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6390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探讨【摘要】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城镇化一直是党和国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十六大上清晰地提出了城镇化政策脉络,发展到今天,十八大再次把它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随着研究深入“新形城镇化”概念应运而生,它是在传统城镇化概念基础上发展集成基础上得来的,本文首先对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区别作了分析,其次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核心,以及具体发展的一些策略,以积极响应十八大号召。【关键词】 城乡经济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城市化;农村;城市 在现代化建设中,城镇化始终是我国发展的“主旋律” ,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统筹城乡协调

2、发展,一方面能够促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强力引擎,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满意度,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城镇化与城市化 现代化发展中,有两大趋势,其一是工业化,其二是城市化。总结而言,二者实质是现代化过程的不同侧面,都包含了生活方式、生产结构等等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变迁。 工业化前进过程当中,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开始越来越多的向产业部门转移,开始越来越多的享受到城市文明,到城乡差距缩小或者被解决,一次转移就完成了,工业化随之实现,为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所取代。 城市化通俗来说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工业的发展,聚集了一批又一批就业人员,

3、最后定居城市,城市规模得到扩大,数量得到增加。人口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逐渐由农村迁移到城市中,是工业化必然的走向。 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指导思想及对策,一般情况下,可以视为城市化,也可以视为城镇化。城市化和城镇化两个词语并无太大差别。如果想要用借助城镇化来概括城市化大体的发展趋势,关键在意“镇”字。这实际上表明,在工业化进程当中,为了尽快实现现代化,不单单要发展城市,还要开发小城镇;不仅要多多鼓励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还要鼓励他们深入到小城镇。进一步探讨说,应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地域流动同其在地域内的流动相结合,跨地域就业与就地结业相结合,并且伴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日渐平衡

4、,最终能够选择就地就业。积极促进城镇化,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地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多所带来的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促进大城市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减少新生就业人群必须跨地域就业所带来的离乡之苦,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核心 (一)坚持“人”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的发展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产业的发展,只有产业发展了,人们才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继而带动人口转移。其次还要有完备的服务保障,在城市中生活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交通堵塞、养老保险、医疗健身等等问题,这些均为生活服务。再次,城镇化规模的扩大,不能只是“摊大饼”的形式

5、,何为“摊大饼” ,即人口扩大,城市面积扩大,相应的就认为是城市规模扩大了,城市的边界不断扩张,最终占取大部分农业用地。正确的城镇化发展,大中小城市协调向前发展,中东西部城市因地制宜。坚持“人”的城镇化,还必须注意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问题,一面是高楼林立,金碧辉煌,一面是棚户连片,穷困潦倒。所以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基本的需要坚持这三点:一,让那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生活的农民工,能够实现城镇化愿望;二,新型农民工积极融入到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来,先富带动后富,三,提升城镇人口福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二)城镇发展,量向质转变 首先是注重从片面追求发展起来的城镇数量想追求城镇质量转变,新型城镇化建设

6、需要依照集约、智能还有绿色环保等等理念来构建,在推进过程中务必坚持。其次是有单方向注重速度向重视发展内涵开始转变,这个内涵是指,发展起来的城镇能够有足够的就业机会与日益增长的人口相匹配,同时适宜居住,单纯的把人聚集在一个基础实施稍微好一些的地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最后,要经济、社会两把抓。如果只是把农民直接安排在城市,虽外在表现是城市生活,但实际上他们所接受的知识还有具备的技艺还都停留在农村生活式的状态,这样的话,他们根本无法在城市当中好好生活下去。单有城市形态,而不具城市本质,最终将会导致一系列矛盾。 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重构城镇网络体系 城镇发展布局是关键,构建“网络化”城

7、镇体系,是走新型化城镇道路的方式之一。从整体上来说,我国采取的新型城镇体系应该是网络状的,它以交通轴线为核心,等级不同的城市以及城镇是这个网络的交叉节点,辐射其它地域。 城镇网络的构建必须疏密有致,遵循区域协调的理念。就以我国而言,西部地区因为地广人稀,所以网络体系的设计应该要低于经济发达的中部、东部,这是与我国国情想适应的。 除了与自身国情相适应,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新型城镇化的推行,还必须顺应世界城市体系目前所呈现的多极化趋势,使不同形态的城市、大小规模不一的城市,能够有机地在网络体系中形成衔接。 (1)重视国际大都市发展,在我国目前这样的城市并不多,一线城市主要是北上广,其余均属二线城市,这

8、些城市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的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国际竞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合理把握好大城市发展规模,大城市因为工业发达、集聚效应以及辐射带动能力超强,如果能有进一步发展,政府人员不能过分控制,它理应成为城市进步的领头雁。 (3)鼓励支持中小城市发展,小城市人口在 10 万到 20 万之间,中等城市人口在 20 万到 50 万之间,规模适中。在这样的中小城市当中,也具有集聚效应,一些在大城市中出现的“城市病” ,如果在规划小城市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去控制,就能尽量避免。 (4)有选择的开发特色小城镇。理论界中经常会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即小城镇发展应该是新型城镇

9、化过程中的主要部分,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选择,让小城镇遍地开花,只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城镇一体化过程中,重构城镇网络体系,使发展成为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能够促进各区域生产要素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在这个网络体系当中,国际大城市在数量上必然增加,大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小城市逐渐壮大,呈现一种金字塔式的关系形态。需要注意的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中心城市,更要注重挖掘城镇特色,专业分工,继而形成旅游城市、能源城镇等等一大批新兴城市。 (二)搞好道路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城镇建设实践经验当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句话。交通运输尤其是干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整个城市规划的最基本的依

10、托。依照我国地域特征以及城市空间布局规律,同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交通网络图的完善具体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一,尽可能使交通网络覆盖到每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经济活动小单元,发挥交通存进经济的重要作用,提高运输灵活性及机动性。二,打造主要通道,由它来承担更大的客货量,沟通区域。在交通方面,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将建设起“五纵五横”大通道,它们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本依托。 (三)重视保护乡村,构建生态城市 在小城镇发展初期,过于追求速度,一部分是以牺牲农村发展为代价的,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这种城市开发模式并不科学。本质上来看,只有保护好农村经济才能让小城镇发展更有动力: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1、,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其次,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具备生产生活功能,还具备生态功能,它们日渐发展成为城市绿色的一部分。因而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当中,需要特别重视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目前我国政策重视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投资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农业补贴等形式希图减轻农民负担。这也反映了政府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淡化“重镇轻村”的观念,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自觉寻求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点,适度合理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城镇发展中期,重经济效益,还要重生态效益。为了能够让减少资源浪费,给人们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污染整治,集约利用资源,同

12、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考察城镇承载力基础上,进行布局。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需要加快公共服务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在发挥政府职能的同时,积极调动起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另外,21 世纪时一个信息化时代,因而需要加强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其平台建设,发挥信息的效用等等,这些都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婧怡.构建城市化进程中的“田园城市”J.国土资源,2012, (05):4849 2梁炜,任保平.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J.开发研究,2011, (12):611 3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 (30):67 作者简介: 谢廷凯(1988-) ,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在读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