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推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研究摘 要: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四年多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推动河南产业集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必须突出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做大一批产业集聚区;加大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功能;加快创新投融资体制,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提高管理效能,先行先试进行体制改革。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39-02 2008 年河南省实施建设产业集聚区战略,并重点发展了 180 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四年
2、多来,全省上下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但是,产业集聚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群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主导产业不够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企业网络建设滞后,集聚区功能作用尚未发挥;园区、企业融资困难,集聚区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体制机制不顺,管理机制及效率有待改革与完善。 针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3、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加快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本文提出以下观点和建议。 一、突出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针对每个产业集聚区来说,首先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科学选择符合发展实际、契合发展趋势、适合当地资源特色的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加大培育力度。其次,在主导产业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发展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行动计划,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相应的重大项目、招商对象、配套条件以及推进实施的责任主体、进度安排和评价考核,有序、有效、有力推进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第三要强化产业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创意
4、、服务外包等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同时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发挥其具有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具有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剥离专业化强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间的集聚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增强产业集群整体市场竞争力。 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做强做大一批产业集聚区 目前,河南省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
5、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全省将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产业发展的集聚化、融合化和高端化三大路径,完成三次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的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建立以战略支撑产业为支柱、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发展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具有较好市场潜力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个行业扶持发展,支持具有较大潜力的新能源行业发展,以基地化、特色化、产业化为主线,大力推进郑州生物、南阳新能源、洛阳新材料三个国家基地和新乡、周口等省级生物产业基地发展;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省级产业基地建设
6、为重点,推动自主研发和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积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推动河南四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发展。 二是构筑和提升食品、纺织、铝、汽车、煤化工五大产业链。构建和延伸食品原料种植(养殖)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纺织原料生产纺织服装、煤炭电力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汽车整车生产(专用车生产) 、煤炭采选(煤焦化)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链条;以大型企业和品牌为依托,加快技术自主研发,提升技术含量,以中间环节向产业链两端扩展;提高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营销、流通等环节比重,努力形成“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 三是推动河南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加
7、快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向郑州港区、向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洛阳重型装备产业基地、郑州汽车产业基地集聚,化工工业向四个河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平顶山漯河现代煤盐化工基地、洛阳石油化工基地集聚;有色工业向洛阳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济源铅锌产业基地、鹤壁镁加工产业基地集聚;纺织服装工业向南阳、许昌、周口等棉纺工业基地、洛阳、新乡化纤工业基地、郑州纺织服装工业基地集聚。以产业基地为依托、以传统制造环节为基础,由产业集聚发展带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制造领域转向服务领域;深入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突破研发、产品设计、技术标准、品牌打造、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动所有行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8、,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加大政策引导,发挥产业集聚的功能 首先,各级政府要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真正发挥好政策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其次,河南省应继续完善相关优惠政策与措施,营造良好软环境。要逐步建立相关支撑机构和服务网络,如金融服务、物业管理、人才培训、物流配送、会展机构等中介组织,努力提升现有的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构建全社会的公共研发平台和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提高政府对通用技术开发的投入,鼓励产业集聚区同大学、科研院所联姻。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选择技术攻关课题,组织行业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建立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基金
9、,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政策手段,引导群内核心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 第三,地方政府应根据产业集聚区发展阶段和产业特点,对产业集群区的布局规划、入驻条件、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信贷支持、资金引导等方面进行倾斜,为本地企业家的创业和外地企业家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导资金、技术、劳力、管理等要素向产业集群区集聚。地方政府特别是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调整完善年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反映集群发展程度的相关指标;对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按年度统计指标排序,统筹确定产业集聚区年度考核结果。将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强化激励机制。 四、创新投融
10、资体制,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 为了破解产业集聚区融资困难的难题,河南省制订出台了2012 年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 方案针对的主要是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地企业的投入资金问题。一方面要加紧落实方案 ,另一方面要通过整合注入优质资产、持续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补偿机制等多种方式,有效扩大产业集聚区资金融通平台资本规模。各县(市、区)整合现有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推动各地通过划拨、股权收购等方式,向投融资平台注入土地、公用设施等经营性优质资产,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增资扩股。积极采用市场化选聘、加强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人员业务素质,建设熟悉资本运作的专业人才队伍
11、。强化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省级平台和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的运作模式,积极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担保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和规范小额贷款公司,为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支持。 五、提高管理效能,先行先试进行体制改革 一是要健全管理机构。各集聚区大多建立了管委会,有些是县(市)主要领导兼任管委会的书记或主任,这样有利于产业集聚区工作的推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产业集聚区的管委会还是临时抽调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一个松散型的协调班子,使得集聚区的工作进展起来非常吃力。针对部分产业集聚区功能区与行政区不协调、管理机构与乡镇机构职能交叉等问题,应该通过建立县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
12、府(街道办事处)参加的产业集聚区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对产业集聚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二是要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各地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明确规定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不再重复设置,理顺产业集聚区与所在乡镇的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机构的精简高效。对县(市、区)政府派驻管委会的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区划调整,将产业集聚区内涉及多个乡镇的村庄调整到一个乡镇,实现产业集聚区与行政区域在空间范围上的套合;采取统一领导、分线负责的管理模式,管委会集中力量进行开发建设,行政管理系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实现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对区域内资源配置的有效控制和统一管理。 三是要提高管理效能。采取“人员派驻制、流程内部化”的模式,推动规划、国土、建设、环保、统计等职能部门向集聚区派驻人员,实现集聚区与市级职能部门的“直通车”制度等。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牵扯到财政、国土、工信、商贸、环保、公安等各个方面,有的园区还管辖有乡镇和村组,工作比较繁杂、具体,仅靠管委会的协调是比较困难的,各级政府应当明确这个管理机构的职能和定位,确定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编制和职务待遇。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