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流行的国际主义摘 要 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不同于其他书籍的写作风格,保罗克罗格曼通过尖锐的言辞批判时下流行的国际主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挑战穿的的国际经济学理论。同时也不乏对当下经济学家坏的理论的讽刺。从中,我们也看到许多真正的国际贸易理论。 关键词 竞争力 际贸易 企业破产 作者简介:梁莎莎,新疆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220-02 一、谈论对克鲁格曼的感想 真正的经济学知识与在任何时候都很流行的传统知识有所区别。卡洛斯迪亚兹-阿莱让德罗(经济学家) 。 第一次阅读保罗克鲁格曼的书,不得
2、不说,被作者的锋利的言辞所吸引。认识到克鲁格曼是一个至情至性、敢于说真话的经济学家。因此,在谈论此书的感想时,我想先谈论我对保罗克鲁格曼的认识。我想先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只有非常勇敢或者非常鲁莽的经济学家才敢公开宣称世界上的许多甚至大多数舆论领袖深信不疑的教条是彻底错误的。 ”克鲁格曼在大家眼中看来是个神一样的人物,让人既爱又憎。虽然只读了他的这一本书,但也领略到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色彩。许多经济学家被嘲笑,因为他们不会写作,而保罗克罗格曼却是少有的文笔出色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因此会有人戏称,克鲁格曼也应该获得一块诺贝尔文学奖。克鲁格曼擅于讲经济学故事,他实在不愿意在公众面前摆弄复杂
3、的经济学术语,所以, “平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头衔非他莫属。克鲁格曼在中国时不时就会掀起轩然大波。他的观点常常激起中国经济学家的群起而攻之,但另一方面,他毫不留情的大胆言论也赢得众多的读者和粉丝。在以往所读的书中,大部分都是以叙述介绍为主,而本书大部分是对流行国际主义的批判,对传统认识的挑战。不得不承认作者是勇敢的,正是他的勇敢让我们看到国际经济学领域中的另一面。 二、对“竞争力”的认识 本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对国家间的贸易存在竞争力的观点的批判。即国家间的贸易时不存在竞争力之说的。因此,我将主要谈论我对国家间贸易的竞争力的认识。 作者看来,那些过分喜爱“竞争力”的经济学家的说法,是华而不
4、实的,是那些自以为精明,深思熟虑、富有远见卓识的人一套引人误入歧途的陈词滥调。在我们过去所读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词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因为我们已经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为了维持生活水平不下降,我们现在必须学会在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界市场上竞争。我们能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变得具有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在政府和商界之间缔造一种新的伙伴关系。 ”在读这本书之前,的确看到很多关于谈论国家间贸易的关系,类似于企业,存在一种竞争,一种非赢即输的关系。现今,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踊跃地加入 WTO,签订各种双边或者多边条约,建立自由贸易区等,正如书中所说的,是为了使本国在世界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5、我们看到这些时似乎也从未怀疑过,理所应当的认为这是毋庸置疑的说法。那么,我们便会怀疑到底作者的这种批判是否正确呢?国家间的贸易到底存在竞争力吗?国际贸易间如果不存在竞争,那么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此时“竞争力”一词在国际贸易中又扮演的什么角色呢?作者在为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时,尤其在讨论第三世界的增长损害第一世界的繁荣问题上就用了特殊的技巧,即使用模型来研究它的运转。正像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这也跟作者的写作风格有关,他希望把一些复杂的专业问题深入浅出,说的浅显易懂,企图让一些对经济学无任何基础的人也能看出这
6、门学科的原理,也从而唤起更多沉睡在错误中的人,对那些华而不实的陈词滥调避而远之。 本书一再强调竞争力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想想到底什么是竞争力。定义国家的竞争力比定义公司的竞争力困难得多。我们知道,一个公司的底线就是破产,所以,当我们说一个公司没有竞争力时,我们的意思是说他的市场地位是不可持续的;而国家不会破产,国家可能对他们的经济绩效感到满意或者不满意,但没有一个确定的底线,因此,国家的竞争力的概念令人难以捉摸。我们从另一面去考虑,就是一个很少进行国际贸易的经济实体来说, “竞争力”是什么。这样的国家,只要校正汇率,就可以维持贸易平衡。但是,由于贸易在经济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汇率的变化对人们生活
