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调皮的学生也是最聪明的学生育园小学 宋国辉在学校里,教育技巧上最主要、最难捉摸和最细致的一件事,就是做到使学生为自己的无所事事而感到羞愧。(苏霍姆林斯基)六(2)班李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学生,经常让大家大吃一惊。比如,其他同学和他打招呼,他的反应是:“干什么?有话就说!”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位学生的喜爱,这种喜爱并非宠爱,而是一种精心雕琢的欲望。这种欲望使我细心观察并认真分析了李某的长处与不足:他喜爱阅读,知识面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反应很敏捷;但是,他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他上课经常迟到,而且与他丰富的知识相比,他的语文应用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明显较弱。显然,作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
2、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一次活动课,我见他用尺子不断撩拨其前排女生的头发,于是走到他面前示意他安静;又一次数学课,同学们都进入了状态,唯有他站在另一男生桌前,手舞足蹈。我对着他亮出手表示意他已到上课时间他才很不情愿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看来,李某正属于那种有了一次好成绩就以为“革命”已经成功的典型学生。也难怪,开学两周了,很多同学都还沉浸在上次考试的成绩中的兴奋和喜悦之中,而一种满足和松弛的情绪正在悄然滋长。我想告诉学生:“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要在班上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只争朝夕的氛围,首先要从反对懒惰、无所事事、涣散松懈、无谓地消磨时间开始做起。第二天下午放学后,我把李某请到办公室,让他谈谈对
3、新集体的印象和感受,并谈谈他自己的学习目标。最后指出:他的目标是远大的,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学习习惯。听到老师称赞自己立志高远,李某非常兴奋。就凭他那信誓旦旦的样子,我满以为这次谈话有了实质性的成效。谁知第二天数学课上,李某的表现就令我大跌眼球。那天课上,全班进行学具制作,同学皆处于临战状态:精心设计,积极准备中,他竟开着微型收音机,如处无人之境,忘情地哼着小调。他周围的同学,只好背向他,用手捂着耳朵我开始意识到:对李某这样既聪明又调皮的学生,总是采用“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恐怕已经不能凑效,不给他猛地一“激”,是很难使他“回头”的。我正在寻找别的教育方式。机会来了。又
4、是一节活动课,李某搅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我走到讲台上,很严肃地说:“我不是那种一个同学犯错误,让全班同学吃药的老师,但是,如果有同学犯了错误,老师不在这里提醒大家引以为戒,那照样是老师的失职!开学以来,我还没在这个讲台上批评过任何同学,但是,今天我要在这里严厉批评李某同学”最后我很诚恳地说:“其实,李某是个很聪明的同学,如果他能扬长避短,他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班的骄傲!”几天后,我向学生了解情况,学生说:“效果特别好!从来没见他像现在这么认真过!”另一名学生说:“老师批评得非常及时,这几天的活动课、数学课特别好!”又几个星期过去了,李某逐步成为班里最活跃而又最刻苦的学生之一,尤其值得欣慰的是:
5、他总是抢着为老师整理讲台,叫“老师好”时叫得最主动也最真诚。评点:李某的转化使我反思:我们在强调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意志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到,学生毕竟是意志力和控制力都尚未发展成熟的个体,他们朝气蓬勃、充满生命的张力,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但在内心深处其实都有着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警示和鞭策的依赖。当他们与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越走越远的时候,我们纵使在他身后深情呼唤,也未必能把他们留住,唯有站到他面前,猛喝一声,才会促使他幡然醒悟。当然,当我们还没有满腔的热情和爱时,最好不要选择这种批评方式,否则,哪怕只有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也会扯断一根脆弱的生命之线。诚然,当众的批评决不等于当众的羞辱,公开的批评更需要老师保持相当的克制,以使措词中肯得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经常的事。但当众不留情面的数落,或不厌其烦、苦心婆心的劝说,往往收效甚微。尤其是粗暴的训斥,还可能导致压而不服、口服心不服的师生感情上的对立。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奏效呢?每一个学生在其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教师的职责,就是恰当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多数学生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因此,我们在批评其不足前,应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如果能巧妙地用赞扬其进步代替批评其不足,则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