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ge 1 of 9人体解剖学(复习)第一章1 解释:机体的内环境、反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馈、负反馈、解剖学、生理学、内侧、外侧、前(腹侧) 、后(背侧) 、上方、下方、深部、浅部、矢状面、冠(额)状面、水平(横切)面。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部分,约占体液的 1/3。其中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内的血浆约占细胞外液的 1/4,组织间隙中的组织液约占 3/4。细胞外液处于不断的物质交换和循环过程中,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的规律性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机体的
2、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激素) ,经体液运输到有相应受体的细胞,从而对该细胞功能进行的调节。反馈:是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其包括:负反馈: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如血压的调节。其是最重要的反馈控制形式。内侧和外侧:距离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否则为外侧。前(腹侧)和后(背侧):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距身体背面近者为后。上和下:近头侧为上,否则为下。是对部位高低关系的描述。深和浅:远皮肤者为深,近皮肤者为浅。矢状面:是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冠(额)状面: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水平(横切)面:是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3、的切面。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构成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及其本质和规律,及这些功能间相互关系的科学。3 细胞增殖周期各时期有何功能特点?细胞增殖周期:从上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其包括:G1 期(DNA 合成前期):此期 mRNA、蛋白质、酶合成旺盛,为 DNA 的复制作准备。此期约占增殖周期一半的时间。S 期(DNA 合成期):此期进行 DNA 复制,为细胞分裂作准备。G2 期(DNA 合成后期):此期继续合成与有丝分裂有关的 RNA、蛋白质和其它物质。M 期(有丝分裂期):此期进行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二个子细胞。
4、6 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膜脂、膜蛋白与膜糖类) 、细胞器(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细胞骨架) 、细胞核(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染色质与染色体、核仁与核基质)7 神经元有哪些结构特点?神经元由胞体、突起和神经纤维组成。胞体是细胞营养和信息整合中心。可呈圆形、锥体形、星形、梨形等。细胞膜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作用。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染色浅而常呈空泡状;核仁大而圆,核被膜明显。细胞质的特征性的结构为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突起可分为下列两种:树突:短,树状分支上可见大量树突棘,其扩大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细长,分支少。胞体发出
5、轴突的部位称轴丘。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离胞体,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含神经递质的小泡、轴膜更新所需的蛋白质,摄取和运输营养因子、递质,代谢物质等。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索外包胶质细胞构成。分为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1 体液的 pH 与物质的 pKa 对物质的跨膜转运及在体内的分布有何影响?pKa 为弱酸、弱碱性物质溶液在 50解离时溶液的 pH 值。体液的 pH 或物质的 pKa 以算术值增减时, 解离型与非解离型物质浓度比值以指数的形式变化。故体液 pH 的微小变化Page 2 of 9会明显影响物质的转运速度及平衡时膜两侧的物质浓度。体液 pH 对物质转运的影响:弱酸性物质在生物膜 pH
6、高侧(较碱侧) ,易解离,不易向 pH 低侧(较酸侧)转运。否则相反。体液 pH 对物质分布的影响:转运达到平衡时,弱酸性物质在生物膜 pH 高侧(较碱侧)的浓度较高。否则相反。3 动作电位各时相的离子流机制是什么?0 相(去极化期):此期 Na+、Ca 2+(慢反应细胞)通道开放,Na +迅速、Ca 2+(慢反应细胞)缓慢由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流动,膜内电位迅速或缓慢上升,形成内正外负的去极状态。1、2、3 相(复极期):1 相(快速复极初期):由于 Na+、Ca 2+(慢反应细胞)通道关闭,K +通道开放,K +快速短暂外流而致膜内电位迅速下降。2 相(缓慢复极期):Ca 2+通道开放,K
7、+缓慢外流、Ca 2+和少量 Na+缓慢内流,使复极减慢。3 相(快速复极末期):由 K+快速外流所致8 解释:受体、静息电位、超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动作电位、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具有特异地识别和结合外来化学物质(配体或第一信使) 、并将其信号转导或传递至细胞内而引起相应功能的蛋白质。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的情况下,记录到细胞内较细胞外为负的电位值。极化:静息状态下,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超极化:如膜内电位较静息状态时向更负的方向变化。去极化:膜内电位较静息状态时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复极化:去极化后膜电位向静息状态的极化方向变化。细胞受刺激兴
