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721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摘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个经济化的政治问题,是一项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辛努力的系统工程。本文介绍了水土保持概念内涵及外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了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途径 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the route one must tak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

2、pment of the economy, is a political problem, is a need to pay the hard work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systems engineer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3、and related issues, discuss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s to increas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应当在开展水土资源现状调查

4、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建设规划 ,进行相应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如水保建设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城市水保规划以及山区、草原、牧区等不同类型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要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体现“天人合一”理念,加强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水土保持概念内涵及外延 水土保持现行定义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

5、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虽然未在国际经典辞书上找到专门简明释意条目,但根据 一些国际学术专著,它们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SoilErosion)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

6、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营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7、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简单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2.1 森林植被的破坏。由于生态环境自身较为脆弱,尤其是水土保持方面,在森林植被等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到区域的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具体包括施工现场的

8、交通路网、土地利用、就业、生产力布局、技术进步、区域文化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对森林植被的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构建良好的森林植被群,防止水土流失。 2.2 工程建设的影响。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给生态系统带来一定压力,尤其是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合理利用,加上各种废弃物品和污染源的入侵,使水土保持生态平衡失去其应有平台,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效应。如,在农田水利建设施工期间,产生的大量的扬尘、车辆排放的尾气和粉尘等,造成公路带状延伸破坏路域自然风貌,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我国政府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已把水土保

9、持生态建设提到了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以及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重点实施。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根本点,成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治理江河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我国已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现状,将用 15 年初见成效,30 年大见成效,到世纪中叶,实现我国山川秀美、江河清澈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及制定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制度,更增强了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3.1 综合治理,遵循规律,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坚持几十年来实践中总结

10、出来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即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注重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要处理好水土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群众脱贫致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山区水利建设、防洪减灾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注重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对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上游地区、西北风沙区、农牧交错区、南方丘陵红壤侵

11、蚀区、西南喀斯特地区等水土流失区实行重点治理,加快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改善我国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典型。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集体、地方、广大群众一起上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通过效益吸引、利益驱动的办法,使各行各业、广大群众、专业大户积极投入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开发。同时,对水土流失治理开发要有优惠的政策,如提供贷款、减免农业特产税等。水土保持及相关部门也要为投资者提供技术服务,促进社会办水保新局面。 3.3 加大宣传力度,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宣传“水

12、土保持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水土保持在防洪减灾和群众脱贫致富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全社会的水保法制意识。在宣传内容上,即要宣传水土保持的成效,也要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宣传水土保持与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山区水利、防洪减灾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宣传,使全社会真正从生态安全角度,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3.4 依法行政,加大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力度 建设立完善适应于我国发展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依照水土保持法 ,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搞好人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 3.5 加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建立起适合我国水土保持发展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指标体系、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组织和建立符合中国水土流失特征的预测预报模型。引进吸收国外水土保持先进技术,加大水保科技成果的推广,使水保科技尽快尽早地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李友波,吴丹.关于台安县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考J.吉林水利.2007(S1) 2于辉,钟笑.输水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析J.吉林水利.2007(11) 3任宇.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水利经济.2009(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