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收入公平分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053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收入公平分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收入公平分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收入公平分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收入公平分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收入公平分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收入公平分配【摘 要】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收入,剖析了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与分配结构的变化,认为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更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改革,首先,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是机会是否均等,获得收入方式是否正当;其次,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应以一次分配为主,二次分配为补充;第三,实现更公平收入分配的关键是要破除垄断。 【关键词】 劳动收入;更公平;收入分配政策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收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包括劳动收入、资产收入和福利收入,而福利收入实质上是作为公有生产资料主人的劳动者所分享的公共资产的收入。这里所说的劳动贡献,仅指活劳动的

2、贡献,不包括作为生产资料的积累劳动的贡献。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处于主体地位,所以劳动收入或以劳动贡献获得的收入也居于主要位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劳动收入也有多种形式。 一是工资收入。在现阶段,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合资、私营企业的工人的劳动报酬,均采取工资形式。工资是劳动贡献的价值或价格形式,只要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总是一定的,它可以表示劳动贡献的大小,因而能形成劳动收入工资的价值基础。 2二是准工资收入。准工资收入是指个体劳动者的全部收入中,由劳动贡献决定的劳动收入。如果他不独立地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而转到公有制经济或私营经济中,仅仅

3、以一个劳动者的身份从事工作,他所做出的与其他工人相等的劳动贡献,同样会得到相等的工资形式的劳动收入。因此,我们把个体劳动者的全部收入中,相当于他若受雇于某一企业而得到的工资收入的那部分,称为准工资收入。 三是企业家的经营劳动收入。企业家收入是企业家或经理经营管理劳动的报酬。这里所说的经营者,既包括公有制企业的厂长和经理,也包括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中的企业家和经理。经营管理劳动与一般的生产劳动不同,它是一种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是组织企业经营活动的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的贡献,不仅是由劳动自身的生产力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他(企业家)组织和指挥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的。正是由于企业家或经理的经营管理的劳动,

4、才使得工人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通过分工协作发挥出来。所以,由这种高级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所产生的边际收益,就以企业家收入的形式转化为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收入。企业家收入是较为复杂的劳动报酬,它应高于一般的工资收入。另一个原因是,在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中还包括一部分风险收入。 二、城乡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与分配结构的变化 从分配方式上看,中国居民已经从单纯的所谓按劳分配过渡到按劳分配为主并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分配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首先从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从福利性行政配给方式转变为市场性货币激励方式,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向千千万3万的中国居民提供了收入增长的激励机制,同时以更

5、切实的物质利益使每个居民感受到市场经济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和约束。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必然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即不仅要按照居民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劳动的贡献分配给个人的最终产品,而且还要顾及居民投放的金融资产、不动产、人力资本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同时,考虑到按劳动贡献量分配的比重已逐步下降,按资本、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大体可以判断现在已经出现了更广泛的按要素分配国民收入的新方式。 当前,我国居民实际收入分配状况表明,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最终分配,居民所占的比例都上升了,但这并非完全是由于工资性收入增加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财产性收入或要素

6、性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使居民个人在分配中得到的份额大幅度上升,开始成为重要的积累主体和投资主体。首先,从分配过程看,中国居民的边际收入增长较快。与此同时,他们的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也不断上升,而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却处于下降过程中。这说明居民的要素贡献的边际收益率处于上升趋势。其原因就在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提高后,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消费剩余(储蓄)转化为各种更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在增加生产要素持有量的同时,提高要素的边际效益。 其次,居民收入提高以后,可以有更多的货币、资本、不动产作为投资要素,而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又以人力资本形式的劳动投入趋于上升最明显,

7、从而使居民可以获得表现为利润的管理要素的报酬,这些要素收入构成了中国居民收入增长结构中最具活力的4部分。这说明要素收入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中重要的和最可预期的部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结构所决定,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必然存在着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动贡献分配外,其他非劳动要素也要参与分配。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非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有其客观依据的。 1、多种所有制与多种分配方式是相互对应的 在现阶段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下,每一种所有制关系在利益分配上都有其特定的实现形式。公有制实行以

8、按劳动贡献为主的分配形式,同时也存在着按其他生产要素贡献分配;非公有制经济实行体现其所有制性质的各种分配形式。可见,多种所有制与多种分配方式是相互对应的,离开前者,多种分配形式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没有后者,多种所有制形式就无法寻求适合自身的分配形式。在非公有制形式中,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因其在生产活动中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而获得一份应得的收入。这就产生了非劳动收入。 2、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具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下,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产品都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不同所有者都要在统一的市场竞争中使用生产要素。这就要求对公有制生产要素的使用也必须是有偿的。公有制的产品也是包含这

9、些成本要素的。这种市场上的竞争和交换关系将全社会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包容在有偿使用、相互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之中。我国目前经济体制5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这就意味着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具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三、实行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 十八大政治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更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提出,是以人为本观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表明党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上决心更坚定、方向更明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从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然而,居民收入增长的步伐仍赶不上经济发展

10、的速度。2001 年至 201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5%,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20%,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为 9.7%。另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仍然横亘着一道道“鸿沟” 。企业职工退休金比公务员退休金每月平均低 1500 元以上。在此企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下,人们都争着往公务员队伍中挤,而作为自主创业新主体的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吸引力。 我国分配领域的问题表现为收入差距过大,其实质是分配不公。具体表现为劳资关系中资强劳弱、农民工与城市文明相对隔离、对一些地方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市场评判标准和收入分配激励的约束机制,“穷庙

11、富方丈”现象依然存在。此外,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有的部门侵害民众利益,灰色收入等也比较突出。 收入差距扩大体现在劳动者占整个收入分配的比例降低,这与中国6渐进式改革进程中一些旧体制尚未完全改变有关。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以及发展成果能否让全民分享。 追求更公平,表明党将以更大决心和努力,让公平理念更深入人心,让百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这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实质是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居民,无论是生活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生活在西部内陆省份,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都能够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都能够获得质量相对高的公共服务,都能够公平分享发展的成果。 收入分

12、配改革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的“平均主义” “大锅饭” ,面是要打破不劳而获的“金饭碗” 。收入公平不是收入相等,不同人的能力,经验及所付出的努力不相同,劳动报酬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是机会是否均等,获得方式是否正当,只要是通过诚实劳动和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获得,社会都应当鼓励。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应以一次分配为主,二次分配为补充,二次分配中,可以通过对富人增税来补贴低收入人群,实现公平和效率。 实现更公平关键是要破除垄断。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真正引发不满的,不是基于公平竞争形成的行业差距和收入差距,恰恰是通过垄断形成的收入分配不公。缩小收入差距,还需大力调整财政、税收、社保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三大政策对收入再分配的重大调节作用。收入分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政府的勇气和人民的支持。 7【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2012.11. 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11. 3 苗宏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收入J.中山大学学报,20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