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螺旋上升”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摘要】本文以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探索出以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螺旋上升”式课程体系的架构,并对该课程体系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高职,酒店管理,课程体系,构建,实践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缺乏高职特色。许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内在本质和酒店管理专业定位认识不够到位,甚至有些院校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与本科普通高校、中专职业院校的相同或相近专业没有区别,仅仅是对本科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或中职
2、课程体系的复制等,没有形成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二)课程体系雷同,缺乏体系创新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大致相同,注重职业性,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技能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证书等模块;90%以上院校开设了饭店业概况、饭店前厅部运行与管理、饭店客房部运行与管理、饭店餐饮部运行与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英语、酒店营销、饭店酒水与酒吧运行、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等课程。从中可以看出各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开设的课程均专业性强、实践性强,但长期以来,固化的课程体系只强调酒店面向一线基层而太过于注重技能培养,忽视了基础课程系统的构建,
3、缺乏课程体系的创新及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缺乏校企间实质性合作,供需脱节。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校企合作,但大多数的校企合作只重形式,通过简单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学生毕业时,酒店通过简单的面试后就接纳其实习,不做深层次的要求,缺乏校企间实质性合作。从某种程度上,企业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成败。校企合作的形式化、表面化,使得课程内容和企业岗位实际任务脱节,无法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 二、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螺旋上升”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部长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
4、端技能型人才” ,而不是培养“廉价劳动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既要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又要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应注重专业的高端技能培养,做出专业特色,如外语的运用、服务意识的培养、沟通技巧的运用、管理技能的训练等方面,而不是单一的培养各部门的一线服务员。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在对企业深入调研后,分析并确定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路线是基层服务员高级服务员中基层管理人员,再依据实现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四大关键能力”
5、(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服务能力、专业素养、管理及发展能力) ,设计并构建了适用于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的“螺旋上升”式课程体系。如图 1 所示: 该课程体系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等渗透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去,给学生充分时间与真实企业接触,感受真实的行业氛围,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为实现其“零距离”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该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如图 2 所示: 三、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螺旋上升”式课程体系的实践 我们通过对两届学生样本进行新旧课程体系的实践检验,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螺旋上升”式课程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实践必
6、须建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还应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务、系部、学工、就业等多重机构对学生进行综合管理,建立并完善“校企生”多层反馈评价制度等。 在实践期间,我们针对该课程体系的实施建立了校内课堂实训制度(含实训室管理制度) 、校内企业轮岗实训制度、校内企业轮岗学习互助小组实施方案、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包含学生实习周报、指导老师的学生实习月报) 、学生顶岗实习现场考核办法等,为该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组织、资源及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魏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驱动力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 6 月. 2张文华.以酒店核心能力为基础的 PMES 课程体系构建.知识经济.2012 年 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