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共物品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机制分析内容摘要:在中国独特的文化与制度背景下,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机制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信息供给所涉及到的背景、内容和实践从理论上给予厘清和指导。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为支撑,对会计信息这一公共物品进行理论分析,从应然层面来剖析会计信息如何均衡供给,并用其指导会计信息供给的研究,以期实现政府在会计信息均衡有效供给的正确监管和导向。 关键词:公共物品视角 会计信息 均衡供给 会计信息性质界定与解析 (一)会计信息性质界定 一般认为,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严格定义是萨缪尔森(P.S
2、amuelson)给出的。按照他的定义,纯粹公共物品是指这样一种物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与私人物品相比,纯粹的公共物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Non-Rivalness):如果一个人的消费并没有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这种物品就是非竞争性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如果要不使一个人从一种物品中受益是不可能的,或是代价高昂的,这种物品就是非排他性。 会计研究人员将公共产品理论引入自身的领域,并且在会计信息的2属性问题上大致形成了三种不同看法:认为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较早运用公共产品理论研究会计问题的学者大多数都支持
3、“会计信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消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进而滋生外部性问题”的观点(黄世忠等,2002) ,从而形成了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理论;认为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双重属性,是“准公共产品” 。罗斯瓦茨和杰罗尔德齐默尔(1999)认为“(会计信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商品之间” ,实际上就是准公共产品,并且公共产品的属性比较突出;认为会计信息本身不是公共产品,但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成为公共产品。徐星美(2005)认为“在不同的企业产权制度下,会计信息分别表现出私人物品、俱乐部物品、公共物品的性质” 。总的来说,三种看法中前面两种都认为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只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属
4、性的比重不同而已。就三种看法的影响而言,持前两种观点的人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会计信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本文也是把会计信息界定为公共物品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会计信息供需主体界定 1.会计信息的供给主体。一般认为会计信息供给者主要是会计人员,而实际会计信息供给的真正主体是企业的管理者,因为,会计人员是企业管理的参谋,具有间接管理职能,完整的会计信息能有效体现出管理者的经营绩效和受托责任。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是基于会计信息反映的相关指标,会计信息也成为委托方测评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尺度和标准。这些特点决定了管理者比普通会计人员更关注会计信息所披露的内容,进而会主动参与乃至
5、干涉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供给。同时,公司财务报告审3计过程中,审计委托书中要求公司的管理阶层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负首要责任,基于此,企业管理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干预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正如蒋尧明、罗新华(2003)认为的那样: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供给过程是外部利益相关者使用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当局的多次博弈,实现利益均衡的过程。因而将会计信息提供的主体定位于管理阶层比定位于会计人员更合理。 2.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会计信息的需求作为会计信息供给的一种制衡力量,要想在会计信息供给过程中发挥作用,必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强有力的需求团体,我们一般基于以下标准来确认市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使用者
6、对信息诉求动力的大小。作为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必须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极为关注,具有准确及时会计信息的强烈诉求;使用者的专业素养。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它在供给过程中将依附于相关载体,如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拥有适当的财会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使用者群体合力的大小。会计信息需求者为了共同的利益能自觉地走到一起,能采取一致的行动,并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表达出观点,成为一支足以与信息供给者抗衡的力量,会计信息的供需均衡是指会计信息供需各方的力量要均衡,会计信息需求各方相互磨合形成合力时,需求方对信息质量的形成才会发挥巨大的反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当前主流观
7、点把人员与机构视为会计信息需求的主体,见表 1。 会计信息需求调研与分析 均衡、有效的会计信息供给可以让公司利益相关者充分了解公司的4资产运营情况、公司盈利状况及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等主要方面,帮助公司利益相关者识别和发掘公司的真实价值。因此,及时了解会计信息供给现状及约束因素对于探索会计信息均衡供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需求调研设计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为支撑,对会计信息这一公共物品进行理论性分析,通过详细地查阅、分析、提炼文献资料,以调查、走访为始,解决实际问题为终,在中间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等研