8、奋后呈周期性变化的膜电位称动作电位,其特点是全或无及可传播性。绝对不应期:细胞兴奋当时及其后最初一段时间,因膜内外离子浓度差缩小及离子通道的关闭,强刺激都不能引起细胞膜去极化。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较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负值仍较小,但阈上刺激可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并产生 AP。超常期:是相对不应期过后,细胞经历的兴奋性略高于正常水平的时期。此期与动作电位的去计划后电位相重叠,由于此期的膜电位更接近阈电位,因而细胞更容易发生兴奋。1 骨的重要功能有哪些?骨的功能:坚硬而有弹性,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分布,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能力。除具有支持、保护与运动功能外,还
9、有调节血中钙磷代谢及造血功能。3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分别受哪些因素的调节?血液凝固受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生理性抗凝物质等因素的调节。纤维蛋白溶解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 、纤溶酶抑制剂( 2 抗纤溶酶)等调节。1 肝门静脉收集哪些属支静脉的血液?肝门静脉收集腹腔内除肝以外所有不成对脏器(胃左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附脐静脉)的静脉血。4 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最大复极电位水平(V):其越小(负值) ,离阈电位的距离越短,自动去极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自律性越高;阈电位水平( V ):其
10、越大(负值) ,离最大复极电位的距离亦越短,自动去极所需的时间亦越短,自律性越高;4 相自动去极速度:其越快,达阈电位的时间越短,自律性越高。8 影响动脉血的因素有哪些?每搏输出量(SV):与成正比,主要影响收缩压。HR:在 SV 和 R 不变时,成正比。主要影响舒张压。Page 3 of 9R:在 CO 不变时,成正比。主要影响舒张压。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与脉压成反比。循环血量/血管容量:成正比。15 什么是自律性?自律性: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去极而产生冲动)的特性。 第二章5 三种肌纤维的结构有哪些异同?骨骼肌:又称横纹肌,一般借肌腱附着于骨骼肌,属随
11、意肌。每条肌纤维呈长圆柱形,沿肌纤维的纵轴,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肌膜外有基膜贴附,细胞核呈扁椭圆形,核染色质少,着色较浅。致密结缔组织形成肌外膜、肌束膜和肌内膜。心肌:分布于心和邻近的大血管根部,其收缩有自动节律性,缓慢而持久,不易疲劳,但不受意识支配,故属不随意肌。光镜下心肌纤维为短圆柱状,有分枝,相互连接成网,细胞间连接处染色深,称润盘。平滑肌:广泛分布于血管壁和内脏器官,其收缩呈阵发性,缓慢而持久,不受意识支配,故属不随意肌。光镜下纤维呈梭形,有肌丝,但无横纹,收缩时可扭曲呈螺旋形。第三章2 载体转运有哪些特点?被动扩散的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膜泵转运都是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因
12、蛋白质的数量有限,因此都具有以下特点:特异性;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抑制现象。4 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有哪些特点?特征:单向传递;时间延搁(相对细胞内传导) ;易受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5 骨骼肌原纤维的粗、细肌丝各由哪些蛋白组成,各有何作用?粗肌丝:它是肌球蛋白(肌凝蛋白)的多聚体。每个肌球蛋白含一对重链和轻链。两条重链相互缠绕形成杆状尾部,两重链的氨基末端分开,分别与一对轻链共同构成球形头部。粗肌丝的球形头部一方面和与之相连的一小段杆状桥臂一起可作为粗、细肌丝之间相互连接的横桥,另一方面横桥头部还具有 ATP 酶的活性,能结合并水解 ATP,供给横桥周期所需的能量。细肌丝:它是由肌动蛋白(肌纤
13、蛋白) 、原肌球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肌动蛋白是球形分子聚合而成两条相互缠绕的螺旋状结构,构成细肌丝的主干,有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原肌球蛋白是两条肽链相互缠绕而成双螺旋的长杆状分子,静息下遮盖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肌钙蛋白由 T、I 和 C 三个亚单位组成的球形分子。亚单位 T 的作用是将整个肌钙蛋白分子连接到杆状的原肌球蛋白分子上,亚单位 I 与肌动蛋白分子结合抑制其与肌球蛋白头部的结合,亚单位 C 能同时与 4 个 Ca+结合。6 肌管系统有何作用?肌管系统由细胞膜凹陷形成的与肌纤维行走方向垂直的横管(T 管)和肌质网形成的与肌纤维行走方向平行的纵管两套独立的系统组成
14、。横管及肌细胞膜上有 L 型钙通道(电压敏感钙通道) 。纵管包绕肌原纤维成网状,在接触横管部位膨大形成终池,利于其与横管间的信号转导。其膜上有钙结合蛋白、钙泵和吖啶碱受体(同时是钙通道) 。7 骨骼肌收缩的机制是什么?骨骼肌产生收缩的关键是当肌肉收缩时,肌原纤维各肌节中的粗、细肌丝之间相互作用,使肌节缩短或产生张力。当肌浆中 Ca+浓度增加时,肌钙蛋白与 Ca+结合使其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与之紧密相连的原肌球蛋白构象发生变化;原肌球蛋白扭动,使肌动蛋白分子上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暴露;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进入横桥周期;肌球蛋白横桥头部扭动使细肌丝在粗肌丝上向暗带的中央滑行,肌节和整个肌纤维缩
15、短而引起肌肉收缩,同时因桥臂伸长而产生张力;肌质网膜上的钙泵被激活,使肌浆中的 Ca+泵回肌质网,肌浆中的 Ca+浓度降低至低于 10-7M 时, Ca+与肌钙蛋白解离,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恢复静息状态,重新阻断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肌细胞回到松弛状态。Page 4 of 9第四章第五章1 血液有哪些组成和主要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主要具有运输、缓冲、体温调节、免疫和生理止血的功能。2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分别由哪些因子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主要有 12 种: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组织因子、钙离子、前加速速、异变因子、前转变素、稳定因子、抗血友病因子、血浆凝血活酶、Stuart P
