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79045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它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心理包括:心理动力:如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如灵感状态、犹豫状态;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发展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包括三方面内容:1. 知识和技能掌握;2. 智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3.

2、 行为规范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形成4、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5、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6、动机或学习动机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激活功能:产生某种活动指向功能:指向某一目标强化功能:维持和调整活动学习动机:根据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7、学习迁移学习迁

3、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8、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所谓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它通常具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型、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并根据这种认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10、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

4、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二、简答题1图式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系统。2简述心理学任务。答:一、描述。描述即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二、解释。解释是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人的心理的产生、发展2和变化,包括某种特定性格的形成和改变,都必定依存于一定的条件。找出这些依存条件及其内在的关系

5、和联系,才能对心理现象的所以然给予科学的解释。三、预测。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心理学不是算命学,但心理学能够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预知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发展趋势、表现特点等;四、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调控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五、提升。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许多心理学家从事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3简述你对教师角色的理解;答:一、教师的多重社会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

6、究人员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5)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4、简述学习的作用。一、学习的实质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 学习是中间变量2、 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次广义学习指人类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二、学习的作用学习时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学习史。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1、获取知识;2、发展智能;3、提高素质;5简述

7、学习动机的功能。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和推动的。同样,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由学习动机引起和推动的。具体的说,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的功能。一、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活动。二、指向功能。指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三、强化功能。强化是指人们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影响。6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学习内容的特点1.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高。3. 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 自

8、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3. 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7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有关的知识经验 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问题情境 酝酿效应 原型启发 情绪和动机状态8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一、认知因素(智商、领域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等三个方面)二、人格因素(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积极地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 )9简述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的研究对我们研究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完善积极地启发意义。他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的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

9、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他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依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个体只是迫于权威和情境的压力才遵从规范,一旦外部监控和压力消失,相应的规范行为就可能动摇和改变。依从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也是进一步内化的基础。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认同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认同水平的规范已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认同是规范内化的深入阶段。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

10、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时,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稳定的品德得以形成。10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即道德观念,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道德观念学习首先是获得许多具体的道德知识,再上升为道德信念。 道德情感:即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个从外向内转化的过程。其形式: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

11、目的的手段。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11试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答,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充分性、完整性与社会性;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认识水平得到增强,更具有完整性、社会性。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明显提高,变得客观、主动和全面。二、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与敏感性;首先,大学生自我体验十分丰富;其次,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仍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再次,大学生自我体验敏感性强,他们对涉及“我” ,以及与“我”相联系的一切事物都非常敏感,总是将这些事物对自己的影响反复思量、评价,并且在感受上总是陷于体验的两极;或是肯定的体验,或是否定的体验,其中往往偏重否定的体验;三、大学生自我控

12、制的自觉性、独立性与自主性。大学生活使大学生开始了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的深入,大学生的理性认识增强,经验增多,行为过程中常能以社会行为规范和内心自省信念要求自己,自控意识明显提高。四、大学生自我规划的稳定性、长远性与现实性。自我规划是自我意识中重要的因素,它将制约个体奋斗的目标和途径,对其自我实现具有很大的影响。12试述自我意识发展。4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大约需要 20 多年的时间。 自我中心期从婴儿 3 岁左右:个体认识和探索自己内部世界的过程。 客观化时期从 3 岁到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是学习角色的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

13、我的时期。 主观化时期从青春期到成年约 10 年时间,逐步获得了心理自我。1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 信息交流功能信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动力和原料已经展示出越来越大的意义。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人际交往就是一种获得和交流信息的有效方式。一个人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通过人际交往,就能以更迅速的方式直接获得信息。 促进发展功能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经之路。社会化即个人学习社会知识、生存技能和文化,从而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开始发展自己的过程; 协调整合功能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有时这种差异还会导致剧烈的矛盾冲突。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协调人们的行为,使之

14、保持平衡,避免发生相互干扰及矛盾冲突,就会产生社会公约于团体规范。这些之所以发生作用,乃是因为通过人际交往将社会信息传递给每个社会成员,从而促使人们的行为相互协调、保持一致。 自我认识功能人的自我意识的保持和自我价值感的确立是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来实现的。一个人只有将自身置于社会背景之中,通过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才能确立自己的价值。所以,人需要了解别人,也需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因此,需要同别人进行交往,需要同别人建立并保持一定的人际关系。 心理保健功能通过彼此相互交往,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可增进人们之间的亲密感、安全感,并能从中吸取力量,这对保证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必需的。14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