8、究方法,对会计信息需求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相关指标设计出调查问卷,问卷一方面通过证券公司向其客户发放,另一方面通过偶遇样本发放,随机选择容易接触的个体作为调查对象,为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在问卷设计中涵盖了基本公共信息、会计披露内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年报信息依赖度、会计报表使用情况、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指标。 (二)会计信息需求调研结果分析 年报使用者对企业年报总体使用情况评价见表 2;使用者对年报信息披露内容的偏好与诉求见表 3;使用者对企业会计相关信息需求见表 4。 (三)会计信息需求层次与结构 基于调研结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会计信息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与结构特征,人们对会计信
9、息的需求也遵循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逻辑,就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而言,我们可以将其分列于需求金字塔中的各层级中:底层是基础会计信息;其次是财务结构会计信息; 再次是财务5能力会计信息和财务空间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层次与信息使用者的属性和投资规模密切相关,以此来判断产品的供给方式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上也具有现实性,见图 1。 会计信息供给调查与分析 我们以随即抽样的方式,抽取了(苏州东吴证券提供)2010-2011年 30 家公司的年度报告,并结合上述调研资料,借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供给会计信息的满意度的调研数据,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见表 5。 一般企业对历史信息、财务信息披露
10、比较充分;而对未来信息、非财务信息的供给和披露并不充分。28%的公司披露了公司未来面临的风险与发展机会,29%的公司披露未来经营规划,16%的公司依照以往制定的企业经营计划对实际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26%的企业对于非财务信息的进行比较详细的披露,23%企业对其经营环境信息进行了披露,而对企业产品、业务信息供给不完整,仅有 6%的企业对竞争对手信息进行分析与披露。3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财务报告供给信息载体与渠道不能满足需求,89%的受访者希望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细化,46%的人认为无法直接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会计信息,65%的受访者认为获得的企业会计信息都是“二手的”且不全面的。 综合
11、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企业对历史信息、财务信息披露基本能够符合投资者的需求,但其他方面的会计信息供给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理论上,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实际中,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常常表现的是动态中失衡,会计信息的供给6要么多了,要么少了,但更多情况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供给是不足的。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决定着会计信息数量与质量,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二者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会计信息供给是信息需求的基础和前提 会计信息界定
12、了契约关系,为各种契约的订立和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这些数据集合是会计信息需求的基础与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供给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则是以信息提供者为主体,会计信息披露范围和内容基本上由供给方主导,随着会计信息一体化的发展,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也倒逼着会计信息供给方的方式的更新、内容的充实。而会计信息的供给,实际上是需求者与供给者多次博弈的结果,以达到利益均衡。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两者的互动最终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 会计信息需求制约会计信息供给 会计信息供给的目标就是要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需求支撑着会计信息的供给,需求的减少也会最终导致供给的萎缩。理论状态下的会计信息均
13、衡供给是会计信息供给者与需求者达成共识,使之处于一种动态的均衡,会计信息需求者需求的意愿度、专业程度与群体合力等因素直接影响会计信息本身的质量与数量,这些因素最终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供给。而且,会计信息的不同供需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会随着7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也会对会计信息的供需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的作用和反作用 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供给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该模式决定了会计信息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需求。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会计信息供给质量也产生更高的诉求。会计信息供需求水平的高低衡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影响着资本市场化的进程。高质量的
14、会计信息供给也会有力规范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质量是在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供给者的相关作用与反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会计信息均衡供给的路径 (一) 政府监管的价值取向与效能提升 1.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理论下政府监管行为的推定。基于会计信息公共物品属性这一判断,我们可以推出会计信息供求的制度安排结论。公共物品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成本补偿问题,因此,解决会计信息供给的成本问题最根本的做法就是以政府财政弥补会计信息供给的成本补偿问题,通过有效制度安排确保提供者能够因提供会计信息而获得其他回报或补偿。 2.会计信息政府监管的方向。会计信息的政府监管是对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会计信
