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检验核医学基础知识与方法学第一章 核物理与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第一节 核素与核衰变判断题( ) 1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核。( ) 2. 凡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等,中子数相同的一类核,称为核素。( ) 3. 具有同一个原子序号,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的元素,称为同位素。( ) 4. 核衰变有五种类型和三种形式。( ) 5. 放射性衰变公式:N = N 0e -t 。( ) 6. 1Ci = 3.710 10 Bq( ) 7. 1Bq 等于每分一次衰变。( ) 8. 跃迁通式为: X X + He + Q AZ4242( ) 9. -衰变的通式为: X Y + e + + QA10
2、1( ) 10. +衰变的通式为: X Y + e + + QAZAZ101( ) 11. 电子俘获: X + e Y + + QAZ01AZ1( ) 12. 衰变的通式为: Y Y + hAZAZ( ) 13. 带电粒子入射物质后,使物质的原子变为离子对的作用称为激发。( ) 14. 高能 粒子入射物质通过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核库仑电场作用而急剧减速,部分动能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这种辐射称为轫致辐射。( ) 15. 高能电子入射折射率较大的透明介质时,若其在该介质中的运动速度 VC/n,则在 粒子经过的径迹处,将沿一定方向发射出近紫外波长的微弱可见光,这种辐射叫做契仑科夫辐射。( ) 16.
3、 射线入射物质后,与物质的原子核外壳层电子碰撞,将能量全部交给电子,使该电子被击出成为高能电子而 射线不复存在的效应,称为康普顿效应。2( ) 17. 当光子与物质原子核的核外壳层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光子将其一部分能量交给该电子,使其脱离核的约束,成为高能电子逸出,而光子损失部分能量后继续在物质内改变方向运行,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 ) 18. 当能量大于两个电子静止质量的相应能量的 射线入射物质后,受到原子核与核外壳层电子库仑电场作用,可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种现象称电子对生成。第二章 放射性测量与稳定性核素分析第一节 射线探测仪器判断题( ) 1. 常用的核探测器有气体电离探
4、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 ) 2. 气体电离探测器是利用核射线在气体中的电离效应进行测量工作的探测器。( ) 3. 闪烁型探测器由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相关电路和外周屏蔽组成。( ) 4. 闪烁体主要作用是将射线的辐射能转化为荧光。( ) 5. ZnS(Ag)晶体常用于测量 射线,NaI(Tl)晶体常用于测量 射线。( ) 6. NaI(Tl)晶体的缺点是易潮解。( ) 7. 固体闪烁体有无机晶体闪烁体,有机晶体闪烁体和塑料有机闪烁体。( ) 8. 液体闪烁计数器常用于测定产生高能 射线的 3H、14C 等放射性核素。( ) 9. 闪烁液一般由溶剂、闪烁剂和添加剂组成。( ) 10. 光导的作用是
5、减少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的空气对荧光的全反射,提高光子进入光电倍增管的几率。第二章 放射性测量与稳定性核素分析第二节 放射性测量概述第三节 放射性样品的计数测量判断题( ) 1. dpm 指放射性测量仪器所测的每分脉冲数。( ) 2. cpm 指每秒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数,是表示放射性活度的物理量。3( ) 3. E(测量效率) = 100%( ) 4. 放射性核素的测量效率与探测器的工作面积成反比,和放射源与探测器之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 5. 通常光电倍增管工作电压应确定在“坪”区的前 13 处。( ) 6. 低能 射线样品的测量分为均相测量和非均相测量。( ) 7. 非均相测量方式有乳
