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7035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海南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海南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海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二 OO六年五月 目 录 前 言 . 1 一、“十五”生态保护与建设回顾 . 2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现状 . 2 (二)生态保护与建设成就 . 4 (三)存在问题与面临形势 . 8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 11 (一)指导思想 . 11 (二)基本原则 . 11 (三)规划目标 . 12 (四)规划指标 . 14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总体布局与主要任 务 . 14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布局 . 14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主要任务 . 17 1、自然生态保护 . 17 2、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 . 2

2、0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23 4、生态示范区建设 . 25 5、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建设 . 26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 . 27 (一)中部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 27 (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 33 (三)海洋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 . 36 (四)、生态人居环境建设 . 39 五、生态保护与建设投资 . 44 (一)“十 一五”主要投资项目 (见附表 ) . 44 (二)效益分析 . 46 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49 附 表 . 54 1 前 言 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经济格局正向着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生态化方向演变。随着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全球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频

3、繁,淡水资源的枯竭以及沙漠化、盐渍化的加剧,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的服务功能正越来越弱。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必须积极面对的课题。 海南省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又是一个后发展地区。自建省以来,历届政府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可喜 的成就,尤其是 1999 年确立的建设生态省战略,使我省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十五”期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当然,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生态环境也出现恶化趋势,如水资源生态环境的恶化,天然林的逐步减少,生物多样性也在散失 -,

4、所有这些表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调动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为此,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政府的要求,参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编制大纲 ,编制了海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 海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作为海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之一,是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具体体现,其内容侧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按生态省建设要求,将“十一五”期间海南生态省建设目标、内容、任务等具体化,指导全省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2 一、“十五”生态保

5、护与建设回顾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现状 从生态省确立以来及“十五”期间,我省在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指导下,以建设生态省为契机 ,加大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生态保护建设,使得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处于全国前列。 1、形成较为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截止 2004 年底,全省建有 68 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280.88 万hm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个,面积约 8.52 万 hm2,省级自然保护区 23个,面积 263.02 万 hm2,全省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已占到全省陆地总面积的 8.1%。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取得积

6、极进展。 2、生物多样性丰富 具有森林、草原、农田等 3 大类型的陆地生态系统,河口、红树林、珊瑚礁、滩涂湿地、泻湖、上升流、深海等 7 大类的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各类生态系统对维持我省的生态平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省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 4600 多种,占全国的 15%,其中600 种为海南特有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6 种,二、三级保护的有 42 种;有乔灌木 1400 种,其中 800 多种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 438 种列为国家商品林;约有 2500 种药用植物。有陆栖脊椎动物 566 种,其中两栖类有 37 种、爬行类 104 种、鸟类 349 种、兽类 76 种,其

7、中 21 种为海南特有种,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 102 种,省级保护动物 32 种。有各类海洋生物 3000 种以上,其中鱼的种类超过 1000 种,有经济价值的 200 多种,贝类有 491 种,藻类有 100 多种。尽管如此,但目前乱砍滥伐野生植物和乱捕滥猎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3 3、森林状况保持良好 2004 年末,森林覆盖率为 54.9%,基本实现“十五”目标。热带天然林、沿海防护林、红树林得到保护和恢复,森林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 4、土地、耕地保护总体良好,退化土地的恢复治理取得进展。 2004 年全省违规滥用土地、耕地的现象

8、得到有效控制 ,耕地占补实现动态平衡。据土地详查数据,全省耕地面积为 1091 万亩。全省年内新增耕地 559.6 hm2,基本实现耕地占补有余的动态平衡。但耕地利用重用轻养现象较普遍,在土地经营管理上,偏重施用化肥轻视施用有机肥,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地退化严重。 2004 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715 hm2,全省完成造林面积 3.48 万 hm2, 更新造林0.79 万 hm2。 超出年计划( 3 万 hm2) 16%,其中纸浆林造林面积为 1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 2.67 万 hm2(含部分纸浆林),新造和改建海边防护林面积为 3533 hm2,路边防护 林面积 1600 hm2,城边

9、防护林面积 1400 hm2,干线绿化率达 90%,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得到缓解。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仍较严重和土壤荒漠化面积仍然较大,耕地资源面临较大压力。 5、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 2004 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 288.68 亿 m3,地下水资源量 75.55 亿m3,扣除重复计算量 65.51 亿 m3,水资源总量 298.72 亿 m3。 2004 年我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继续保持良好。 82.5%的监测河段, 87.5%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饮用水源的国家地表水类标准;但部分地表水体受到城市(镇)生活污 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城市附近的局部海域和部分养殖集中区海域受到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的

10、一定影响。近岸海域以一、二类水质为主,大多数海域处于清洁状态。部分海湾局部受无机氮、耗氧有机物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受石油类的影响趋于严重。 4 6、海岸生态系统丰富,海岸带生态基本稳定。 红树林和海防林保护得到加强,但高位池养殖、采矿等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全省高位池养殖废水基本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东部沿海及滨海一带出现非法采矿,滥采乱挖,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给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生态保 护与建设成就 1、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十五”以来,确立了建设生态省的法律地位,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把生态省建设、环境保护计

11、划和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发展的全局。批准实施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2005 年修订稿)、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五”计划和 2015 年规划,编制并实施了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海南省中部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以及林业、农业、海洋等专项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为科学合理利 用环境资源,保护生态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十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 执法工作进一步深入。全省每年开展 专项 环保执法检查, 强化生态监控,严格查处生态破坏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进行处罚, 加快了一些久拖不决的 生态 环境问题解决的进程 , 有效地促进了

