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探研摘 要:论述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农业;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049-03 一、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和华北平原的南端,处于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结合部,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具备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区位优势。全省土地利用结构为农业用地面积12 290 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4.2%。
2、其中,耕地面积 7 201 千公顷,居全国第 2 位;建设用地 2 150 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3.0%;未利用土地 21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8%。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 1 000 亿斤左右,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1/10,居全国首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河南省农业结构逐步实现了优化发展,其中,种植业中优质专用粮食播种面积比重超过 60%;畜牧业发展更加突出,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 1/3;同时,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林业生态省建设也在积极推进。 随着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河南省也出现了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枯竭
3、、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成了河南省解决当前农业环境和农业发展问题必须要采取的重要举措。 二、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3 年 2 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 ,针对农业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提出要“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十分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目前,结合河南地区农业大省的独特优势,在全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道路。 1.充分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加快推进沼气建设 近年
4、来,河南省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充分利用秸秆、畜禽养殖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改善农村用能结构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节能工作成效显著。截至 2008 年底,全省农村共建成 295 万户用沼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达 300 余万吨。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发展以节水、节地、节肥等为重点的节约型农业。农业是全省第一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超过全省用水总量的 70%。河南省把农业用水作为节水重点,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2008 年,全省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累计达到 2 146 万亩
5、,年节水量达 18 亿立方米。进一步加大农业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生产率。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点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引导科学施肥,促进肥料节约。 3.推广生态技术模式,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 在平原地区重点推广“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 “畜-沼-粮(菜、果) ”、 “四位一体”等生态技术模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在山区及丘陵地带重点推广“猪-沼-果” 、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致富庭院经济;在城市郊区和城镇重点推广“四位一体” 、 “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
6、配套技术”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实施农业资源综合利用、节水农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山区综合开发等工程和推广适用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了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害化。 (二)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1.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农业的自然资源利用率低。以水资源为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足 0.5。河南省农村的水资源本来就不丰富,再加上低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大大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这显然不符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宗旨。
7、2.废弃物资源转化利用水平低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林业三剩物等废弃物。目前,秸秆资源化率在 76%左右,畜禽粪便资源化率在 82%左右,利用量和利用层次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方面的节水、节药、节地等工作亟待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有待完善。3.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的农业粗放式经营,对农村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另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小型乡镇企业不注重环境保护,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污染的环境不仅造成了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小,也会影响到灌溉用水的质量。这都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所要面临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8、较差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每年种植业、养殖业的增产对河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使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林业三剩物等废弃物。 目前,河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率在 76%左右,畜禽粪便资源化率在82%左右,每年因焚烧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天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河南省环保局在 2012 年 6 月份连续 12 日的监测结果,全省秸秆焚烧火点面积约 800 亩,涉及平顶山、许昌、周口、商丘、新乡等 8 个省辖市的13 个县(市) ,总过火面积为 763
9、.85 亩,对当地的环境以及交通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河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业秸秆及畜禽粪便的利用量和利用层次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众所周知,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一方面,农民不能自觉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乱排乱放的情况时有发生,滥用农药和化肥的现象一直存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往往不能接受先进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延缓了农业科技的应用,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人才缺乏 循环经济的人才比较欠缺,也不能使之得到
10、有效推广。一方面,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截至 2012 年年底,河南地区总人口已达 9 406 万人,人均 GDP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总人口中约 2/3 为农村人口,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及教育环境相对城镇居民较差。随着全国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不断进步,现有的农村人员技术水平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逐步被社会淘汰。同时,河南地区科研机构设置和运行方法、人员组成和人员管理以及科技管理体制都不适应科技的高速进步,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加上由于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河南省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得到了提高。2012 年年初,
11、河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力争到 2015 年,河南省将形成销售收入 20 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100 个、50 亿元以上的集群 50 个、100 亿元以上的集群 20 个。因此,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所需要的农业技术人才的数量逐步提高,导致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缺乏。 4.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不足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农民及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现有的设施进行改造,如修建大型沼气工程、节水工程、秸秆收储体系等。农业生产在河南地区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地区经济、教育、人口等问题,农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农业现