6、化测量、悬浮测量和固相测量。( ) 8. 均相测量方式是将样品直接溶于闪烁液中所进行的测量。( ) 9. 固相测量是将样品分散吸附在固体支持物上,烘于后直接投入烷基苯闪烁液中的测量。( ) 10. 乳化测量是借助凝胶剂把水溶液以微小的水珠形式均匀分散在闪烁液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而进行的测量。( ) 11. 悬浮测量是借助乳化剂的作用把放射性固体颗粒状样品在闪烁液中呈稳定、均匀悬浮状态。( ) 12. 液体闪烁测量的本底来源除宇宙射线,环境辐射和仪器本身的电子噪声外,还存在串光、静电、化学发光、磷光等特殊来源。( ) 13. 淬灭分为以下主要类型:局部淬灭、浓度淬灭、化学淬灭和颜色淬灭。( ) 1
7、4. 样品道比法是淬灭效正的最准确的方法。第一章 核物理与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第二节 核辐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判断题( ) 1. 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与核辐射卫生防护学中,衡量电离辐射的物理量叫做辐射剂量。( ) 2. 常用的辐射量有以下三种: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 ) 3. 照射量的 S1 制单位是 CKg -1(即库仑公斤) ;旧的专用单位是 R(伦琴) 。两者的换算关系: 1R25810 -4CKg -1。( ) 4. 吸收剂量的 SI 制单位戈瑞(Gy)与旧的专用单位 rad(拉德)的换算关系是:1Gy =1000 rad 。( ) 5. 剂量当量的 S1 制单位希伏特(Sv)与旧的专
8、用单位雷姆(rem)的换算关系是: 1Sv = 1000rem。( ) 6. 剂量当量不仅在核辐射防护工作中使用,而且适用于高水平的核辐射事故的照射剂量估算。( ) 7. 辐射生物效应的继发作用是指射线作用机体内水分子产生氧化性很强的自由基(H、OH、HO) 、过氧化氢(H2O2)4等导致生物大分子损伤的作用。( ) 8. 辐射生物效应的随机效应是有阈值的效应,非随机效应是无阈值的效应。( ) 9. 照射方式为内照射时,生物效应 ,照射方式为外照射时,生物效应 。( ) 10. 基本限值包括剂量当量限值和年摄人量限值。 ( ) 11. 待积剂量当量是指人体单次摄人某种放射性核素后,在此 后 5
9、0 年在某一器官或组织 T 内将要累积的总剂量当量。( )12. 剂量当量限值指在一年内摄人体内的某一种放射性核素的量,其所产生的对参考人的待积剂量当量。( )13. 年摄人量限值指一年中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摄人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的总和。( )14. 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随机效应按 IWT H50,T0.05Sv 的条件加以限制;非随机效应按 IWT H50,T0.5Sv 的条件加以限制。对于公众成员的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为 0.005 和0.05Sv。( )15. 放射性核素导出浓度是年摄人量限值除以参考人在一年工作时间中吸入的空气体积所得的商。( )16. 放射性核素毒性分为极
10、毒、高毒、中毒、低毒四个组,组别系数分别为 10,1,0.1,0.01。( )17.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分三类三级。( )18.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贮存衰变法中,当存放期达到或超过该核素T12 的五倍时,就可按一般废物丢弃。第二章 放射性测量与稳定性核素分析第四节 放射性测量统计误差及其控制判断题( )1. 放射性核素衰变的统计涨落不服从泊松分布规律。( )2. 放射性测量计数所产生的离散范围或离散程度就是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 )3. 和 分别表示标准误差和相对误差。( )4.测量总计数的标准误差: N = 相对误差: N = /1( )5.计数率的标准误差: n = t5相对误差: n
11、= t/1( )6.计数率均值 的标准误差: = NA相对误差: = ( )7. = = = NA( )8.平均计数 的标准误差: = nAt相对误差: = 1第三章 与检验医学相关的核技术第一节 核素示踪原理与设计判断题( )1. 放射性核素示踪实验是指给观察对象加上“标记” ,再引入被研究的系统,观察标记对象在该系统内的运动转化规律。( )2. 相同的物理性质和不同的化学性质,是核素示综技术的基础。( )3. 可以用放射性 131I 探讨稳定性 127I 的行为,也可以用稳定性 13C研究 12C 的变化。( )4. 对体内均匀分布的标记物用量用下式计算:C ( )AEBD2( )5. 对