15、素。 仪表仪表之所以能成为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美丽的仪表能够使人产生身心愉悦感,容易对交往对象产生好感。 空间距离空间距离是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距离近,使双方交往和接触的机会增多,彼此间更容易了解熟悉。 交往频率人们接触的次数成为交往频率。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感受,因而越可能建立密切的关系。 相似性相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兴趣、性格、气质、态度等。研究表明,在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籍贯、职业、社会地位、社会价值、资历等方面相似的人们容易相互吸引。 互补性所谓互补是指人的个性表面的差异,由内在的共

16、同观点或看法来弥补。如果相似性是客观因素,那么,互补性可视为主观因素。互补性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需要或动机。 能力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才能出众或有某方面的专长,对别人就有一种吸引力,使人愿意与他交往。 个性品质在影响人际交往的诸因素中,个性品质是最重要的因素。人际交往的初期,一个人的仪表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5但随着交往的加深,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而个性品质的影响则逐渐增大。1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1 信息交流功能 2 促进发展功能 3 协调整合功能 4 自我认识功能 5 心理保健功能 14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1 仪表 2 空间距离 3 交往频率 4 相似性 5 互补性 6 能力 7 个性品质1

17、5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 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 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3 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4 交往系统的开放性16、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自卑 孤独 嫉妒 16、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1.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 冲动型人格)2 神经症(神经衰弱 强迫症 恐惧症 疑病症) 3 性行为变态 4 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17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水平正常 2.自我意识正确 3 人际关系和谐 4 生活平衡积极 5 社会适应良好 6 情绪乐观向上 7 意志行为健全 8 人格统一完整 9 心身特征一致 18、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环境适应 2

18、学习活动 3 人际交往 4 恋爱与性 5 求职就业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 本体因素 a 生物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病菌或病毒感染 脑外伤或化学中毒) b 心理活动因素 (认知因素 情绪因素 个性因素) 2 诱发因素 a 家庭因素 b 学校因素 c 社会因素三、论述题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善?(P271)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是在社会和大学生自我的教育中逐步实现的。社会和高校的教育要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教育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逐步实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整。(一)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

19、一方面,在价值观教育中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其矛盾的积极因素并排除其消极方面,就有可能促进大学生自我心理的调解;另一方面,使其矛盾中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逐步走向统一,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为其自我意识的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现实自我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再次,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我,积极实现理想自我2)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认可、肯定的态度。3)引导大学生努力塑

20、造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2、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试论述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P220)创造性的实质是: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首先,要改革人才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方法。其次,课程设置上要为学生留下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第三,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的统一。2,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3,塑造大学生的创

21、造人格1)保护学生的创造欲;2)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和幻想;3)消除学生对错误的畏惧心理;4)鼓励学生与有高创造力的人接触4,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61)发散思维法;2)类比思维法;3)逆向思维法;4)转换思维法;5)直觉思维法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答:(P142、P14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以及心理定势的作用等一)根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促进学习迁移1)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2)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组织3)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辨别4)帮助学生建构迁移的心向二)根据迁移的形成条件促

22、进学习迁移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其次,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序列性原则2)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一定的教学目标要依靠一定的教学内容才能达成,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利用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就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4)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要依照学习迁移的规律选用一定的教学方法5)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4、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P125-128)答:1)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问题情景,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景,问题

23、情景的难度在 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不仅是指材料内容要正确,符合客观规律,逻辑结构严谨,还包括材料内容要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材料的趣味性是指材料的内容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同生活经验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进一步激起学得的愿望。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

24、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调动和发挥每个大学生的潜力与能力、特长和优势,再学习竞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的角度进行归隐,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7)科学设计任务角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的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5、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

25、生的学习特点?(P103-105)答: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特点,具体如下:一,是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与职业定向性、实践知识与7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等方面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今后绝大多数大学生要在社会各个实践领域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为社会服务。因此,学生进入大学后一般要开始分系、分专业,在某一专门领域从事深入的学习和提高。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由于大学生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强,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中,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学科

26、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但要掌握本专业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了解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二,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丰富、学习途径的多样性促使学习方法多样性,大学生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6、根据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P63-69)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必须要综合考虑,从多方面着手,为此,整个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应积极努力,共同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优

27、化社会环境:1)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2)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心理压力3)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感4)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5)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其次: 完善学校管理1)优化学校环境;2)端正领导作风;3)健全激励机制;4)密切人际关系;5)开展健康休闲三:注重自我维护1)树立科学观念;2)进行身体锻炼;3)学会科学用脑;4)丰富业余生活;5)扩大人际关系;6)善于调适情绪7、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 ,谈谈学习它的现实意义。答:要点(P20,综合)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3) 高等教育心

