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9109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研究【摘要】探讨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在简要介绍三江自然保护区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以及耕地开垦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及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的提出与权衡等进行了一些探讨,同时结合当前农民对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所保持的态度,提出了一些参考与建议,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退耕还湿;政策 一、三江自然保护概况的分析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境内,北起黑龙江,东临乌苏里江,中有松花江横穿,并与俄罗斯隔江而望;从其地理坐标来看,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位于东经 130

2、13到 135526 ,北纬 45156到482756之间,总占地面积达到 10.89 万 km2。全区主要以地势较低的平原为主,多是由三江汇聚、冲积而形成的,约占 61.2%;而另外38.8%的地形则以丘陵、低山为主。在气候方面,三江平原属于温带湿润气候和温带半湿润气候,具有雨热同季的典型特征,光热充足,并且由于水资源不均匀分布的影响,使得该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土地肥沃,均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另外,全区市县共有 23 个,大型机械化农场多达 52 个,以及 8 个森林工业局。 二、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以及耕地开垦两者间的矛盾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江自然保护区的耕地开垦前后

3、迎来了 4 次高潮。第一次耕地开垦高潮始于 1949 年,5 年内总共开垦出新耕地 20 万hm2 左右;第二次耕地开垦高潮是 1956 年和 1958 年,2 年内开垦荒地超过 23.06 万 hm2;第三次耕地开垦高潮始于 1969 年,为期 4 年,总计 45万城市知青下乡开荒,开垦出新耕地达到 27.2 万 hm2;第四次耕地开垦高潮则发生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间,先后开垦出的耕地数量远远高于前三次高潮,达到 100 万 hm2。截至当前,三江自然保护区共有耕地面积 524万 hm2,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6.67 倍。不过,随着耕地开垦的面积不断增加,三江自然保护区的湿地面积被占用

4、的也越来越多,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使得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垦的矛盾也进入了白炽化。 三、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的提出和权衡 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耕地面积的增加,从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湿地及耕地生态系统的总服务功能。新时期如何有效提升两者的整体服务功能,实行退耕还湿政策显得很有必要。结合退耕还湿政策的提出与三江自然保护区耕地开垦的冲突权衡来看,一般有以下几点表现。 (1)若是仅仅从两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要比耕地的价值大得多。湿地面积越大,其能够创造的价值则会相应提升,这是耕地生态系统所远远无法实现的。 (2)若是仅从生态安全来考虑

5、,湿地面积的大小变化往往会给湿地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耕地开垦的面积越大,湿地面积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而湿地面积的减少或是功能的退化,均会导致湿地及其附近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可见,推行退耕还湿政策,努力提高湿地面积在三江自然保护区所占的比例,对于保证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按照我国工程院国家重大咨询项目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来看,当前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的缩减以及功能价值的下降日趋明显,对于三江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更是造成了严重影响,可见推行退耕还湿政策具有其必要性。 (3)推行退耕还湿政策,是保护生态环境,

6、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具有长远意义。但如果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三江自然保护区在推行退耕还湿政策的同时,则还需要保留一部分的耕地面积。结合相关研究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当前,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大约在0.79 亿 t,并且在未来 15 年间,预计可新增 0.25 亿 t 左右的粮食。其中三江自然保护区当前已实现 1000 万 t 的粮食生产能力,预计未来 20年内,有望新增 380 万 t,若采取旱改水的方式,致力于水田面积的不断扩大,同时不断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预计不久后三江自然保护区粮食生产能力可达到 1650 万 t,并且可以不需要扩大耕地面积,便可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四、农

7、民对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的态度 (一)农民对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的整体态度 根据文献四张春丽等的调查研究来看,由于近几年国家及三江自然保护区媒体的不断宣传报道,一方面,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认可,三江自然保护区农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三江自然保护区大多数农民都是依靠耕地劳作来获取经济来源的,湿地保护活动的推广并不会给农民的日常生活、经济收入带来不便,相反还能够为其提供更为舒适、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也使得大部分农民对于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湿政策的推行持支持态度。可见,在不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情况下,三江自然保护