15、息质量、数量及载体的监管。会计信息监管的政府主体是会计信息供给规则的制定者,其监管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供给的效果。一直以来,政府监管主体受到多种因素8的影响,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状况没有完全了解,使得监管的价值取向与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的弥合需要政府监管主体、会计信息供求双方不断博弈,从而达到相对理想的均衡状态。政府对会计信息供给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导向,应该是政府给生产会计信息的企业或者代理机构提供经济补偿,通过相关措施确保生产披露会计信息的企业能够因提供该信息而获利。探索较为科学的会计信息供给的目标,应该以兼顾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利益为基础,寻求两者利益的契合点,最终的
16、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标 3.会计信息供给政府监管的效能提升。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监管的聚焦点是会计信息生成过程,高昂的过程监管成本使得实际监管效能低下,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会计信息供给过程中最重要的制衡力量,要想在会计信息形成与供给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必须完善以下四个机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需求团体合作机制,形成通畅、高效的会计信息反馈机制,健全的会计信息补偿机制,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机制。只有当这四个机制相互磨合形成合力时,会计信息供给政府监管的效能才能真正提升,政府的监管力度才能在资本市场运作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完善公众有效参与的外部监督体系 在
17、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时,监管成本是高昂的,收效是低微的,完全靠政府监管很难使监管的力度一直维持在最佳点上。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市场各个参与主体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尽快建立独立的、公正的、公众参与的会计信息供给机制,为会计信息均衡有效供给提供基础。9对会计信息的核心内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测,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实行市民参与的听证会制度,建立申诉程序和制度,接纳公众代表参与决策和监督机构的工作。外部监督主体能借助相关途径与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建立有偿奖励制度,鼓励社会
18、工作和团体组织检举揭发企业的不良会计行为,并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对违规的企业进行及时曝光,并严格处理,使社会公众的参与的方式与机制制度化、法制化。(三)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框架下公司治理的变革 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会计信息供给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会计信息供给均衡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研究会计信息均衡供给不仅是为了使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遵循其价值规律,更重要的是提升公司治理框架。从微观角度讲,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决定会计信息供给的均衡状态。从宏观角度讲,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影响会计信息均衡供给制度的有效实施。显然,会计信息供给制度与公司治理机制存在一种互
19、为倚重关系,研究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框架下公司治理的变革对于提高我国会计信息供给质量,最终增强资本市场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框架下公司治理的变革应该是自愿性与强制性的结合, 公司治理变革的自愿性体现在:经理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失败可能使他们丧失享受公司的法律和政治地位,当经营管理业绩下降可能会带来失业风险下,经理人会用自愿会计信息披露政策去阐释业绩10较差的原因,降低公司被低估的可能。与此同时,经理人为了维持或提升自身在其资本市场的声誉,会尽可能依照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做出自愿信息披露的决策。 公司变革的强制性体现在:当投资者与经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时,经理人员可
20、能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目标而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法采取必要措施监督和评估经理人,对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需求成为必然要求。强烈的外在制度要求,也将成为防范会计信息供给不足的有效手段。 总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有效协调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内部控制系统和外部控制系统融合的治理目标,要求会计信息供给的强制性与自愿性结合。这是会计信息均衡供给框架下公司治理的变革路径选择。 结论 课题研究中对会计信息供给均衡的追求,由此产生了对会计信息供给主体监管的评估,评估除了客观评价以外,还能起到呼吁政府提升监管模式,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的作用。课题构建的中心议题之一是会计信息供给者与需求者的调和,这一观念对会计信息供给的未来描绘了一个愿景:整合政府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政府成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一个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决策权的行使以便利和观察经济活动为依归。 诚然,实现会计信息均衡有效供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前,会计信息供需机制虽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信息化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