12、代化程度低,工业化技术含量低,由此,导致农民收入处于河南省居民收入的最底层。大部分农村的农民个人没有能力承担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投入,而部分政府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限制,目前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投入重点只是在基础设施如:水利、道路、电力等工程的建设,有部分偏远山区的地方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不够,资金短缺,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利用区位优势,把握中原经济区域发展机遇 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省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北依京津冀,具有自身特点、优势独特,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中
13、原经济区位于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因此,把握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河南地区的交通、人口等优势,发展河南省农村循环经济。 首先,中原地区交通便利,农产品运输方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利用好这一条件,把握好中原地区的优势,利用中原地区农业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切实做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以加快农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其次,河南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较较大,人力资源丰富,随着中原经济区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便利的交通也有利于人才的输出和输入。无论是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还是从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看,中原经
14、济区的区位优势都为河南省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证。 (二)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农村循环经济区域合作 加强区域间农业循环经济合作、交流。为了提高河南地区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河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提高全社会各阶层对农业循环经济、农村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利用河南省自身具有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加强省内市、县、乡三级地区以及河南省与周边省份的合作交流,通过借鉴已有的成果和经验,以工业化、现代化为切入点,统一规划和组织,在农业、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应用现代技术,深入开发一切资源,加速河南农村地区现代化的进程,发展河南省的农业经济。 重视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技术研究是农业循环
15、经济工作的基础,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导向上,既要注重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面向市场,把适合河南省情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作为农业循环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市、县、乡各级政府要投入一定资金,支持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获得关键技术,并及时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技术,实现技术-发展-改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不同的循环经济区域实现有效的沟通和广泛的合作,使之能够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搭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交流平台。全省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农业现代化投入,充分利用农业现代化资金支持河南农村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
16、,建立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机制,依托省、市各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重点企业,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孵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实施农业循环经济专业型技术人才工程。充分利用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资源,重点培养一批适合河南省情的农业循环经济领域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区域间农业循环经济技术交流,利用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的发展优势,引进一批具备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的现代化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包括工资薪酬、福利待遇、股份分配等在内的激励机制,为河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三)构建激励
17、机制,引导增强农民循环经济意识 提出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一方面要促进有关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另一方面要增强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用政策的激励带动农民的意识转变,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识,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激励机制。通过筛选储备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同时省级财政支持逐步向农业循环经济方面侧重。重点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重要产品开发、清洁生产、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建设。把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发展、推广纳入全省各级政府年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
18、款贴息等政策支持。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在河南偏远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引导并建立农民循环经济意识。建立全省循环经济信息统计及监测系统,引进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全社会发布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制定发布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导向目录。鼓励推广应用高效节能装备和产品。 (四)完善政策法规,抓好农村循环经济宣传教育 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是今后国家及地方对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要对现行政策法规进行梳理,查漏补缺,补全法规中的漏洞,完善政策法规,以此为基础来解决发展循环经济中遇到的各项问题。抓好
19、农村的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实践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地践行循环经济的基本准则。同时,要加强全省各级政府循环经济能力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体系,并利用循环经济信息平台适时公布先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地区、个人等信息。通过建立河南省循环经济专家库,完善循环经济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提供有利的交流平台。 (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个有关部门联动机制 强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根据河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的行政监察职能,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工作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基层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农村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的监测分析和目标考核,并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中。 从政府行政部门的组织上进行改革,将与农业循环经济有关的各个政府部门进行整合,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监管力度,杜绝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建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遇到问题时使各个部门能有效、及时地沟通和处理,在组织上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琳.河南旅游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 (2) 2 张永芬.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2009, (4) 3 吴丽云.旅游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蟹岛模式”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