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障碍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4122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障碍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障碍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障碍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障碍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障碍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障碍及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建筑业经济总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极大的技术重复、资源消耗、垃圾产生等问题。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生活是全国上下共识的观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推行绿色施工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筑施工;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本文拟在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绿色施工现状和推行障碍基础上,通过对政府强制引导、行业配合和企业诚信展开探讨。如何有效推行绿色施工,并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对策,值得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绿色施工概述 1.绿色施工的发展历程 绿色施工从绿色建筑中演化而

2、来,逐渐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试运行和运营阶段。随后,我国在建筑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城市生态规划、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以及规划设计阶段的可持续技术与应用。最后,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并确立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2.绿色施工的定义和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当前建筑领域倡导的文明施工、节能减排型工地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实施绿色施工,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

3、下,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及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四节一环保)六个方面组成。 3.绿色施工发展现状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 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建筑环境污染约占总体环境污染的 34%;建筑垃圾约占人类生活垃圾总量的 40%。据统计,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高达 20 亿立方米,配制和养护混凝土所需的自来水用水量约有 6 亿多立方米。此外,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 1 万平方米平均产生

4、建筑垃圾 500-600 吨。在我国,虽然很早就倡导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但基本上无任何有效性措施。因此,推行绿色施工迫在眉睫。 二、建筑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的障碍 前期我国采用鼓励、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倡导建筑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但形势依然严峻,基无实质性的改观。 1.认识不足,社会需求不强 我国公众环境意识:多说少做。学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而居民环境意识欠缺。2000 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尚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多数公众对我国环境污染状况无关紧要,一旦把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结合,如社会治安、教育、人口、就业、经济、科技和社会公平等,则突显公众对环境

5、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对环保意识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感” ,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公众在观念和行为上均怀事不关已的心态。 2.直接经济投入大,业主欲望不强 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增加建筑成本,如无声振捣,现代化隔离防护,节水节电等。当前承包商采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被局限在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目的上,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设施、人员投入或调整施工作业时间,因此会增加成本投入。在社会发展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项目设计阶段,采用价值工程理论,仅保证基本工程的满足。业主是以最低投入获得既定的建筑物;而承包商是在满足业主最基本要求下完成建筑作业,获得企业经

6、济利益。因此,双方无人出资推行绿色施工理念。 3.制度不健全,建设单位推动力不够 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现场管理,没有系统科学的对绿色施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不能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同时,国家在项目研究和分析阶段,只关注狭隘的经济指标,没有执行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理念。根据我国造价控制体系规定,一旦在可研阶段没有相关费用投入,随后各阶段均不可能增加专项费用。在使用者无要求的情况下,项目建设责任单位没有动力去关注或推行绿色施工责任。据本人多年的经历分析,多数建设单位领导均存在怕投资过高,带来审计麻烦。如果是采用 BT 或者 BOT

7、模式,那么建设单位也是通过建筑市场投标竞争获得项目,考虑满足项目使用的基本功能,注重投资控制。 4.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无力推行绿色技术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地步。甚至出现不正当的竞争:低价中标。在这样的竞争下,作为建筑行业中最后一个环节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目前的市场竞争只有勉强维持企业运转,无力发展其他看似超不可及的绿色施工技术。因为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需要调整施工作业时间,从而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5.制度缺失,监督单位力度不够 各种监督单位,包括政府监督部门、监理单位和其他专职监督部门。在社会需求不强和建设单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更是不考虑绿色施

8、工监督工作。即便考虑,施工单位也无法实施。 三、建筑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对策 推行绿色施工,可以借鉴当年推行无氟冰箱的做法。首先进行前期宣传造势,其次采用政府强制引导和行业配合手段,最终通过提高意识达到推行效果。 1.政府强制引导 1.1 政策、法律法规约束 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归纳不同的绿色建筑和施工规定内容、指标作为国家标准,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强制推行。最后地方或行业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在国家评定标准、设计标准和其他强制性指标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和规定,从项目立项和设计源头阶段,保证绿色施工所需的技术、资金等基础条件,使得绿色施工有效实施。一方面,要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

9、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1.2 摒弃投资最小化思想 众所周知,推行绿色施工项目投入资金量要远远高于传统的资金投入量,作为政府或者其他投资者来说,要摒弃投资最小化的思想,统一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上,通过规定影子工程对项目投资进行分化,形成广义的投资思想。要考虑项目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经济效益,采用统一强制性的投资分析指标进行方案必选和评价,且分析手段及方法要科学、合理和统一。 2.行业配合及评价体系 推行绿色施工不仅在于重视

10、和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技术保证措施是否到位、可行。作为庞大而复杂的建筑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只由一个单位独立完成。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如水处理技术、扬尘处理技术、尾气处理技术和垃圾处理技术等。需要站在行业的角度上进行技术总结和推广,并编制成册,形成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的技术资料,作为绿色施工的技术保证和支持。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有很多评价认证体系以供借鉴,进而完善发展绿色施工的相关内容,形成涵盖绿色施工的认证体系标准档,或单独编制绿色施工体系认证档,进行单独认证。 3.企业深入宣传和诚信建立 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创造良好运行环境。大力组织、引导建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

11、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又能加强技术、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快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及方法,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实施绿色施工,虽然政府的导向作用固然不可或缺,但企业才是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要依靠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企业,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和创新管理,把绿色施工理念真正贯穿到施工全过程。例如绿色施工方案的合理优化,绿色施工的评价管理以及各项技术控制措施等,都需要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丰富和积累经验。建筑企业要着力于积极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研发绿色施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实力。 四、总结 绿色施工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大多数建筑企业仍未能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更没有把绿色施工作为企业的竞争能力予以培养和完善。系统的实施绿色施工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环境和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和竞争力。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绿色施工必将会成为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梁伟,闫忠明.施工企业如何正确认识绿色施工J.建筑,2009,(16) 2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 号文,2007 年 9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