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70884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 要 :从 2008 年起, “90 后”成了高校大学生群体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处于社会改革开放、价值观念多元交织、中西方文化碰撞、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势必会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基于“90 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改善“9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途径,培养“90 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90 后”大学生,是指从 1990 年 1 月至 1999 年 12 月出生进入大学的

2、中国公民。随着国家经济、科学发展和文化观念交融, “90 后”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会迅速被卷入“就业难”的社会浪潮中1。他们的心理错综复杂且矛盾,若不能及时排解将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因此,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1、 “90 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问题 1.1 独立和依赖并存。 “90 后”进入大学以后,急于摆脱家长和中学教师的管束,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他们相信自己,独立且有主见,但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90 后”大学生空有独立见解,却不会协调经济、日常事务,显得不够稳重成熟。因此,想要独立自主的他们,依旧摆脱不了

3、对家庭的依赖。 1.2 追求享乐,缺乏理想和信念。 “90 后”大学生的生活理念极具个性化,有个人的精神生活及物质追求。他们注重和信息化的时代接轨,追求个人外在美和“享乐”主义,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由于社会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对物质的过渡追求,使“90 后”处在精神缺失的“悬空状态” ,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失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2。 1.3 爱好交际,而人际关系淡漠。 “90 后”进入大学后,交际范围扩大、方式增多、主动性增强。如今,短信、飞信、QQ、微博、微信等取代了传统的交流方式,通讯方式的多元化和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使他们之间的沟通减少。另外,少数“90后”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他

4、们渴望与他人交往,却不知如何交友、经营友谊,从而致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淡漠。 2、 “90 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2.1 社会因素 当代社会中夹杂着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权势主义,过分强调个人价值,这些观念会逐渐侵害“90 后”大学生,使他们缺少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不断追求功利化、物质化。他们的成长环境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腐蚀,这些环境的价值标准及文化氛围都不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90 后”大学生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 2.2 家庭因素 “90 后”大学生大都生活在“6+1”的家庭中,拥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 6 位亲人。集长辈的宠爱与溺爱于一身的他们,事情由父母包办,

5、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3。父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很少给他们设置障碍,就使他们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敏感的脆弱心理。他们自小就没有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习惯于被支持、袒护,使得他们抗挫折能力弱、心理素质差。 2.3 学校因素 我国的高中教育有较浓功利色彩,学校一直将升学率放在首要地位,无法让师生实现对道德理想的追求,无法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90 后”步入大学后,发现生活与学习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在高中较优秀的来到这个“高手如云”的大学,昔日的优越感消失了;一些在学习方法、就业前景方面存在困惑;一些感觉从严格的管教中脱离出来,自身又不知如何规划学业生涯。这些情况将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落差感和

6、自卑感,久而久之就形成心理障碍。 2.4 个人因素 “90 后”大学生心理年龄由半成熟向成熟过度,普遍存在独立性、依赖性等相互交织的情况。在大学里, “90 后”自我意识增强,但认知能力不够、个性倾向不稳定,他们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导致他们没有理想和信念,变得更加现实、功利。 3、 “9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3.1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为了全面掌握“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可采取构建由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组成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结构4。学校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专职人员,院系设心理辅导员,班级设心理委员,宿舍设心理观察员,实现全面开展大学生

7、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2 强化教育队伍建设,做好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教师专业素质较低、工作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等情况。针对这些,高校应加强对教育者的培训,提高其教育能力和工作水平,强化心理教育队伍的建设。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环境,做好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3.3 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90 后”大学生的特征鲜明,教育是否有针对性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应针对不同学院、专业、班级的学生将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学习适应、认知发展、人际和谐、

8、情绪稳定、职业适应、个性完善等进行全面的教育辅导。另外,高校应高度重视引导“90 后”加强自我保护,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4 改变心理咨询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等待学生主动咨询, “90 后”大学生误认为心理咨询是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而言的,这误区大大降低了学生咨询的主动性,所以双方显得极为被动。高校应大力普及心理咨询常识,教育者应深入到学生中,帮助学生研究和探讨各类问题,妥善解决各种心理矛盾;选择网络平台,通过 QQ、微信、博客、微博、飞信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在相对随意的氛围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注重营造互相尊重、友善宽容的教育环境

9、,通过个案辅导、心理影片、专题讨论、电话热线等方式开展工作。 当今社会竞争越加激烈,引发心理动荡的原因不断增加, “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日益突显,只有从全方位的角度去思考、研究、分析,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才能找到加强和改进“9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冉林“.90 后”大学生心理隐患及教育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 2周国莉.从“90 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消费导刊, 2009, (1) 3王晶.“90 后”大学生心理特性分析及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3) 4林良盛.“90 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5陈蕾“.90 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J .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