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人园林艺术特点及对当今人居环境的启示摘 要:中国的文人园林以她独特的审美品质、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定的形式语言和追求自然天成的居住坏境,被学界公认为东方园林的主要代表、风景式园林的渊源。这对我们今天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起到了积极地启示和价值作用。 关键词:文人园林、人居环境、写意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古典园林在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一直循着“崇尚自然”的道路,形成了以自然山水风景为表现主题和特征的布局形式,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诗文、绘画的融合又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她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尽量地亲近和融入大自然,避免生硬的人工斧凿的
2、痕迹而追求浑然天成的美感效果,体现了文人园林艺术的基本造园原则。这种“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形态,成为文人园林的文化精神核心,并通过独有的艺术特色表现出来。 一、崇尚自然的造园原则 自然天象虽然不能为人把握,但造园艺术家却善于因借、巧于组景,因地制宜的做出风花雪月、肥塘瘦柳、亭台楼阁的境界来。充分利用自然山水中地形地貌的有利因素,经过匠心独运的构思立意,将称为文人园林传统四大造园要素的山石、流水、建筑和植物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布置灵活,变化有致,使得全园景观协调统一。 二、实用与审美有机结合 园林是一门关于环境美化的艺术。首先人们考虑的是建筑的实用功能,但同时,建筑的内向空间也使人与自
3、然隔离开来。然而,人毕竟是自然的产物,于是为了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人们便在建筑的外围用栅栏、围墙等形式将自然的一部分也包括进来。这种可居可游既安全又经济实惠的居住环境,给人们带来了关于园林的美感。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进一步觉醒和提高,园林的实用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其游赏的艺术功能逐渐增强。于是集“居住”和“游赏”为一体的“人造自然”成了文人园林的基本属性。 三、有限空间与无限时空的统一 园林与绘画不同,绘画是二维平面,只能眼观心游,而园林是三维空间,是时空变化的艺术,人可进入其中,进行全身心的感受和体悟。园林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可以因时而异,天气因素千变万化
4、,晨昏昼夜、阴晴雨雪,时令不同,景观各异。随着四季天象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变化,使得园内湖光山色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和韵味。园林的面积是有限的,但造园师却用山、石、池、树、房屋等将其组成各种不同的空间,并使各个空间时开时合,互相流通渗透。 四、写意性的创作方法 文人园林艺术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模仿,而是赋予有限形象更深远的寓意,创造出一种含蓄幽深的美。山石与水体是文人园林中构景写意的关键因素,它一方面与真实的自然山水相联系,具有自然美的天然属性;另一方面,它们又与人们精神上的林泉之乐相联系,具有精神寄寓的意义。在建筑上为了与园林主题相一致,往往通过造型表现出浓郁的写意
5、色彩,如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造型好像篆书的“曲”字;苏州北半园,亭台楼阁均以“半”为特征。五、象征性的表现手法 文人园林的美学观念是“自然人格化”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将自然美与道德联系在一起,认为自然山水之所以惹人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某种和人的精神品质相似的品性。因此,在园林布局中一方面保持实物的自然形态来追求其天然属性的审美;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实物的某些特征带给人们启示,让人们产生联想,由这种“移情”作用而使人们受到积极的感染和鼓舞。如借助“花品”来暗喻“人品” ;借助山石坚硬而重实的“骨力”之美,来象征刚健生命力。 六、对意境的追求 文人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的创新
6、和欣赏。意境首先是中国古典诗画的美学范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开的。古代的造园艺术家往往又是画家或诗人一类的文人雅士。因此,中国园林很早就是按照诗和画的创作原则行事的,重视神似和韵味,追求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展现一种朦胧、含蓄的美,最终达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总而言之,文人园林是由山水、建筑、花木等合成的综合艺术体系,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而且,它并非简单模仿自然或再现生活,而是以丰富的形体结构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物质载体,传达了中国人独特的人文观和审美精神。 文人园林的艺术成就对当今人居环境有着非常大
7、的影响。它的价值与启示作用对我们搞好城市住宅规划设计,对城郊住宅朝着园林模式发展,建设和谐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生活的环境,着力刻画“山水人居”设计规划,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洽的居住空间。 2、在城郊规划设计中,应该巧借草地、树木、湿地山丘、河流,形成人与自然的天然结合。使人工艺术与自然景观共存、共乐、共雅,与自然界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有效的控制和处理环境污染,制止对原有生态平衡有害的开发活动,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 3、城市近郊生态资源和特产极其丰富,这种住宅环境的规划设计应该巧借独特的自然资源,使之融入大自然,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而不是去刻意造景和人工雕琢环境。 参考文献:1王蔚,史箴.与天对话略析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基因.新建筑J,1999, (2)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出版社,1999,286-365 3赵思毅,张赟. 中国文人画与文人写意园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29-48 作者简介:段森宇,男, (1970) ,甘肃镇原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学士。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