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提 要】 高等学校语言类课程应着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增设应用性强的选修课,加强教学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相关度,采用启发引导式、自由讨论式、实践训练式等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校;语言类课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通常分为文学和语言两大块,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为主。尤其是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历来被学生认为是难学、难记,枯燥无味。通常是教师写了一黑板又一黑板,学生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收获不成正比。面对这一窘况,教师们对这些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以及运用的
2、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了不少新的尝试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讲授多年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教学经验,拟对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课程设置 高校语言类课程一般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语言学概论三门基础必修课。另外,还开设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语史、汉语方言学、汉字文化、语法修辞、词汇学、语音学等专业选修课。这一系列课程构成比较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是中文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传统语言课程设置的弊端就逐渐显现出来。比如,2缺乏创新,知识陈旧,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等等。面对这种状况,建立一套适应时代需
3、求的新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压缩专业必修课课时 专业必修课在语言类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占有课时一般都比较多,在不影响正常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压缩课时。比如,古代汉语课一般是开两学期,每周四个课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压缩课时,由原来的一周 4 个课时,压缩成一周 3 个课时,对古代汉语课的教学效果影响不会很大。 第二,减少原有选修课数量 语言类选修课设置全面,数量繁多,学生可选的余地很大。但考虑到学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除了选语言类的课程外,还有其他类的课程要选,不可能全部选完。有时候有的选修课就选了几个人,有的选修课选的人多,但去的人少,造成
4、了教学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适当删减一些和基础课内容重复较多以及口碑一般,没人选或者选的人很少的选修课。保留一些经得住时间考验,大家都喜爱的课程。 第三,增设应用性强的选修课 语言类课程大多是偏重理论性的,这和当下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情况极为不符。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发挥语言课的特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开设一批应用型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语言类应用型课程如:语言表达艺术、朗读与普通话训练、语言观察与调查、公关语言学、公文语言、求职语言艺术、演讲与口才等。 3总之,语言类课程的设置应将必修课和选修课重新整合,删除和主干课内容重复较多的课程,增设实践应用性强,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技
5、能的课程。 二、教学内容 高校语言类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陈旧落后、知识面过窄、知识空洞等。以现代汉语为例,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和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学习的教材大同小异。有的学者认为是现代汉语内容相对固定比较抽象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1书中举的例子缺乏时代感,通常会举老舍、巴金、鲁迅等作家的作品,很少吸纳新的作品语言为材料,与时代严重脱节,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来。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重视高校语言类教材编写方面的问题 语言类课程教材建设方面一直比较薄弱。比如古代汉语,各大高校普遍使用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编写的古代汉语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三
6、册本)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四册本)等等。这些教材堪称经典,在过去几十年的古代汉语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餐时代,这些教材在内容和学时容量上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了。为了适应内容多课时少的授课环境,有的老师只讲通论,有的老师只讲文选,也有老师通论和文选都只讲一部分,使得古代汉语教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很难完成教学计划,更别说保证教学质量了。古代汉语是这种情况,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因此,必须对高校语言类4教材进行改革,编写出能与我们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相适应,且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语言类教材。 第二,加强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学
7、语文教学内容的相关度 高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的中学语文教师。那么,教学内容也应该围绕这个目标,为培养优秀的中学老师服务。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相关度。然而在高校语言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相关度,大学教学和中学教学各自为阵互不相干。这就导致了学生登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种种困境。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在本科阶段所学的有关语言类知识,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用得很少,或者有些干脆用不上,好像是可有可无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更应该多从语言类的教学中寻求原因。总之,高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改革,要
8、和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培养出达到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资。 三、教学方法 语言类课程一般都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听到尾。这种教学模式有它特有的优点,如:省时间,易操作,效率高,能够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对人才的需求。现在需要有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人才。为了培养这种人才,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专家认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倡教师与学5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 第一,启发引导式 传统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引导学
9、生积极思考,只是被动接受,通常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昏昏欲睡。教师可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带动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来避免上述问题。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师列举语言材料,并设置问题。然后由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在已有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所要讲解的理论知识。比如,古代汉语讲解通论知识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各个问题,循序渐进地得出结论,掌握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加深了记忆,培养了他们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自由讨论式 自由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围绕学习内容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最
10、终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费事费力气,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当然,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在有限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或者若讨论组织过程不够严密,有时会难以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有的学生名为讨论,实则放任自流,讨论时只做旁观者。 第三,实践训练式 以现代汉语为例。现代汉语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五大块内容,每部分内容知识点都比较多,比较琐碎,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学习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6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展开调查。比如调查方言,完成方言
11、调查报告。或者调查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情况,收集整理不规范用词、用字现象等等。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语言用例的能力。 四、教师实践体会 高校教师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教师,作为给中小学培养师资的主要力量,应该密切关注中小学课程改革,应该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使之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适应。但事实上,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封闭的体系,学术交流一般都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以本学科同行为交流对象。高校教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状况了解并不是很多,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注相对较少。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
12、取如下措施:第一,高等院校师范类教师应当系统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文件与指导精神,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容、目标、实施过程以及课程结构特点和课程实施特点。第二,走出去,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师范院校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深入到中小学,了解目前一线中小学教师在新课改下的教学需要,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工作和学习情况,并亲身感受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这样做使得师范生培养更具针对性。第三,高校教师应当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多进行合作性课题研究,以课题的形式展开基础教育改革及师范生培养的一系列合作研究,真正使高校和中小学一线教师都加入到课题研究的进程中来。 【参考文献】 71 潘国英.现代汉语教学的应用性、科技化和立体化发展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2-45. 2 吴秀明主编.大学文科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文学科为中心的考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222. 3 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99. 【作者简介】 王红霞(1981-)女,山西中阳人,宝鸡文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