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院感科 2017年3月16日,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解读,我院内镜室现状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提 纲,我院内镜室现状,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解读,管理与硬件,重点问题1 管理要求4.1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4.1.1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4.1.2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重点问题2 内镜室管理要求4.2.1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职业安全防护、 继续教育和培训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4.2.2应有相对固定的专人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其数量与本单位的
2、工作量相匹配。4.2.3应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重点问题3 个人防护,4.2.4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311的要求做好个人防 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见附录A。,重点问题4 不同系统内镜“分开”问题,5.1.3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5.3.5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和使用。,重点问题5 清洗消毒室通风问题,大多数化学消毒剂均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作为职业防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必须保证清洗消毒室的通风良好,本标准规定,清洗消毒室:5.3.2应保持
3、通风良好。5.3.3如采用机械通风,宜采取“上送下排”方式,换气次数宜10次/h,最小新风量宜达到2次/h。,目前被认可的戊二醛、领苯二甲醛、过氧乙酸3种药剂的比重分别是3.4、4.6、2.5,均比空气重,因此需要在较低的位置或清洗装置的盖子处设置强制排气口。,重点问题6 终末漂洗用水,5.3.11清洗消毒室的耗材应满足以下要求:a)水:应有自来水、纯化水、无菌水。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纯化水应符合 GB 5749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 CFU/100 mL;生产纯化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 ym,并定期更换。无菌水为经过灭菌工艺处理的水。必要时对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微
4、生物学检测。,重点问题7 医用清洗剂,根据目前医用清洗剂的发展状况,适用于软式内镜的医用清洗剂,除了含酶清洗剂,非酶清洗剂也开始应用,而且还有特殊用途清洗剂,因此,本规范也扩大了清洗剂的选择范围。,5.3.11c) 医用清洗剂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的低泡医用清洗剂;2)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用途的医用清洗剂,如具有去除生物膜作用的医用清洗剂。,关键点:清洗液应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常用清洗剂一般不含有抗菌活性物质,不能阻碍微生物的生长,故不可重复使用,每清洗一条内镜必须更换。,重点问题8 消毒剂的选择,5.3.11e)消毒剂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适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对内
5、镜腐蚀性较低;2)可选用邻苯二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酸性氧化电位水、复方含氯消毒剂,也 可选用其他消毒剂;3)部分消毒剂使用方法见附录B;4)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符合GB 28234的规定。f)灭菌剂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适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2)可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也可选用其他灭菌剂;3)部分灭菌剂使用方法见附录B。,附录B,重点问题9 清洗消毒基本原则,6.1基本原则6.1.1所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6.1.2软式内镜及重复使用的附件、诊疗用品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分类处理:a)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
6、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b)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 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c)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关键点:内镜诊疗前的输血前四项检验是否必须? 应将每位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视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内镜诊疗前血液检验感染情况,多限于HBV、HCV等,不包含所有可能的病原体,且可能处于感染的窗口期,即使检验阴性也不可排除感染,而内镜清洗消毒,时间及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内镜诊疗前的血液检验并非必须。,6.1.4注意事项如下:内镜使用后应按以下要求测漏:1)宜每次清洗前测漏;2)条件不允
7、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b)内镜消毒或灭菌前应进行彻底清洗。c)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确诊或疑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 及附件,其消毒时间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d)消毒后的内镜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采用无菌水进行 终末漂洗。e)内镜应储存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f)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 于患者诊疗。,重点问题10 残留液体去除和干燥,为保证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的良好效果,本规范强调:在每一步处理后,均应使用压力气枪将残留液体去除;终末漂洗后应使用乙醇或异丙醇灌注各个管
8、腔,然后用压力气枪进行彻底干燥,同时强化效果。,消毒前请勿忘记干燥:防止残留的水稀释消毒液,重点问题11 预处理流程如下:,预处理流程如下: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 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c)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d)盖好内镜防水盖;e)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重点问题12 手工清洗,6.2.3清洗流程如下:a)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b) 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应重点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
9、。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c)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 污染物。d)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清洗液,浸泡时间应遵循产品说 明书。e)刷洗按钮和阀门,适合超声清洗的按钮和阀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超声清洗。f)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g)将清洗刷清洗干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手工清洗流程的调整,本规范借鉴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做法,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 版)中规定的“水洗”和“酶洗”两个步骤合为一个步骤,在一个清洗槽内完成,以利于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并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节省一个槽。需要强
10、调的是清洗液浸泡、清洗的操作应遵循相应的医用清洗剂产品说明所要求的浓度、时间、温度执行;清洗液应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无论是手工消毒或是使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消毒,第一步彻底的手工清洗是消毒成功的关键和基础!,6.2.5消毒(灭菌)流程如下:a)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人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b)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消毒方式和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c)更换手套,向各管道至少充气30 s,去除管道内的消毒液;d)使用灭菌设备对软式内镜灭菌时,应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重点问题13 消毒、灭菌方法,重点问题14 终末漂洗,6.2.6终末漂洗流程如下:a)将
11、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人终末漂洗槽;b) 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 min,直至无消毒剂残留;c)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d)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在专用终末漂洗槽内使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e)取下全管道灌流器。,重点问题15 干燥和储存,6.2.7干燥流程如下:a)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无菌巾应每4h更换1次。b)用75%95%乙醇或异丙醇灌注所有管道。c)使用压力气枪,用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少30 s,至其完全干燥。d)用无菌擦拭布、压力气枪干燥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e)安装按钮和阀门。
12、,6.5储存6.5.1内镜干燥后应储存于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并将取 下的各类按钮和阀门单独储存。6.5.2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应每周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时应随时清洁消毒。6.5.3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遵循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储存时间和每日使用前再消毒问题,强调消毒后内镜室应在通风良好的镜柜里,不能卷曲保存。本规范沿用04年版规定:6.1.4f)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重点问题16 质量控制与监测,7.2使用中的消毒剂或灭菌剂监测 7.2.1浓度监测7.2.1.
13、1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浓度监测。7.2.1.2产品说明书未写明浓度监测频率的,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应每批次进行浓度监测;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 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7.2.1.3酸性氧化电位水应在每次使用前,应在使用现场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处,分别测定pH和有效氯浓度。,7.3内镜消毒质量监测7.3.1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 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7.3.2监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规定,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CFU/件。7.3.3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 规定。,重点问题16 质量控制与监测,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