28、理学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对教师而言,能否正确认识其角色及其重要性以及能否胜任各种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师权威的建立、师生关系的改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4)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1、 十 七 大 提 出 的 教 育 方 针 的 内 容 是 什 么 ? “全 面 贯 彻 党 的 教 育 方 针 , 坚 持 教 育 为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服 务 , 为 人 民 服 务 , 与 生 产 劳 动 和社 会 实 践 相 结 合 , 培 养 德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 2、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对 人

29、 的 全 面 发 展 学 说 的 思 想 理 论 新 贡 献 内 涵 是 什 么 ? 第 一 , 我 们 要 在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物 质 文 明 和 精 神 文 明 的 基 础 上 , 不 断 推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 第 二 , 要 充 分 发 展 人 民 群 众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和 伟 大 创 造 精 神 , 保 证 人 民 群 众 依 法 管 理 好 自 己 的 事情 , 实 现 自 己 的 愿 望 和 利 益 。8 第 三 , 要 努 力 提 高 全 民 族 的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和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实 现 人 们 思 想 和 精

30、 神 生 活 的 全 面 发展 。 第 四 , 要 促 进 人 和 自 然 的 协 调 与 和 谐 , 使 人 们 在 优 美 的 生 态 环 境 中 工 作 和 生 活 。 第 五 , 推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 同 推 进 经 济 、 政 治 、 文 化 的 发 展 和 改 善 人 民 的 物 质 文 化 生 活 , 是 互为 前 提 和 基 础 的 。 第 六 , 形 成 全 民 学 习 、 终 身 学 习 的 学 习 型 社 会 ,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 是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重要 目 标 。8.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当大

31、学生出现一些消极心理、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时,需采取一些调适措施,使心理活动恢复正常。所谓心理调适就是采取各种措施把已失调的心理活动调节到正常情况的工作。常用的调适措施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要做好以下几点 a 不过分追求完美 b 要善于保持心理平衡 c 要保持合理的期望 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学习负担适量 b 生活节奏合理 c 注意保护大脑 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行之有效地方法有 a 保持自我情绪的最佳状态 b 学会妥善处理心理冲突 c 锻炼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 实现心理平衡 树立符合实际的目标

32、目标合理,学会比较,懂得竞争,适度发展。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a 不断提高心理发展的动力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四、辨析题(附答题要点)1、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答:这种说法不正确。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 ,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

33、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答:这种说法不全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答:不正确。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除了教学者的角色外,还应包括朋友、管理员角色;心理辅导人员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等。4、学

34、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严格说来,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并不存在本质区别。答:错误,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它是一个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它以语言为中介;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而以上特点动物的学习都不具备。5、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答:这种说法较片面。题中所列的均属于外部动机,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可能只对少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较大作用,多数普通学生难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外部动机往往不能持久,遇到挫折就可能气馁。所以教学

35、中不能忽视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如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对学科的热爱等,这些动机更为持久,也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6、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答;这种说法不恰当。学习活动必须有动机推动,一般而言,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如果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效果。根据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应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而不是动机水平越高越好。7、 “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 ,这话有道理吗?答:有道理。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9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

36、、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之间存在相同因素,因此在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摩托车就发生了迁移,学习就变得容易了。8、从学习迁移的角度看, “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答:正确。 “温故知新”是指通过复习以往所学知识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根据学习迁移的观点,这是一种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9、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答:不全面。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如果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就可能是一种束缚,使得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10、

37、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答:正确。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管理得过紧、束缚得过严、包办代替得过多。主要表现在:必修课太多、课时安排过满、理论知识繁难偏旧、考试内容死板、考试形式单一等多方面。因此,当务之急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创造力发挥的环境。11、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答:这种说法较武断。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

38、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12、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 答:错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它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的过程。道德观念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评价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13、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答:这种说法不全面。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部分。题中所说的主要为自我认识方面,它除了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外,还

39、包括对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个体产生一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或自卑,自豪或内疚。而自我调控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方面。14、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指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和谐的统一。答:正确。这种情况称为“自我肯定型” ,即坚持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不断与发展的理想自我保持动态一致。15、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赞美对方便是其中之一。人的本性都是喜欢受人夸奖的,通过适当的赞美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环境,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信心。而且根据交互的原则,还能引来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与欣赏,这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当然如果是一味的脱离实际的称赞,则又另当别论。16、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或是健康的,或是存在心理疾病的,二者必居其一。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它们是一种相对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且有相当多的人介于健康与不健康的状态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