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犯罪.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888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犯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犯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犯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犯罪.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犯罪.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犯罪提 要 犯罪是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的类型、手段也随社会的改变而做出相应调整,逐渐出现了与不同犯罪人群的年龄段对应的现象。而在其中,有关于青少年的犯罪情况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现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与环境污染、毒品等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我们在面对青少年犯罪时,不能对其本身抱有一种发至内心的抵触心理,青少年犯罪大部分是由于阶段成长中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因此,矫治的关键在于研究其心理特征。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

2、定至关重要。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特征 犯罪心理 作者简介:陈威仪,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2012 级监狱学专业。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255-02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与犯罪心理初步形成 青少年群体在生理特征方面较之其幼年期有了长足发展,其外表形态有了明显改变以及身体内部功能逐渐趋于成熟,这一系列的生理现象都发生着一个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内分泌机制完善、生理机能逐步增强、第二性征出现等方面。生理特征的变化为其心理变化做出了铺垫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在心理

3、发展上因此就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特点。青少年时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智力发展显著,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等方面无不体现着青少年时期的阶段心理变化特征。除此以外,我认为独立于父母而依赖于社会群体是又一个导致青少年时期犯罪形成的重要因素,因为青少年群体明辨是非的能力偏弱,对于父母不再像之前那样信赖。 在生理机制和成人日趋相近的情况下,青少年在心理上渴望逐渐摆脱童年的幼稚,对成人世界的模仿意愿加强。但是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的逐步完善带给他们的巨大自信,以及自身经验不足,辨析能力偏弱和自我独立意识显著增强等因素的影

4、响,导致了该群体在对社会的模仿学习行为中不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筛选,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从而形成一种青少年群体所独有的犯罪心理和实施犯罪的行为方式。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分析 前面提到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盲目的自信以及缺乏对外界信息的筛选能力,逐渐地形成了青少年群体的犯罪心理,但是在整个犯罪群体的构成来看,他们是可以被矫治的。近年来青少年犯罪越显突出,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犯罪特征明显:如犯罪情节恶劣、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犯罪诱因简单、突发性、盲目性突出,从犯罪手段来看,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成人化犯罪凸现等等

5、。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在青少年时期的不同年龄阶段,世事阅历的不同和心态的成熟度,对于他们行为的表现有着显著地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犯罪行为人身心发育状况和社会阅历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各自犯罪率的高低,以及导致犯罪类型、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三、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与心理原因的个人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且向低龄化、成熟化、智能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根据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关于青少年犯罪类型的主流分类主要有:从属性犯罪,团伙性犯罪,报复型犯罪,冲动型犯罪和无知型犯罪。 (一)从属性犯罪分析 由于

6、青少年自身的思维方式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对接收到的社会信息往往出现错误的决策判断,即在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之间的认识观念上出现了反差,导致了他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出现了暂时性的“休眠” 。对于有目的地接近以达到利用他们为目的的犯罪分子逐渐放下了内心戒备,在犯罪分子的怂恿和教唆下迅速地加入到犯罪行列。因为碍于目前刑法中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瞄准了青少年犯罪这个巨大的“市场” ,这就更加突显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峻性,给国家未来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团伙性犯罪分析 随着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增强,表面上表现为拒绝父母的帮助,但实际上依赖的心理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却碍于想要实现

7、“独立”的面子无法开口,所以他们效仿成人,在自己生活的群体中广泛地建立社交圈。而在其中不乏社会不良青年,社会阅历较差的他们很容易就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拐,深入到犯罪的死胡同里不能自拔,形成一个个青少年犯罪团伙,然而这种团伙较之纯粹由成年人形成的犯罪团伙在犯罪方式上又有较大的轻智商性。 (三)报复型犯罪分析 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成熟,不能有效地克制和冷静地宣泄自己的(性)情感,往往根据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对(其)他人进行等额甚至超额报复。在他们眼中认为这是成熟后能独当一面的表现,所以在青少年犯罪活动中尤其是暴力犯罪中,报复性犯罪比较突出,这就更需要我们对此加以重视,因为这类犯罪完全是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心