7、水平的影响无足轻重。因此,在一个很少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度中,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完全由国内因素、主要由国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而不是由其他国家的生产率的增长。换言之,对很少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而言, “竞争力”是表示“生产率”的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与国际竞争无关。即使在出口过程中,会影响生产率,但一国的生产水平仍然主要由国内因素,而不是由某种争夺世界市场的竞争决定的。 其次,我们假如国家像公司一样,那么相互存在竞争的两个公司会互相购买对方的产品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众所周知,一个公司获得了成功,那么就意味着另一个公司遭受损失。例如,在书中所列举的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一样。然而,主要工业国
8、家虽然出售的产品也存在竞争,但彼此又是对方主要的出口市场和有用的进口品供应者。一国经济兴旺,并不意味着另一国损失。或许,反而会有助于另一个经济的发展。正如作者所说的,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 因此,我们需要肯定克鲁格曼的怀疑:无论如何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在经济上不是相互竞争的。 如果不是竞争,那是什么呢?虽然不存在竞争,但总是有争权夺利的斗争:经济增长快的国家政治地位趋于上升。因此,在国家之间进行比较是有益的。而真正的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将一国赶出他可能或应该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的可能性。但是,尽管这是正确的观点,我们不要过分滥用这个观点。这也是作者一直要求避开“竞争力”的原因,过分的强调竞争力,可能
9、会被许多国家用来为保护非常无效率的产业的政策辩护,并为非常有影响力的政治精英们谋求经济利益。担心从原理上讲是有道理的,但从实际中可能已经被误用或滥用。竞争力时一个比人们所理解的更微妙、更有问题的问题。用竞争力的影响,实施地方保护,这是最令人担心的。 三、由“竞争力”引起我对中国国际贸易间“竞争力”的思考 此时,我便产生一种想法,我国的学者是否会在此方面犯过错误呢?于是我便找了一些数据。 自主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张军编,其中有段话这么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并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参与世界市场程度的提高,其面临的
10、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建立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保证我国经济在开放条件下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要形成持续的竞争力,我国也应当积极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加快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贸易发展的基点放在技术创新上,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来培育我国贸易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还有很多有关谈论国际贸易间竞争力的问题。早在李嘉图时期,就谈论过国家间竞争力的问题,也明确的表明这种将国家比作企业并存在竞争力的问题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学者重复这个错误呢?在读本书之前,我对这样的论述当然可能
11、会是不假思索的赞成,表面上论述的让人彻底信服,在看完此书后发现谈论国际贸易间竞争力竟有如此之多,难道中国的学者也像保罗克罗格曼所说的,他们是赶时髦,因为许多其他重要人物是这么说的。或者说,这其中有更多其他的目的。这样,我们在阅读国内许多国际经济方面的书籍时,可能就会有所顾虑,如何挑选正确的、有益的书。保罗克鲁格曼告诉我们,最重要的知识还是休谟和李嘉图的观点。我想,阅读他们的书籍后可能会对我们今后择书做适当的指引。而现在我们看完这本书需要做到的就是:在某人谈论“竞争力”的时候就躲开,这也许就足够了。 读完此书后,收货的不仅仅是作者告诉我们的国际经济学的事实,尽管在大多作者介绍的涉及经济学知识部分
12、理解上存在障碍,但更多的是作者对学术的态度。 “真实不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 ”作者不会畏惧当下重要人物的权威,反对错误的理论尽管那是被人们坚定不移的传统理论,在克鲁格曼看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荣誉,克鲁格曼是怎么想的呢?他说:“我们都想得到权利,我们也渴望成功,但是对我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理解带来的快乐。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当今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某种利益,迎合当前的政策,说假话。尤其在中国表现的尤为突出,伪情者往往大行其道,因为他们精通“为人处世”的规则,善于左右逢源捋你的胡须,自然得做个老好人。鲁迅说过:“中国是一个文字的游戏国,中国多是些做戏的虚无党。 ”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 ”在学术上,存在这种假性情,是危险的。它将会使我们在接受教育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辨别力,而被他们的观点所误导。更危险的事,我们却意识不到,对他们所说的理论深信不疑,坚信这是正确的。最后,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所有的专家学者对待学术的态度是认真严谨的,不屈服任何权贵私利,那么我们现在的受教育是否会很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