16、orower 因子、血浆凝血活酶前质、接触因子或 Hageman 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高分子量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溶解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平衡有何生理意义?抗凝血药和纤维蛋白溶解药应用时应注意什么?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平衡的意义在于既可防止出血又能防止血栓形成而保持血液的流动性。抗凝血药应用时应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纤维蛋白溶解药不能与抗凝血药同用,不宜肌肉注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故活动性出血三个月内、脑出血和近期手术者慎用;有出血倾向、胃十二指肠溃疡、分娩未满 4 周、严重高血压、癌症患者禁用。第六章2 心脏的传导
17、系包括哪些?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Purkinje 纤维。3 门静脉有哪些侧支循环途径?侧支循环途径:食管静脉丛、脐周静脉网、直肠静脉丛。5 冲动传导性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冲动传导性的决定因素:膜反应性:其高时,去极时大量 Na+内流,0 相上升速度快,幅度大,传导快;膜电位水平:其下移时,Na+通道充分开放,0 相上升速度快,幅度大,传导快;阈电位水平:其下移时,引起扩播性兴奋的时间缩短,传导加快。6 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是什么?P 波(P wave):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群(QRS complex):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T 波(T w
18、ave):反映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PR 间期(PR interval):指从 P 波起点到 QRS 波起点之间的时程.心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的时间。QT 间期(QT interval):指从 QRS 波起点到 T 波终点时程,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至完全复极的时间。 ST 段(ST Segment):指从 QRS 波群终点到 T 波起点之间的线段。正常心电图上 ST 段应与基线平齐。ST 段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均已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7 影响心脏前负荷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有:心室充盈时间 ;静脉回流速度 ;心包内压 ;心室顺应性。9 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
19、素有哪些?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与(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成正比;与心肌收缩力或 CO 成正比;与心脏体位成正比;与骨骼肌的收缩程度成正比;与胸腔容积成正比。10 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公式?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11 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各有何作用?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 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 cAMP 的浓度升高,继而激活蛋白激酶和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使心肌膜上的钙通道Page 5 of 9激活,故在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 Ca+的内流增加,细胞內肌
20、质网释放的 Ca+也增加,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変力和变导作用,其最终效应是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每搏功增加。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 M 型胆碱能受体,主要可增大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促进 K+外流,还可直接抑制 Ca+通道,减少 Ca+内流,使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即具有负性变时、変力和变导作用。12 简述颈 A 窦与主 A 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和颈 A 体与主 A 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 A 窦与主 A 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
21、,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颈 A 体与主 A 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存在一些特殊的感受装置,当血液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时,如缺氧,二氧化碳分压过高、氢离子浓度过高等,可以刺激这些感受装置。这些化学感受器收到刺激后,其感觉信号分别有颈动脉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至延孤束核,然后使延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活动神经元的活动发生改变。化学感受性反射的效应主要是呼吸加深加快,化学感受性反射在平时对心血管活动并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只有在低氧、窒息、失血、动脉血压过低和酸中毒情况下才发生作用。13 简述 R-A-A 对血压的影响。肾