8、区实行退耕还湿政策是切实可行的。通过退耕还湿政策的实施与落实,不但可以有效帮助受损湿地获得恢复,同时还能够为原有湿地提供重要的功能保障。 (二)不同地域农民对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的态度 在对待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的问题上,不同区域的农民,所保持的态度也存在明显区别。但总的来说,农民的经济利益在所有影响因素当中仍占据了首位。据有关资料显示,距离湿地相对较远的区域,其受湿地的影响也相对较低;而越靠近湿地的区域,其对湿地的经济依赖性也越大。这主要是因为靠近黑龙江、乌苏里江或松花江的农民,其经济来源多半是通过进入湿地打渔或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来增加收入的,湿地保护对这些农民的经济利益触及

9、相对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农民减少收入,使得他们对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湿政策持抵触态度。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农民的生计来源问题。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如何获得三江自然保护区全体农民的认可,指导保护区农民进行多元化致富,也成了真正推动政策实施的一个重点问题。 (三)不同农民个体对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的态度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构成,是影响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落实的另一个关键。根据农民的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偏大的农民群体,往往湿地保护意识偏低,支持政策推行的农民所占比重也就相对较少;而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其对湿地保护与退耕

10、还湿政策的认识与认可也越充分,支持政策推行的农民也就高得多。另外,对于部分年龄偏大的农民支持湿地保护的,究其原因在于粗放经营收益低,又缺乏劳动力,以致其愿意通过支持退耕还湿政策还获取一定的补贴;或是希望能够享受晚年生活、受到家庭倡导湿地保护的影响、自身湿地保护意识较高等。 五、认识和建议 经过上述研究与讨论,可以看出,当前三江自然保护区在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上海无法很好地兼顾生态效益与农民的经济利益,究其原因,这与退耕还湿政策缺乏健全的补偿机制、引导多元化致富力度不够等有很大关系。为此,本研究认为,新时期三江自然保护区在推行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将以下几点问题列入重点考虑的范畴

11、。 (一)重点关注农民的态度 在三江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推行过程中,大部分农民对于湿地保护及政策的实施还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反映出大多数农民还是认可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的。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湿政策的实施,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性关系,农民一般是将生计放于首位,其次才会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为此,在地方管理人员落实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湿政策时,应该对农民的响应情况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规划湿地时,尽可能从农民的切身利益的前提出发,只有农民积极、主动投身到湿地保护的队伍中,方能够真正实现退耕还湿政策的目的。对于部分经济来源受到触及的农民,当地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补偿或引导这部分农民实现多元化

12、谋生计,强化农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从而有效避免了非法开垦、拱地头等损害湿地的现象出现。 (二)加强完善退耕还湿政策的补偿机制 加强对退耕还湿政策相关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决定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农民是否愿意自动放弃耕地,并加入到湿地保护的队列当中。不过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退耕还湿补偿方面,还未制定相关的补偿制度,给三江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工作带来了相当程度的阻力。当出现退耕还湿的情况时,大多数时候当地政府只是以退耕还林政策作为参照,来给予一些补偿。这就使得保护区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影响了农民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耕地作为大部分农民的唯一经济来源,若退耕后没有得到合理的、令农民满意的补

13、偿,很可能会给农民造成就业不稳定、收入无保障等诸多问题,使得农民更加不会轻易放弃耕地。新时期在推动湿地保护及退耕还湿政策的过程中,当地有关政府及部门应该加强完善退耕还湿政策的补偿机制,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从制度上促进三江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 (三)切实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 由上述可以看出,湿地保护会给三江自然保护区农民的短期甚至长期生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湿地保护过程中,切实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是协调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另一关键。在三江自然保护区实行湿地保护时,往往会打破当地农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让农民对未来生计产生一定的茫然感。农民安全感的缺失,不但无法真正让农民投入到三江平原的湿地保护工作当中

14、,同时还会引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 “农民的生计如何改善”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调查数据统计,大部分农民在原有生活方式转变时,选择了等待政府安排。可见农民对于实行湿地保护后生计问题的解决存在着极大的茫然感,地方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计问题,真正起到引导农民生计、鼓励湿地保护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丽,佟连军,刘继斌.湿地退耕还湿与替代生计选择的农民响应研究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8,17(15) 2梦梦.三江平原“退耕还湿”调研的感悟J.大自然,2013,25(8) 3孙志高,刘景双.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12(1) 4张春丽,佟连军,刘继斌.三江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湿地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8,6(11) 5张烽龙,杨湘奎,祁福利,等.试论三江平原开发后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3(25) 6廖玉静,宋长春,郭跃东,等.基于 PRA 方法的社区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退耕政策的认知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6(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