12、体内非均匀分布的标记物用量采用倒推法计算。( )6. 下列表达式依次为:定位标记、准定位标记、均匀标记和全标记。 G-3H-胆固醇、U-14C-葡萄糖、6,7(n)-3H 雌二醇、5(s)-3H-尿嘧啶( )7. 用于标记的放射性碘的化学形式为 Na*I, *I-必须氧化成高价的氧化态*I2 或*I+才能标记到有机化合物分子上去。( )8. 缺乏酪氨酸残基的蛋白质通常用直接标记法标记放射性核素。( )9. 下面的放射化学纯度公式对吗? 特定组分的放射性(cpm)放射化学纯度= 100%各组分的放射性之和(cpm)6( )10. 测定标记化合物的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和层析谱放射性测定计算法。( )1
13、1. 标记化合物的辐射自分解分为初级内分解和初级外分解。( )12. 核素稀释法的公式是:C1V1 = C2V2 , s1m1 = s2m2 ( )13. 参入实验的相对比活度的公式是:产物的放射性相对比活度 = -前身物的放射性( )14. 参入实验参入率的公式是: 产物的比活度参入率 = - 100%前身物的比活度( )15. 标记物的放射性比活度的越高越好。( )16. 放射性核素核酸探针标记法有下列四种方法:缺口平移法、随机引物法、末端标记法和 PCR 参入法。第三章 与检验医学相关的核技术第三节 相关核技术概述二、放射自显影术判断题( )1. 利用感光材料检查、记录和测量核射线的方法
14、称为放射自 显影术。( )2. ARG 能精确定位,但不能观察放射性示踪物在研究对象体 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3. 感光材料由卤化银和明胶所组成。( )4. 明胶是核射线作用成像的物质基础。( )5. ARG 常用的感光材料有:原子核乳胶、氚片、X 光片等。( )6. 液体核乳胶可置于带盖的棕色瓶中,用两层以上黑纸包好 存放在-20冰箱中。( )7. 极其微量的银原子在显影过程中起重要的催化作用。促使 卤化银晶体还原成金属银颗粒,这时的敏化中心称为显影 中心,凡建立了显影中心的晶体称为潜影形成。( )8. 显影是使卤化银晶体还原成金属银颗粒的过程。( )9. 显影液由显影剂、促进剂、保护剂及
15、坚膜剂组成。( )10.定影液由定影剂、保护剂、停显剂及抑制剂组成。7( )11.自显影的分辨力是指自显影像能显示放射性示踪物在组 织结构中准确位置的能力及区分邻近标记结构的能力。第四章 体外放射分析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判断题( )1. RIA 是 Yalow 和 Berson 发明的。( )2. RIA 应用了竞争抑制结合反应。( )3. 竞争抑制结合反应是指标记抗原对非标记抗原结合特异性抗体的抑制。( )4. RIA 的优点是能反映待测物质的生物活性。( )5. RIA 分析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应用范围广。( )6. 剂量反应曲线是以标记抗原为横坐标,以反应变量(B/F)为纵坐标表
16、示它们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7. 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是相同的。( )8. 在 RIA 中,标记抗原多于特异性抗体。( )9. 放免分析是通过直接测定物质的含量而求得的。( )10.在 RIA 中,反应达到平衡后,不用将抗原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就能测定待测物的含量。( )11.剂量反应曲线所对应的函数式是一元二次方程。( )12.亲和常数大, RIA 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高。( )13.标记抗原用量越大,曲线斜率越小。( )14.特异性抗体用量越小,曲线斜率越小。第四章 体外放射分析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三、RIA 方法学判断题( )1. 对标准抗原的基本要求是:(1)标准抗原与待测抗原免疫性
17、必须一致(2)标准抗原必须高纯度(3)标准抗原的量必须准确(4)标准抗原应有很好的稳定性( )2放射免疫分折的方法必须具有的条件:(1)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标记抗原(2)高质量的非标记抗原(3)高纯度的标准抗原(4)合适的游离抗原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离方法8( )3. 标准抗原与待测抗原免疫性相同时,它们的剂量效应曲线 相互平行。( )4. 检测抗血清质量的指标有:(1)亲和常数 K(2)交叉反应率(3)剂量效应曲线是否平行( )5亲和常数 K 一般要求 10-910-12mol/L( )6滴度指有标准抗原存在时,结合 50%标记标记抗原时, 抗血清的稀释度。( )7标记抗原是指在抗原的分子中,
