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188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摘 要】 密须氏与密国,都位于今天的甘肃省灵台县境内。本文针对学界有人将密须与密国混淆的误区,就密须氏与密国的历史做了简单论述,认为商末的“密须氏”尚是一个处于商王朝西部统治边缘的氏族部落,尚未正式建国;而周初的“密国”则是文王伐密须氏后所置的一个封国,密康公即是共王时期密国的世袭公侯。在商末周初的历史时期,密须氏为文王所灭;而密国作为周王朝的封国,直到周共王时期才被灭国。 【关键词】 密须氏;密国;商周;灵台 1967 年 9 月,在甘肃省灵台县城西北三十公里的西屯公社(现为西屯乡)白草坡发现了一处崩塌了的西周墓(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在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报告中

2、将其命名为 M1 号墓) 。从 1967 年到 1977年间,白草坡墓地共出土铜器 1063 余件(酒食器 34 件、兵器 300 余件、工具 9 件、车马器饰 710 余件、其他铜制品 10 件) ,完整的陶瓷器 3 件,玉石 38 件,蚌贝骨甲 248 余件。1如此大数量的出土器物很快就引起了学界对于这块土地的关注。经考古工作者们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的释读,判定两位墓主人应为西周时期派往密国统辖军队与北方蛮族鬼方作战的军事首领,年代应该为康王到穆王时期。除此之外,从 1967 年到1973 年间,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灵台县文化馆先后发现和清理两周古墓23 座( 其中东周墓 8 座) ,出土铜

3、、陶、玉、贝、石等各类器物达21500 余件。多为成、康、穆、共之际墓葬。这些古墓均分布于密国周围,最近的 1 公里, 最远的 60 公里。2以上考古发现,均围绕着当地传说中的密国故城(今灵台县百里乡)而分布的现象,再一次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这个已经远离我们视野长达 2900 年的西周封国。 关于密国, 史记周本纪有如下记载: 共王游於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 ”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 应劭注:“康公,密国之君,姬

4、姓也。 ”正义引括地志云:“ 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县西, 其东接县城, 即古密国。 ”括地志是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今灵台县在唐时即属泾州鹑觚县辖内。可以确定的是, 史记周本纪这段史事所说的“密” ,即是本文所指的西周时期的“密国”无疑。 同样在史记周本纪里,关于“文王伐密须”的记载如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取辱耳。 ”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 应劭注:“密须氏,姞姓之国” ,瓒曰:“安定阴

5、密县是” 。隋唐时期,今灵台县一度属安定郡阴密县辖。 众所周知,太史公著史记考究严谨,惜字如金。而以上两段皆3出史记周本纪的摘文中,却分别用了“密须”和“密”来称呼这两个虽在一地,却出现在不同时期的封国,不是没有原因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引皇甫谧云:“ 文王问太公曰: 吾用兵孰可? 太公曰:密须氏疑于我, 我可先伐之。 管叔日:不可!其君天下之明主, 伐之不义。 太公日: 臣闻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 伐险不伐易。 文王日: 善! 遂侵阮徂共而伐密须。”在这里,皇甫谧称密须为“密须氏”而非“密须国” ,由此,我们或许就能明白太史公司马迁为何将文王所伐者称为“密须” ,而将共王所灭

6、者称为“密”了。文王所伐之“密须” ,准确地说应该为“密须氏” ,与“犬戎”等称呼一样,只是个氏族部落的名字,而非方国或者封国。如果说是“密须”和“耆国”一样是封国的话,太史公为何没有说“伐密须国” ,而是“伐密须” 。 这是本文作者认为的商末周初“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之一,即商末的“密须氏”尚是一个处于商王朝西部统治边缘的氏族部落,尚未正式建国;而周初的“密国”则是文王伐密后所置的一个封国,密康公即是共王时期密国的世袭公侯。 “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之二,在于密须氏为姞姓,而密国的世袭公侯则为姬姓。前文引史记周本纪中应劭在注密须氏时曰:“密须氏,姞姓之国” (这里称密须为国的说法,作者

7、认为不是很合适) ;而在注密康公时曰:“康公,密国之君,姬姓也” 。究其“姞姓”与“姬姓” ,追其根源可到黄帝一族:“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4唯玄嚣与夷鼓同为己姓,青阳与苍林同为姬姓,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 ”3姞姓的密须氏当为姞姓在历史时期繁衍西迁的一个分支。而同出黄帝一系的姬姓,则为周人的姓。姬周族男性第一代始祖弃就是迁居有邰以后受封为后稷的,此后经很长时期,又到了周人首领公刘时,公刘时从北豳(今庆阳) “自漆自土漆徂度渭,取材用” ,来改善北豳聚居时先民们的“居住条件和生产工具” 。自公刘后经九代人而到古公亶父时

8、,又“渡漆徂,逾梁山,止于岐下” 。4从这个周人早期的迁徙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周人居住地都位于今陕西省西部的泾渭流域,而属于先周文化的长武县(属陕西省咸阳市)碾子坡遗址更是和密须氏和密国所在的今甘肃省灵台县相邻。经过历代先王的发展,到周文王后期,周人已为灭商开始做准备。文王先讨伐周以北的犬戎,接着又伐以西的密须,对于文王伐密一事, 诗经皇矣中有以下记载: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食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诗经中的此段诗文,描述了文王之

9、所以伐密人(即密须氏)的原因及过程,以及伐密人后周文王将都邑迁于程的史事。 诗经将文王之所以伐密人的原因归于“不恭” “敢距大邦” “侵阮徂共” ,实则不然,前文中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引皇甫谧的一段话,准确的道出了周文王伐密人的原因:“侵阮徂共”不过是为“伐逆不伐顺”而找的征伐借口而已。周文王之所以伐密须氏,我们要将其放到周人灭商的整个历史过5程中来看待,周人要灭商,就首先得东进,而置犬戎、密须等异姓力量于后方,无疑是周文王和周人所不放心的。所以,在文王一步步东进之前,先征犬戎,再伐密须, “以求稳定后方,然后逐渐向东扩展势力” 。5 在征伐异姓的密须氏取得胜利之后,密人自缚其君降于周,“周文王伐

10、密须得其鼓与大路(车) ,因以田猎检阅” 。6至于姬周人东迁都邑之后,密须氏如何管理,史料中没有相关记载。但从周共王灭姬姓的密康公可以推测,周人在东迁之后,定是将密须氏所在地分封给了与周人同姓的公侯,以监管密人和抵御鬼方等蛮族。 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 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而周初的密国,当为这其中的姬姓封国之一。 以上为商末周初之“密须氏”与周初之“密国”的两点区别与联系。鉴于史料和考古资料对于密须氏与密国的相关记载与发现很少,今人对两者的了解与认识也仅停留在通过对这

11、些很不充分的史料和考古发现而推测出的结论上,孰是孰非,尚难定论,本文已然。但可以肯定的是,密须与密,是商和西周两个不同时期对于该地的两种不同的称谓。 【注 释】 1 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2.106-122. 2 李仲立,刘得祯,密须国初探,陕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4.10. 3 见.国语晋语. 64 张洲.周原环境与文化.三秦出版社,1998.6.1.125. 5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8. 6 杨伯俊编著.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五年. 中华书局,1981. 【参考文献】 1 诗经注释.中华书局,1991.10.1. 2 杨伯俊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 3 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2. 4 李仲立,刘得祯.密须国初探.陕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4. 5 张洲.周原环境与文化.三秦出版社,1998.6.1. 6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 7 杨伯俊.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 【作者简介】 杜赟清(1987.12-)男,汉族,甘肃灵台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