22、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血管紧张素水解产生血管紧张素,在血管紧张素酶的作用下,血管紧张素失去一个氨基酸成为血管紧张素。对体内多数组织、细胞来说,血管紧张素不具活性。最重要的是血管紧张素,其主要作用如下: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也可使静脉收缩,回心量增多。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后者可促进肾小管对 Na+的重吸收,并使细胞外液量增加。血管紧张素的缩血效应仅为血管紧张素的 10%20%,但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的作用较强。可作用于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上的接头前血管紧张素受体,起接头前调节的
23、作用,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增多。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些神经元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是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引起血管升压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多。14 简述 NE 和 Adr 对心血管的作用。肾上腺素(NE):可与 和 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在心脏,肾上腺素与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是新输出量增加。在血管,肾上腺素的作用取决于血管的平滑肌上 和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的情况。在皮肤、肾、胃肠、血管平滑肌上 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使这些器官的血管收缩;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 肾上腺素能受体占优势,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常以兴奋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血管舒张,大剂量时也兴奋 肾上腺
24、素能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Adr):主要与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的 1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但和血管平滑肌的 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能力很弱。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使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作用?、答:1、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当 R2 在气体流入使其进一步增大时,使肺泡壁变薄,表面活性物质密度降低,T2 增大,P2 随之增大。 R1、T1、P1 相反。这样不至于使 R2 越来越大或 R1 越来越小。Page 6 of 92、防止肺水肿:
25、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表面张力对肺和支气管的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3、降低气道阻力:R 一定时,P 随 T 降低而降低。有利于肺通气。6 最重要的呼吸中枢是什么?答: 最基本的呼吸中枢是 CNS 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 NC 群。包括: 脊髓:作为联系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第 3-5 颈段支配膈肌,胸段脊髓前角支配肋间肌和腹肌。延髓:是呼吸节律产生的中枢。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中下部有长吸中枢。高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大脑皮层在一定限度内随意控制呼吸。2 肝脏的血液循环有何特点?答:两套入肝血管:一套胃肝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其血量约占肝总
26、血量的 3/4;另一套血管是肝固有动脉,为肝的营养血管,其血量约占肝总血量的 1/4。6 肠肝循环在药学上有何意义?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可在体内长期存留,而且总药量的大部分可陷于此循环中,大大延长半衰期。5 促进和抑制胃排空的因素各有哪些?答: 胃排空促进因素: 胃内物扩张胃 壁内神经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 胃运动加强;食物扩张刺激和化学成分胃泌素释放胃运动加强。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因素:肠胃反射( 十二指肠内食物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感受器 反射性抑制胃运动排空减慢) 。8 RAAS 对尿液的生成有何调节作用?答:肾素分泌的调节:肾内机制与肾内存在于入球小动脉处的牵张感受器和致密斑感受器功能密切相关
27、,当动脉血压下降,循环血量减少时,肾内入球小动脉压力下降,血流量减少激活牵张感受器;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将减少,滤过的 Na+量减少,到达致密斑的 Na+流量也减少,激活致密斑感受器,使肾素释放量增加。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对尿液生成的调节包括: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可直接刺激近曲小管对Nacl 的重吸收,使尿中排除的 Nacl 减少;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素,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使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醛固酮对尿液生成的调节: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主细胞对 Na+重吸收,同时促进 K+的分泌,也能增加 Cl-的
