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开发利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关系论略摘 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许多弊端,如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大量涌进旅游目的地,对于当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旅游资源本身的冲击及破坏。对于旅游业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初步讨论,意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因旅游的发展而变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关系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8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 随着旅游的发展,地方政府也
2、是极力地挖掘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与相关旅游资源,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相当的商业血液。例如,一个少数民族生活中的节日,当这个节日被搬上舞台,生活变成了一场话剧,节日却成为获利的工具,这就使遗产或多或少地具有了现代社会的商业色彩。辽宁大学教授、国际民俗协会最高资格会员乌丙安说:“当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没有做到家的时候,就将其推向市场进行开发利用,实际上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撕成碎片,各取所需。 ”2 如果处理不好生活实践与舞台的关系,节日就会变味。游客感受到的不是一场文化盛宴,非物质文化也会随之被破坏,乃至消失。 本文章有鉴于此,就政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这里特指民族、家族、家庭或个人)之间
3、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的目与意义和旅游业所带来的目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做初步探讨。 一、政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这里特指民族、家族、家庭或个人) 第一种关系:政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这里特指民族、家族、家庭或个人) 。 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文组织在巴黎第三十二届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如今,全球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与保护工作正紧锣密鼓的展开。而在旅游业中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旅游业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这里特指民族、家族、家庭或个人)又该以什么身份参与其中,这是中国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相当紧迫的工作。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中提到,尊重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国际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意识3。首先,提高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政府方面有所提高。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直是政府、专业人士及一些热心人士在进行而继承者却表现漠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这里特指民族、家族、家庭或个人)是否知道自己对于遗产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努力地去保护、发展自己继承的遗产,让遗产科学地传承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政府在旅游业中传承非
5、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是一个外在因素,起到一种扶持、引导的作用。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当中原生态的传承下来的是遗产的继承者(这里指政府、民族、家族、家庭或个人) 。文化是一种生活相的生存方式4,无论他人(不是遗产的继承者、也不生活在这种文化当中的人)怎样从书本、媒体等渠道去了解,也只是外在体会,而文化是形成于生活,根植生活实践当中,只有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当中的人才能领会这种文化的精髓,及完整地融于生活当中。也就是说只有遗产继承者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才能使旅游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拥有灵魂。不仅提到了国家,而且还有地区、群体。宗旨中不仅国家之间要互相尊重
6、对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国家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它的继承者(这里特指民族、家族、家庭或个人) 。很多地方政府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了保护遗产的主体工作,这是一种不尊重继承者的表现,也是对于工作认识不足的表现。政府应该发挥职能,扶持、引导继承者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中来。当由政府全权负责时,容易偏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观,很难把握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这样旅游产品也就会失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目的与意义和旅游业所带来的目的与影响之间的关系 第二种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的目与意义和旅游业所带来的目的与影响之间的关系。 现在,世界整体来说越来越文明,而却发现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
7、产却渐渐远去,文化的多样性正在减弱。而这也有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碰撞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环境中,要想原封不动地保留一种民俗文化是不可能的。因为非物质文化形成于周边的环境,适应于它所属的历史时代。当周边的社会在变化,环节在变化却一味地要求非物质文化不吸收现代环境变化的影响,也不做出相对的变化来适应这个时代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文化形成于生产、生活实践,在其所属的时代是生活的一个部分,而渐渐地由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或传入,它要么做出相应的改变,要么退出历史舞台。例如,广西桂林龙脊梯田,由最初的使用价值,增加了一种旅游的价值观赏价值。随着对于龙脊梯田的旅游开发,怎样去平衡这两种价值的关系,是龙脊梯
8、田合理开发成功的关键所在。龙脊梯田(包括其周围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由单单固有使用价值存在于生活当中,作为一种生产劳动的对象与方法,当它再因旅游而具有观赏价值之后,它将成为一种旅游产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说,当观赏价值大于使用价值时,这种非物质文化的初衷是否得以保存,是否破坏其使用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是否失去原有的目的与意义,当失去这种原始的目的与意义之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传承下来(原生态、合理发展的传承)就是个疑问。又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味,它由于使用价值而带来的观赏价值是否还会存在。到这就出现了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二种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的目与意义
9、和旅游业所带来的目的影响之间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原始的目的与意义和旅游业所带来的目的与影响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坏,将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原生态、合理发展的传承。这两者在旅游业当中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当旅游所引起目的与影响过于凸显,商业的色彩过于浓厚时,将会减弱或毁灭原有的意义。而旅游的价值是建立在原始的目的与意义之上的,当底层基础不牢或不存在时,上层建筑将轰然倒塌。当只注重原始目的与意义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能表述自己的,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中所提到“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 。在旅游业当中是旅游来表述他们,当游客无法理解这种表述时,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具有旅游
10、的价值了,只是固有的原始目的与意义,这种旅游产品将在旅游行业中淘汰。那么如何地去处理两者关系? 首先,对于两者的关系要有科学的认识,这是工作开展的前提。这一要求不仅仅指两者本身及关系,还有周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当地实际情况。一种旅游产品想要有竞争力,必须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拥有自己的特色。而旅游产品特色来自于旅游资源本身的特色和所处的周围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当地实际情况。只有在处理两者关系的同时又将它们融入的周围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当中,这样才能是旅游产品能够吸收到源源不断的养分,从而延长旅游产品的寿命。 第二,在工作(包括开发、利用保护过程)中,坚持全局观,统筹兼
11、顾的工作方法。在开发之前、开发过程中都要注重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价值,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前提与理由。同时,在原有价值上顾及到旅游的价值,这才能打造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这这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而正是矛盾使它们相互影响,达到一个整体的发展。 第三,创新,其中就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有一定的删减增加或者替代,原因是原有的文化特质在新的环境中不能合适或不能产生合适的效果。在旅游环境中,要达到艺术的审美效果,表现的内容不但要来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5。这些创新必须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原生态,只不过是让其更适合用旅游来表述,更符合这个时代特质,更为容易让
12、游客理解接受。例如,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 ,历经五年 5 个月,67 位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12座山峰,109 次修改演出方案,600 多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1.654 平方公里水域,2004 年 3 月 20 日正式公演,传统的舞台演出,是人的创作,而“山水实景演出”是人与上帝的杰作6。山水实景演出打破了传统的演出方式将整个演出融入到实景当中,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更为符合现代的审美观,这一创新足以吸引住游客的眼球。这也符合着将旅游产品融入到周围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要求。同时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刘三姐是壮族的歌仙,不仅在壮族人心目中是美的化身,在全国乃至世界有较高知名度,这
13、使“印象刘三姐”在旅游业中更具竞争力。2005 年“印象刘三姐”荣获“中国十大演出盛世奖” 。 三、结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一种旅游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商业的行为。文章讨论这两种关系的目的就在于怎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不变质的传承,而终究理论要指导实践,而也就只有实践可以检验理论的可行与否。因此,在实践中怎样去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福客,F,http/ 2 戴廉.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惑J.瞭望周刊新闻,2007, (30). 3 福客,F,http/ 4 陈勤建.中国民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范文艺,覃德清.旅游中民族文化整合与传承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9, (2). 6 “印象刘三姐”官网,http/ 陈 鹤 收稿日期:2013-06-18 作者简介:莫绍辉(1993-) ,男(壮族) ,广西桂林人,本科,从事旅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