18、有一个或两个原子被放 射性核素所取代的抗原。( )8对标记抗原的基本要求:(1)标记抗原的免疫活性与待测抗原及标准品一致(2)有适当高的放射性比活度(3)具有足够高的放射化学纯度( )9. 常用分离 B 与 F 的方法有:(l)非特异性分离方法(2)特异性分离法(3)金黄色葡萄球菌 A 蛋白分离法( )10. 特异牲分离 B 与 F 的方法有:吸附法,双抗法和固相法( )11.只有沉淀法是通过沉淀游离抗原和游离抗体而与抗原抗 体复合物分离的。( )12. 选择标记抗原用量的方法有:估算法和剂量曲线法。( )13 选定抗血清使用滴度的方法是以选定的标记抗原的工作 浓度与系列稀释度的抗血清反应,绘
19、制抗血清稀释曲 线,以 B%=50%的相应抗血清稀释度为试用滴度。( )14. 标准品的配制过程中,提倡使用“倍比稀释法” 。( )15加样顺序分为平衡法、非平衡法和一天法三大类。( )16 平衡法剂量效应曲线的斜率比非平衡法的剂量效应曲线 的斜率大。( )17. 抗血清的滴度越高越好。( )18.依据能满足放射性剂量统计误差要求的最低计数率来估 算标记抗原的用量。第四章 体外放射分析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 四、放射免疫分析的质量控制判断题( )1.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区别是前者具有倾向性, 且可以消除; 9而后者无倾向性, 不能消除。( )2. 要求质控样品的数量是 , n 为测定管数。(
20、)3. 灵敏度、精密度、偏倚、准确度和光密度是评价 RIA 方法的指标。( )4. 零剂量点结合率均值减去其二倍标准差所对应的剂量值是灵敏度。( )5. 零剂量点的 90%结合率所对应的剂量值是灵敏度。( )6. 回收率 = 100%( )7. Youden 图分为五个区。( )8. 质控样品的测定值 Youden 图中 3SD 范围内被认为是准确的。( )9. 考核 RIA 分析方法的健全性是通过平行实验和测定值与稀释倍数是否成直线关系而实现的。( )10.如果质控图中的点 5%3SD 说明实验随机误差大,结果应舍取。( )11.反应 - 误差函数关系式是: SDR = a + bR。( )
21、12.RER 关系式中的 b 反映了分离过程中的错分误差大小, 而 a表示加样误差的程度。( )13.精密度高, 精密度曲线上移。( )14.累积差和图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起点与终点的距离3SD, 提示测定系统出现的偏倚可能性很大。( )15.界定剂量反应曲线的工作范围的界定值是 SD=15%。第四章 体外放射分析第二节 其它竞争性结合体外放射分析第三节 免疫放射分析判断题( )1. CPBA 的特异结合试剂来源丰富、制备简单、对样品的要求不高。( )2. CPBA 适用面窄。( )3. CPBA 的特异结合剂与配体结合的亲和力不高。( )4. CPBA 的特异结合试剂是结合球蛋白。( )5. 放
22、射受体分析的特异结合试剂是配体。( )6. 肽类激素属于膜受体。( )7. RRA 用于研究蛋白激素生物活性的强弱。( )8. RRA 用于受体的定量检测。( )9. 免疫放射分析的灵敏度比 RIA 低。( )10.IRMA 分二类:双抗体夹心法和双标记抗体法。( )11.双抗体夹心法有三种加样程序。( )12.IRMA 操作流程分正、反向两步法和一步法三种方法。10( )13.IRMA 要求抗原分子上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抗原决定族。( )14.血清效应是指血清中的 IgM 等成分能非特异地抑制抗原 抗体特异结合的效应。( )15.IRMA 的反应速度比 RIA 快。( )16. IRMA 容易发
23、生交叉反应。第四章 体外放射分析第四节 受体的放射配体结合分析判断题( )1. RIA 与 RBA 均利用竞争抑制结合反应。( )2. 受体与配体结合反应与生理效应相关。( )3. 根据Lt = KD +1/2Rt,利用受体配体结合饱和曲线求 KD 和Rt。( )4. 受体浓度不变时,KD 值越小受体配体亲和力越小。( )5. KD 值不变时,Rt值越大,曲线饱和区的高度越低。( )6. RBA 中的 NSB 的特点是亲和力大,容量小。( )7. RBA 中的受体样品分为两类。( )8. RBA 中排除 NSB 的方法是在反应系统内加入比标记配体浓度大 100 倍以上的非标记配体。( )9. RBA 常用分离方法有:过滤法、离心法、DCC 法和沉淀 法。( )10.SB TBNSB 对吗?( )11.RBA 的定量方法是通过使用标准配体制备标准曲线进行 待测样品定量的。( )12.受体化学量 (TB- NSB)E%S。( )13.1TBq = 1012Bq = 1012d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