28、重吸收,促进 H+的分泌。7 前庭器官和耳蜗分别有何功能?答:前庭神经:传递位觉冲动。其双极细胞位于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布于球囊斑、椭圆囊和壶腹脊的毛细胞,其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经内耳门入颅。蜗神经:传递听觉冲动(声波刺激) 。其双极细胞位于蜗轴内,形成蜗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布于螺旋器的毛细胞,中枢突集中成蜗神经穿过内耳道底,经内耳门入颅。1 脑神经有哪几对? 嗅 N; 视 N; 动眼 N; 滑车 N; 三叉 N; 外展 N; 面 N; 听 N(前庭 N;耳蜗 N) 舌咽 N; 迷走 N; 副 N; 舌下 N。Page 7 of 95 参与钙代谢的主要激素有哪些?答:钙代谢主
29、要受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 D 的调节。雌激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等也影响钙代谢。6 胰岛素有哪些生理作用?答:降低血糖: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葡萄糖的异生和糖原的分解。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减少其分解。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运。第七章1 解释:答:上呼吸道:临床上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吧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肺顺应性:单位压力变化引起的肺容量变化。L=肺容量的变化/跨肺压的变化= V/P(L/cmH2O)3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答:呼吸膜(肺泡膜)的厚度:成反比。 呼吸膜的面积:成正比。 通气/血流比值 VA/Q: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
30、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最适 0.84.气体扩散速度:成正比。 4 血红蛋白在气体运输中有何作用?答:溶氧,载体作用5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答:1、pH 和 PCO2 的影响2、温度的影响3、DPG 的影响4、一氧化碳的影响5、Hb 的性质等其它因素也会影响与 O2 的亲和力而影响氧离曲线。7 CO2、H+和 O2 对呼吸有何调节作用?答:CO2 的调节:一定范围内动脉血的 PCO2 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CO2 分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加强呼吸。H+的调节:动脉血 H+增加,可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气量增加;H+降低,呼吸受到抑制,肺气量降低。O2 的调节:吸入气 PO2
31、降低时,肺泡气,动脉血 PO2 都随之降低,能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第十章1 肾小球旁器包括哪些细胞?各有何作用?答: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细胞呈立柱样变、斑状突起;有化学感受器,感受Na+的变化。极垫细胞:位于肾小体血管极三角区,可能与传递致密斑信息到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有关。球旁细胞: 入球小 A 膜内的肌细胞呈上皮样变,内含分泌颗粒,释放肾素,与调节血压有关。2 男性和女性尿道各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答:男性:细、长、弯曲和狭窄。易引起机械性梗阻和损伤。 Page 8 of 9女性:短、宽、直。易感染。3 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公式及各符号的意义?答:EFP=PGC(
32、GCPBS) EFP:有效滤过压PG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GC :血浆胶体渗透压 PBS :肾小囊内压4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因素滤过膜滤过膜的孔径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膜面积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肾小球血浆流量5 Na和 K+排泄的主要部位各是什么?答:6 测定清除率有何意义?答:血浆清除率是评价肾对某一物质排泄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尿生成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与分泌的过程完成的。因此,应用不同特性的测定工具药物(标记物) ,就可推算出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和肾小管的功能。7 刺激 ADH 和肾素分泌的因素有哪些?第十一章1 感受器有哪些一般生理特
33、性?答:1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 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4 感受器的适应 2 从眼的解剖结构推测滴眼给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6 外耳、中耳和内耳各有何功能?答:外耳:集音、定位、传音和共鸣作用。中耳:传音、增压(鼓室面积与卵圆膜面积比约为 17,听骨链长短臂之比为 1.3,使中耳传音过程增压22 倍)和平衡鼓室与空气压差(咽鼓管与外界相通) 。内耳的功能:传音,将前庭窗(卵圆窗)所受到的声能刺激转变为耳蜗基底膜的振动。感音,将基底膜毛细胞的机械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的神经冲动。第十二章2 网状上行激动系统(ARAS)的作用是什么?功能:网状脊髓束:易化伸肌张力。 网状上行激动系统(ARAS):来自各部的感觉信息投至网状结构,由此向上,经间脑中继,投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影响意识水平和注意力,使人处于觉醒状态。 调节内脏活动。如呼吸、血压、泌涎、呕吐等的调节。 Page 9 of 9中缝核:与镇痛和睡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