8、理素质的相关训练来避免的。 (四)冲动型犯罪分析 该类犯罪形成的心理因素与报复型犯罪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青少年在遇到外界刺激后不能有效地抑制自己的情感,而追求即时发泄的快感。 (而)但他们在冲动意念的控制下实施犯罪行为后,较之报复型犯罪往往会有后悔的心理出现。 (五)无知型犯罪分析 某些青少年个体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法律素质,对于所犯罪行茫然无知,甚至在被告知已经犯罪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未实施任何犯罪行为,或者是找其它自认为合法的借口掩盖。而且这类犯罪极易导致重犯率的上升,因为(在)他们在心理认知上总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很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甚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是微不足道的

9、。 四、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心理分析 社会的不断进步并不意味着其它与之衔接的各个方面也能随之协调,一个社会不断地在往上发展,如果科教文卫等事业不能协调发展,那么必定会出现偏重于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导致其他领域的失衡,青少年犯罪现状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社会片面地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犯罪情况愈演愈烈。综合前面提到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状况,青少年犯罪类型以及我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后的感想,将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进行部分总结并做出分析。 偏重于暴力犯罪,手段残忍,受报复心理或冲动心理影响严重,易受犯罪分子(领导)控制形成犯罪团伙进行作案。青少年由于心理

10、发育迟缓(与生理发育) ,直接导致了自己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身体,遇事冲动,暴躁易怒,多见杀人、重伤、抢劫等暴力犯罪,而他们为了宣泄自己的情感,在犯罪过程中追求犯罪的快感,实施手段较为残忍。社会阅历较浅、明辨是非能力较弱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导,再加之其独立意识增强而又未能完全摆脱依赖,只能在自己所生活的群体之中互相依赖,极易导致犯罪团伙的形成。 犯罪手段向成年人犯罪方式靠拢,日趋专业化、技术化和智能化。有些效仿成人的犯罪手段或者从电视等媒体传播途径中习得犯罪方法,释放他们自己的侵犯冲动从而形成攻击性行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通过社会教育接受到新的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地

11、辨别香花与毒草,导致了他们最终走向歧途,青少年犯罪的智能化就能很好地说明该问题。青少年犯罪的起始年龄逐渐降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越来越多的人打法律的擦边球,选择在这个阶段以下犯罪。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制教育的逐渐普及(与之前提到的忽视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并不矛盾) ,他们认识到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并且刑法总则与分则之间关于规定青少年犯罪的有诸多矛盾,很多有犯罪倾向的少年开始寻找法律当中的漏洞进行犯罪。他们对于法律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并且现代社会的少年过早地发育成熟,虽然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现象,但是犯罪智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的新问题,这就需要从

12、法律、预防犯罪、教育多方共同努力促成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而关键应该在心理教育上。 五、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预防青少年犯罪其实不是一项过于艰巨的任务。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强,过于感性的内心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外界情感的影响,所以,防止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途径也是多样的。 法律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思想道德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思维意识,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不仅传授书本知识,同时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其身心共同健康发展,积极传播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已经走上了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

13、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对避免青少年重新犯罪,降低社会重犯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是不容易被突破的,青少年则不然,他们由于本身的可塑性较强,易于受到感化,只要在心理教育方式上下功夫,减少的青少年犯罪数量必定是可观的。 参考文献: 1冯赞.哈尔滨市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傅孙满.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法律咨询网.2004年 11 月 13 日.http:/ 3贺仁华,杨善云.浅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预防.科技信息.2011(12). 4郭冬.浅析青少年犯罪类型及其原因.新西部(下半月).2009(2). 5寿桂梅,刘朝森.青少年报复型犯罪的心理特点.检察日报.2000年 7 月 17 日.第 6 版. 6陈蔚然.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其矫治研究.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武博,宋迪.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道德体系的分析与构建.法制与社会.2007(8). 8刘从洲.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对策.南阳广播电视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