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创新研究【摘要】诚信教育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系尚不够完善的条件下,社会上许多的以次充好、制假造假现象不断冲击着社会的诚信价值体系,也时刻危急着民族院校的高等教育。立足于以诚信教育为主,以教育方法路径创新为特色的思路,提出民族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民族院校;诚信教育;路径创新 诚信,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对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越来越广泛。作为民族院校的毕业生,许多人毕业之后都将奔赴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多年以后,他们将走向各自岗位中的领导层,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些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也深
2、深影响着周围人的价值取舍。因此,有必要防微杜渐,从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着手,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对民族院校在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解决诚信失范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民族院校的教育事业发展,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 一、诚信教育的普遍性方法 (一)正面教育 在以往的诚信教育中,通过正面教育、讲诚信人物的故事、树立诚信人物典型等都是常用的教育方法。纵观学界的相关研究,正面教育始2终是诚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在正面教育行为中,两课教育、案例教育等是常用的教育阵地或教育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学者杨泽泉等在研究文献中提出教师要为人师表,起到表
3、率作用。他认为, “对于广大民族学生来说,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教师的示范和启蒙作用将对他们的顺利成才产生直接的影响。 ”诚信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工作,高校中的每一名教职工是学生们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学生的行为起着一定的影响。在我们努力探求如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不妨也静心思考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高校、民族院校的诚信教育对象并非只有学生,而应当是每一名参与者与见证者。 (二)以制度建设本,严格学校管理 制度是约束行为的保障。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群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群体规范。在民族院校的诚信教育活动中,那些内化了的规范,我们可以称之为校园
4、文化。而更多的外在行为规范,必将通过各种规范落实到纸面上。对于个性鲜明的 90 后们,法律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都比之前的人们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民族院校诚信教育工作定然是制度先行。诚信的约束制度,不仅仅要告诉学生们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以及惩罚措施。笔者认为,与立法的过程一样,诚信的制度也同样需要回答:“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 “你的权利是什么?” 、 “什么样的过程才可以认定诚信失范行为?” 、 “救济措施是什么?”等问题。这样的制度才是完整、严密而符合逻辑的。 (三)以往诚信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3众所周知,诚信档案建立已有数年。目前,在国家级考试、金融业贷款
5、、学历认证等领域已经实现了信息共享,切实达到了建立诚信档案的目的。但是,在除此之外更多的领域中还急需完整的诚信档案的构建。在以往的诚信教育工作中,教育者通过奖惩等方式不断修正着学生们的行为。奖惩方式也确实是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的教育方法。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 90 后,他们对灌输教育和准灌输教育有着内在的抵抗力。换言之,奖惩对某些学生是有用的,而对于某些而言,他们已经形成了免疫力。这就需要对诚信教育工作进行发展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和学情的变化。 二、民族院校语境下创新诚信教育路径 民族院校有着自身的学情特点,在诚信教育问题上,既要参考其他高校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也要科学
6、利用自身的优势创新诚信教育思路。 (一)构建诚信校园,营造诚信文化 在民族院校中,诚信失范行为并不是个案,但更为主要的是更多的同学们在校园环境下是会严格遵守诚信的道德要求的。换言之,严重的诚信失范问题仍然是个案,而严格遵守诚信原则,也略显迂腐和呆板。除此之外,恐怕中间人数不仅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在观念上也多数处于徘徊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有某种有利条件能够在最低成本的情况下,通过诚信失范的行为能够获得最大利益,他们是会毫无犹豫选择的。这一点十分重要的。而营造民族院校诚信的校园环境也正是把握了学生4的这个特点。首先,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民族院校的诚信氛围,无论实际是怎样的,至少应该在观念上给予每
7、一名在校生这样一种认识。即,民族院校的校园是诚信的校园,民族院校的学生是朴实、善良而又诚信的。其次,是要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两个过程,尤其是正强化,树立典型和榜样。从物质、精神方面对诚信方面突出学生进行鼓励。最后,也要适时地对个别违反“校园诚信规则” (校园文化)的学生进行惩罚,而这一点笔者将在后文重点论述。 (二)以民族理论课为平台,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 许多民族院校的生源基本涵盖全国各自治地方、自治州、自治县等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民族来源上也基本能够达到 56 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认同,这是民族院校开展诚信教育的困难所在。同时,不管是哪一个民族,我们又都同属中华民族。在每
8、个民族灿烂的民族道德发展史上,或多或少都有着诚信的内容。民族理论课属于民族院校所特有的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宣传各民族文化,我国的民族政策,同时它也是一门高度融合各族文化的综合学科。教学中,应合理利用该门课的教学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诚信观念的渗透。归纳各民族在诚信问题上的共同价值观,引用各民族文化中的故事、谚语、史料等等,通过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在沟通中逐步促使学生们形成理性的诚信观。 (三)构建诚信教育的四个保障机制建设 1、学生诚信评价机制。构建学生诚信评价机制实际上是学生诚信档案的加强版。民族院校某些学生不仅在大学期间,在大学以前就已经养5成了不诚信
9、的行为。这些行为并非一朝一些形成的,但是,也绝非不可教育。但是,从民族院校现行的诚信教育约束机制显然不够健全。笔者建议,将考试作弊、开具假贫困证明、隐瞒健康状况、欺骗教师同学、不履行就业合同等五项内容进行量化试点。通过建立严格的校内诚信档案,在不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内部执行惩罚措施。如取消诚信评分低的学生参与评优、评奖以及申请困难补助的资格。如对诚信评分低的学生在考试、面试、参评等情况下进行特殊“照顾” ,派专人进行监督,以在观念上形成震慑力。 2、学校家长联动机制。据笔者调查所知,某些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习惯散漫,对社会怀有仇恨心理,对外民族同学甚至教师不够尊重。然而,这些学生一致的
10、共同点却都是孝敬父母。也因此,民族院校的诚信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辅导员、学生工作者们可以通过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方式,使得学生从观念上认识到在大学里,教师也是时常与家长沟通的。出于对远方父母的尊敬和孝心,这一点上,也会对民族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在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上并非仅仅是有关学生的诚信行为表现,还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关键的不是在于沟通的是什么,而在于是否建立起定期的沟通机制。 3、学生创新诚信教育机制。这是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创新不仅在理工科的实验中,创新也同样可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为什么要鼓励学生创新诚信教育方式方法呢?
11、笔者认为主要有 2 个方面的优势:一、集思广益。作为笔者而言,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所提出6的策略往往是基于自己研究和实践结果。许多情况下更多的是突出一个人的思维。民族院校在校生何止万千,如果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会得到许多不同的思维角度。二、解铃还须系铃人。诚信教育的客体是学生,现在要创新诚信教育机制了,主体也变成了学生。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责任感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他们也最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如能提出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意见,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上一层楼。 4、社会实践机制。如第三条所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本身就是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也往往更能调动学
12、生的积极性。倘若学生能够在学校政策制定方面有一定的参与,这也算是校内实践的形式之一。而如果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教育别人,相信这本身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此,笔者建议,作为民族院校可以与地方甚至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开展定向合作。通过派出学生的方式支援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这既能够响应国家西部大开的号召,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同时对民族院校学生而言也是走向社会之前一次难得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在学校中诚信失范的学生而言,如果其能够接受支教的教育方式,也能够克服以往灌输教育的弊端,通过引导,完成对诚信评分较低学生的行为纠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