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由印入,印由书出风格的形成 明末清初,随着文彭、何震印风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印坛没有了绝对的权威,篆刻家们自由发挥,标新立异,流派纷呈。丁敬的浙派已经基本形成,但只限于杭州一带。邓石如便是在这個时期成长起来的。邓石如的篆刻初承家学,其父便擅刻石。由于家境窘穷,自 17 岁开始邓石如便靠刻印糊口,游走南北,在乡中颇具名气,并且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他此时的创作与实践为其印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0 岁以后,邓石如印章艺术上出现了转变性的飞跃,为寿春书院学生刻印时,得遇书法鉴赏名家梁山献,获得称誉。梁山献将其举荐到江宁梅锣家,他遍观梅锣所藏金石善拓,篆志临习,寒暑无间,客梅氏八年,书艺大成。
2、梅锣曾说:“留六阅月,刀篆既造古人之堂,其摹秦相唐监书,复有一日千里之效” 。此后邓石如遍游各山,寻觅古迹,以书刻自给。到京师,刘墉将邓石如延为宾客。当时大多数的篆刻家都是由篆刻写篆书,受浙派“印外求印”的影响,难以表现出篆书的气度和气势。邓石如在这個时期基本确立了他的篆刻风格,朱文借鉴梁山献之法,主要得力于他的篆书和宋元人印;白文借鉴程邃,主要得力于他的隶书和汉印。 邓石如将篆书融会到篆刻当中,参入汉碑额篆,吸收祀三公山碑和禅国山碑的流动姿态,又将汉印之笔引入到书法中,使其篆书含有隶书的体势,所以其书法和篆刻都别开生面,既追求了传统,有进行了创新。故魏稼孙评他的书法篆刻为:“其书由印入,印由
3、书出” 。邓石如在朱文印和白文印上充分展示出了他的造诣。 邓石如的朱文印创作有其独有的风格,因为他的篆书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用之于篆刻,使他的印作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沉着痛快的笔势。他的朱文印,讲究呼应挪让、穿插承接,又字字分开、相对独立,很好的代表了其朱文印的风格。如“白门倦游阁外史章”印是其后期所作,印中六個字穿插承接,线条间紧密连接,流动自然并且非常有力度,使整個印章看起来十分完整,充分说明他的篆刻已经十分成熟。 邓石如还尝试方圆结合的印风,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性的吸取了汉封泥印的意趣。如“宣城梅氏”印中, “宣、城”二字方笔较多, “梅、氏”二字均用圆笔,字与字之间穿插避让,使得整個印章并不
4、显得矛盾。这些印作,表现了他在篆法上方圆兼施、布局互用等方面的思考,体现出了邓石如朱文印创作的独特之处。 篆刻思想 众所周知,篆刻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随着朝代的变迁,篆刻也经历过兴盛与衰落,随着金石学的勃兴、碑派审美思想的出现,清代的篆刻成为篆刻史上又一次的高峰。清朝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的文化冲击着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所要求的重视個体、强调自我、解放思想的这些观点为篆刻家提供了新的视野。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邓石如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融古汇今。既继承了古人的优良传统,又不为成法所囿,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其书法很好的贯通于篆刻中。可谓是:“出新意于法度,不践古人” 。邓石如的篆刻启蒙和
5、兴趣得益于家学渊源,后来他又深入研究古法。他的朱文印广泛临习宋元人印,而白文印则出自汉印。他自己曾说:“刻印白文用汉,朱文必用宋” 。 邓石如篆刻思想的形成首先源于邓石如一生布衣,出身贫寒,少年时靠采樵、贩饼为生。艰苦的生活磨砺出了他的刻苦、坚毅、豪放。他毕生负笈远游各行省,饱览大好河山,在游览中陶养了他的广阔情怀。邓石如中年时代教书,生活清贫,这更磨砺了他坚毅、刻苦的性格,使得他拥有广泛的生活基础,培养出了高雅的性情。他为自己改字为顽伯,就是为了表示他“人如顽石,一尘不染” 。因此,从邓石如的個性和经历来看,他对遍游塞北的何震、志在复国的程邃等人印风的偏爱和效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邓石如
6、不断受到名师高人的指点和公卿名士的帮助。对邓石如产生重要影响的首先是梁嵫。梁嵫为当时还只是刻印糊口的邓石如指明了发展方向,将邓石如引向了艺术道路。36 岁时邓石如遇到程易畴,帮助他定位了风格,在师友们的指导和提示下,邓石如不断的求学深造,逐渐使其认清了整個印坛的风貌。他在篆刻眼界上的逐渐提高,使得他愈来愈不能满意当时诸多印家既有的成就,于是经过长期的反复探求,他自觉的扬长避短,逐步运用三代以及秦汉的金石文字于篆刻上,建立起了适合自己的篆刻风格。 再次,当时的浙派已经形成并且流传开来,但邓石如丝毫没有受到浙派的影响。邓石如首先对明代末期何震、苏宣、程邃的印风进行学习并进行不断的实践,之后进行了大
7、胆的创新,将篆法带入了篆刻中,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改变了当时浙派只重刀法来强调印章金石味的局面,并逐步形成了以讲求笔意,追求线条丰富变化与内在韵律的新风尚。正是在邓石如不断的探索、创新中,使邓石如形成了他的篆刻审美思想,形成了他不同与同时代人的艺术品位。我们从他的篆刻作品中便能体会的出他的美学思想: “铁钩锁”边款云:“两峰子写竹用此三字法,古浣子作印亦用此三字。 ”铁钩锁是指邓石如篆刻上独有的方法,包括刀法使铁如毫 ,章法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 ,字法圆转道劲 。将邓石如的“铁钩锁”与“刚健婀娜”联系起来,便是线条要像铁一样的刚劲坚实,笔法要圆转道劲。章法要疏密相生,浑成一体。 “意与古
8、会”这枚章是邓石如圆笔朱文章的代表作,从整個印看来邓石如强调了它的整体性,从字法来看它的线条十分有力度并且很流畅,从此不难看出邓石如篆书基础,从章法上说邓石如充分利用了篆书字形的圆势使“意” 、 “与”二字进行穿插,使得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又加大“古” 、 “会”二字,字内的笔画间的间距,从而造成了这枚章的整体感。这枚印章不仅表现了邓石如朱文印的特点,更是邓石如一生书刻的总结,他的书刻实践活动从这枚印章中得到了印证。邓石如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意与古会” 。这枚章体现了邓石如入古出新、融古求变的篆刻思想。 他正是以这些观点为目标,所以他的作品不论在线条上,章法上还是气韵上都呈现出另一番面貌,也正是由于邓石如成熟的书法篆刻审美意识才使得他能将书法与篆刻相结合,融会贯通,达到最后的统一,开拓出了篆刻艺术的新局面。不仅达到了一流的水准,并开一代之风气,为后人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做了典范。 邓氏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胡澍、黄士陵、吴昌硕等清朝晚期篆刻家的影响更为深刻。邓石如在篆刻上的创新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把篆刻艺术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