组织的相似之处,并将这些相似之处作为立足点,将高校青年自组织培育成为社会组织对我国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研究高校青年自组织功能,笔者在四川部分高校中通过对问卷法和结构式访谈法对高校青年自组织的成员和负责人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共找到青年自组织 7 个,发放问卷 63 份,回收 62 份,问卷有2效回收率为 98.4%,对两个组织的负责人进行结构式访谈。本

3、次问卷共发放 63 份,其中男生 28 人,占 45.2%;女生 34 人,占 54.8%。调查组织负责人 14 人,占 22.6%。通过对这些高校青年自组织的调查研究和访谈,笔者对于高校青年自组织的概况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一、高校青年自组织概况 笔者在问卷中对青年自组织的基本情况也做了粗略的了解,通过对七个青年自组织的走访和问卷调查,笔者就青年自组织的基本概况,包括自组织成员联系方式、自组织服务领域、是否有自己的办公地点以及开展活动的依据、时间等内容设计了问卷。 (一)关于自组织成员联系方式这一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青年自组织成员间主要靠开会、QQ 群、短信、电话等传统方式相联系。在选

4、择了定期开会的人群中,笔者又对开会频率进行了调查,发现青年自组织开会的频率并不固定。 (二)在组织是否有自己的办公地点或集会地点上,高达 72.6%的调查对象所在组织是没有固定办公地点或者集会地点的,这从侧面反应了青年自组织目前自主性较强以及自由度较高的特性。 (三)青年自组织在组织规模方面呈现小型化的特点,79%的调查对象所在组织的成员在 100 人一下,而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很多调查对象告诉笔者他们所在组织的成员只有二三十人。在活动时间段和形式上主要利用空余时间和有关项目任务需求到服务对象群体中开展活动。 (四)在笔者对青年自组织领导人的结构式访问中,组织的继任者选拔问题和组织资金来源问题是

5、目前困扰青年自组织最大的两个因素。 3二、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功能 通过对四川省部分青年自组织的调查研究,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在这一部分中尝试对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功能进行归纳。 笔者对调查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以下四点结论: (一)青年自组织在提供公益服务方面有着重大作用,并且青年自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是在经过对服务对象需求评估的基础之上的,青年自组织所提供的社会服务为服务对象建立起了支持网络。 1、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你所在青年自组织致力于哪一方面”这一问题,以大致了解高校青年自组织的服务方向,有 48.4%和 30%的调查对象分别选择了“公益服务”和“兴趣爱好” ;在“组织从事

6、公益性服务比重”这一问题上大部分组织从事公益性活动比重的频率是相当高的。 (见表 1) 2、72.6%的调查对象认为组织为服务群体建立起了与更多社会成员的联系,且这种联系绝大部分是在服务地和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这二者分别占到了 33.9 %和 45.2%。 3、关于组织如何制定服务内容;大部分组织在提供服务之前都了解过对象需求并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需求,85.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在“提供服务之前组织了解过服务对象需求”48.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组织是通过实地调研来了解对象的需求的。 4、在服务对象对青年自组织提供服务的认可度这一问题上, “很多人认可”和“部分人认可”共达到了 87

7、.1%,笔者有理由认为服务对象群4体对于青年自组织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二)青年自组织在管理方面和负责人任命方面具有很强的民主性,这对于培养青年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有巨大的作用;在社会参与层面上来看,青年自组织的社会参与存在不均衡的状态,有些自组织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而其他的一些则还需要改进,青年自组织社会参与功能继续加强。 绝大多数青年自组织订立了组织的章程,79%的调查对象在“你所在组织是否订立了组织章程”的选择为“是” ;在关于组织如何进行管理方面,87.1%选择了组织是大家共同管理的;组织的负责人产生方式上,40.3%的调查对象表示负责人是由自行推荐然后得到其他成员认可

8、而产生的,14.5%的调查对象表示组织负责人是由所有成员投票产生的,而上一任负责人任命仅占 9.7%。 (1)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高校青年自组织所提供的社会服务能够解决一些政府或正式组织没有顾忌到得问题,满足这些利益被忽视人群的需求。 (2)高校青年自组织促进政治民主,增加社会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的作用。高校青年自组织为组织成员的利益表达提供机会,在组织运作过程中将民主与社会参与的意识内化在成员思想中。 (3)高校青年自组织具有社会服务功能。青年自组织多致力于公益服务,自组织所举行的活动中公益活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4)高校青年自组织也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在关注弱势群

9、体和社会问题解决方面起到了作用,但是这一功能并不显著。 笔者在这里主要采用狭义社会组织的定义来比较高校青年自组织功能和社会组织功能。5社会组织都具有社会服务功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服务对象生活质量等;具有政治功能,提高更多社会群体的社会参与程度,协助他们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具有社会发展功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具有经济功能,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岗位促进就业,而且也提高了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具有整合功能,增进社会成员联系,改善不同群体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与上述的高校青年自组织功能相比较,笔者发现:高校青年自组织除了不具备经济功能,在社会服务功能、政治功能、整合功

10、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上与社会组织有着很高的相似性。正是这种相似性使得从扶持青年自组织的途径培育社会组织成为可能。 三、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成为社会组织的对策与策略 既然高校青年自组织与社会组织在功能上有这些相似之处,那么从将高校青年自组织培育成为社会组织就有很大的可能性,需要政府、社会、学校、青年自组织及其领袖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将高校青年自组织培育成为社会组织: (一)政府或社会层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重视青年自组织作用,以保证青年自组织功能得以发挥;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关注度,缩小青年自组织与正式组织在地位、资金等方面的差距;正式组织应该加强与青年自组织的合作

11、,加强与青年自组织的交流,提供一些项目给青年自组织,促进青年自组织发展并增强其功能。 (二)学校层面: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青年自组织,提高青年的参与意识和热心社会服务的意识;学校也要制定出积极帮助组织发展的6有关政策,帮助青年自组织正常发展,发现学校政策对青年自组织的不利影响,以消除阻碍青年自组织发展的学校政策;学校应该正视青年自组织的出现,并在不同青年自组织之间营造良好氛围,增加青年自组织之间的互动,形成各个青年自组织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良好局面;学校也应为青年自组织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青年自组织发展。(三)青年自组织自身:青年自组织自身应该不断完善组织结构,提供更多的公益活动和社

12、会服务项目,扩大组织的影响力,提高号召力;青年自组织在负责人产生方面应该采取更加民主的方式,让组织成员与负责人共同管理组织事务,提高组织成员对青年自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要加强与校园内其他组织的联系,不应该回避竞争而拒绝合作。 (四)青年自组织负责人: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为组织发展提供动力;加强对组织负责人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青年自组织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永良.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0(5). 2 钱璇,马素伟.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探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3). 3 李晗龙,高军.中俄青年自组织现状及特征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 74 叶昌友,王玉春.青年自组织与公民文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6). 5 董悦,李凌云,唐洁秋.青年自组织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8(3). 6 张尚仁.“社会组织”的含义、功能与类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21). 7 王建军.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 8 齐久恒.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批判性反思J.探索,2012(1). 9 高中建,何宇鹏.青年社会建设参与中的组织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