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学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6390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学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学思考【摘要】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城中村是非农化农民群体“小传统”依附的“新社会空间” ,不仅涉及到社会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多门学科,而且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政策、二元体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保护和实现非农化农民群体多重利益和权益,以及与城市顺利接轨的媒介,这是城中村改造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中村问题的实质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城中村现象尤其突出。 “城中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仅

2、涉及到社会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多门学科,而且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政策、二元体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1 “城中村” 的定义 学术界对“城中村”概念界定大部分是从自身的研究角度进行的,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文献参阅可以归纳如下: 域上处于城市规划区内,村建设用地己经或即将被城市用地所包围的村。 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建设景观等各方面处于明显的乡村城市转型过程之中,既具有城市化特征,又保留了不少农村社区的特征。 12 “城中村” 的消极影响 走进城中村,大都能见到这样的情形:房屋密度大,土地利用率低;大量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住宅、厂房、仓库连为一体;村内道路狭窄弯曲,

3、消防救护工作难以进行,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很难得到保障。由于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未完善, “脏、乱、差”现象及安全消防隐患严重,与周边城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城中村”问题消极性影响是多层面的, 主要有: 第一, 从经济学角度看,土地利用粗放, 往往无法实现土地应有的效益。一般地理位置优越, 占据着城市级差地租最高的区域, 但因空间布局的制约, 社区内聚集了大量低价值物业, 这些物业的经济产出远低于同地带集约型物业,土地潜在价值无法实现。 第二, 从人居生活质量看, 由于城中村建筑密度高,布局凌乱无序, 许多房屋采光通风条件差, 卫生消防和治安隐患大, 该状态下的人居生活, 无法保证

4、基本生存和生活质量。 第三,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内部人口的自然增长,使得城中村人口密度增大。当地居民随意增建、搭盖出租房屋的现象很普遍。这些廉价、质量低劣的出租房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导致居住人员构成复杂化,使治安问题日渐突出。 二、城中村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缺乏规划先行的现代发展观 如果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 城中村问题的形成, 主要是由于城市空间扩张, 村民聚落在物质空间上进入了城市规划范围, 但仍然实行农村管理体制, 而乡村社区没有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范围, 形成了自发演化的负外部性效应, 城中村问题因此而生。 但就理论意义上看, 城中村问题, 其实就是传统乡村建筑和物理空间扩展模式自

5、然演化的结果,突出特点是自生自发性, 以及缺乏足够反思性的理性“嵌入” 。 目前很多城市在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过渡时, 社会发展、城市化的理念在众多层面上往往还滞留于传统自发发展观中。所以城市规划体现出的反思性和对城市发展的调控, 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的预见性和前瞻性。22 城市化农民对城市化利益的争取 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 形成了对廉租屋的巨大需求。廉租屋是一种微利或者无利产品, 绝大多数房产商都不愿介入。也因此, 在许多发达国家, 廉租屋供应主要依赖政府操纵和解决。而在我国, 现阶段由于政府财力及能力的局限, 往往难以及时进入这一领域, 恰好为村民利用宅基地实现自己

6、的利益创造了机会。 三、盲目改造的弊端及其危害 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长期受到以形体规划为核心的西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深刻影响,忽视城市的历史与现状。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中,许多规划人员往往对传统的 “功能与空间的混乱无序”持彻底否定态度,强调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理性”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等,主要表现在:第一,规划目标对现状的混乱无序多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第二,规划手段是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物质空间形态;第三,规划内容主要是一次性地大规模推倒重建,强调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第四,规划方法一般是“自上而下”的,较多地体现政府部门制定的任期目标,较少地反映地区现

7、状以及来自社会与个人的实际需求。 这种盲目的改造模式其实反映的是一种大工业时代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张用高积累、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视同于经济发展,并把经济增长当作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结果却使人类社会付出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社会瓦解的惨重代价。 四、城中村改造的思路 城中村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那么, 如何在实践中预防和超越, 这不仅是理论上需要关注的, 更是制度及对策设计中必须求解的迫切问题。结合目前的城市化实践, 笔者认为应该贯彻以下几条应对性思路。 4.1 改造的整体性 城市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城中村改造应当注重保持城市的“整体性” ,也就是说

8、,要研究更新地段及其周围地区的城市格局和文脉特征,在更新过程中遵循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保持该地区城市肌理的相对完整性。 4.2 改造的自发性 主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城市规划方法相结合,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鼓励各种类型的居民参与,以便充分调动居民和单位的积极性,从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来制定更新规划。 4.3 改造的人文性 城中村改造, 必须把城市化农民的生存发展纳入考虑范畴。在告别农业生产, 进入城市生活以后, 如何解决经济来源,让他们在进入城市生活以后得到基本生存保障是体现城中村改造人文关怀的重中之重。 五、 结 语 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独特社区与共同体组织,在政府的政策层面上,应该制订系统的规范体系,使社会与“城中村”积极互动,从而实现政府公共管理成本与“城中村”共同体利益的保护的共存,实现社会城市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宇蕴 郭志坚城中村“景观”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学术研究 2006 年第 5 期 2、李俊夫. 城中村的改造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3、马 航 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会学视野分析求是理论论坛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