12、生态保护与建设 工作的开展。 为我省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省提供了法律保障。 2、生态省建设工作继续有序推进 “ 十 五 ” 期间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和生态省建设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 把环境保护和生态省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按照 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全方位推进生态省建设各方面工作, 基本完成了 “ 十 五 ” 环5 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结合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对海南生态省建设五年成效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 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并 借鉴其他生态省建设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开展 了 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修编工作。 我省还 开展

13、 了 生态省五年建设检查工作,在全省各市县开展生态省五年建设情况自查,并组织有关部门对全省五个省级生态示范市进行 了 实地检查。 海南推进生态省建设五年来,每年都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认真组织落实,生态省建设各 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规划纲要确定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 3、生态恶化得到遏止,生态保护取得成效。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保林、海防林、路边林、城边林、速生林、椰林工程等 7 大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进一步提高,生态退化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4、培育生态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了以绿色农业、生态

14、旅游为主的生态优势产业,发展汽车、制药等低污染的清洁型产业,按照排污总量控制、区域控制和浓度控制的要求在西部工业开发区集中发展天然气化工、浆纸业等集 约化资源加工业,加强了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和水耗持续降低。 绿色农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 2004 年 全省新建无公害瓜果菜基地248 个,面积 12.4 万公顷。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瓜果菜质量效益水平明显提高;已有 74 个企业 121 个产品被批准使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使 我省无公害农产品畅销全国 60 个大中城市 。发展生态旅游,不断改善旅游产品结构。 2004 年全

15、年接待过夜游客 140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111.01亿元,分别增长 13.7%6 和 18.7%。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会展、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持续走旺。 5、使用清洁能源,推行资源节约,推进环境友好社会的建设。 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限制燃煤的使用,逐步淘汰蜂窝煤。石油燃料制品使用增长速度大幅上升,煤炭使用量逐年下降。积极推广民用和车用燃气工程,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液化气汽车得到推广,新型天然气汽车工程已经启动, 2004年已建成 5 座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5 个液化石油气站,共改装使用清洁能源石油天然气汽车 1645 辆。在各大宾馆和旅游小区

16、,创造条件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和沼 气等清洁能源,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减少能源利用对环境的负荷。在生态省战略的指导下,积极发展环境友好产品,加强企业 ISO14000 环境体系认证,创建绿色学校、建设绿色社区,加快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6、综合整治城乡环境,人居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工程,创造性地在全省农村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有效推动了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集镇和文明生态城市三级创建活动。全省建设了 4800 个文明生态村,占自然村总数的20.6%。 文明生态村建设把开发利用沼气能源、发展农村庭院生态经济、整治农村 “ 脏、乱、差 ” 、农村移风易俗等有机结

17、合起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此外,各市县开始启动文明生态集镇建设,五个生态示范市结合示范市建设启动了文明生态城市创建工作。生态型住宅小区示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口、三亚等城市的新建住宅小区注重小区环境建设,打 “ 生态牌 ” 、 “ 健康牌 ” ,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全省先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4 个,全国园林城市 2 个。海口市和三亚市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海口市还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三亚市获得中国7 人居环境奖。琼中县湾岭镇和琼海市博鳌镇荣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18、7、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取得明显进展 “十五”期间,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都有所增加,目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8 个,初步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积比例由九五末的 4.7%提高到目前的 8.1%,使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保障了生态安全。开展了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整改专项检查;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开展内部功能区划,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以合 理开发和建设自然保护区;新建立鹦歌岭、猴猕岭和黎母山 3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吊罗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物种保护和管理及外来入侵物种现状调查,全面

19、了解掌握我省生物物种资源和外来入侵物种现状。加强了我省野生稻的保护工作,促进南繁基地的建设。 8、环保宣传,生态文化教育进一步深入。 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的建设生态省的社会氛围,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好环境就是对全国做出的最大贡献”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以青少年、各级党政干部为重点的公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 育活动,“十五”期间共有 1000 多名党政领导干部接受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全省部分中小学校结合地方课程改革开设了地方环境教育课程,各类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明显提高。 9.

20、三个生态圈的保护已现雏形 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海岸带、沿海台地和中部山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格局,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批准实施,进一步确立了各生态区的保护地位,逐步明确了各生态圈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8 问题和以后的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从山地到海洋海岸的保护系统。 10.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广泛开展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积极引进 了 国外资金和生态保护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推动我 省 生态保护 与建设 工作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 了 与 发达国家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合作研究 ,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增强我 省 生态保护的监管能力建设。 2002 年正式启动的中加合作“中国生态规划示范

21、项目”在我省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松涛水库流域和铜鼓岭自然保护区进行示范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积极引进欧盟资助项目,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良好进展 。 (三)存在问题与面临形势 比较“十五”计划指标与 2004 年现状,大部分指标已达到。少数指标由于现状没有统计数据或统计方法与数据来源不同无法做出判断,如生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乡村垃圾处置率等指标。总体而言,目前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水平,生态破坏的发展趋势基本得到遏止,局部地区生态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仍存在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现象。 1、存在的问题 森林生态保护不容乐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破坏森林的事件在局部地区仍有发生,特别是侵占林地,毁林种植、养殖现象,甚至存在 为种经济速生林砍伐天然林现象,这些极大的破坏了森林生态体系,使得森林服务功能不断降低,这也将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会促使局部区域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生态恶化。 污染加剧将进一步威胁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信息网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