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城景观规划与实践摘要:泗县围绕“古汴河”这一核心文化内容,通过深入挖掘分析,整体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实施;既保护了古城文化,又为百姓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既提升了城市形象,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文化 保护 传承 景观 规划 中图分类号: 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徽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黄淮平原的南端,隋唐大运河上重要的节点。自 2010 年至今,泗县围绕“古汴河”这一核心文化内容,相继开展了泗县古汴风貌区的规划、清水湾公园的建设,为迎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近期又进行了隋唐大运河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举措取得了良好的生
2、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项目背景 1、泗县: 泗县,夏朝建制。汉始置夏邱县,后汉改夏邱县为虹县。634 年,将虹县纳入泗州。 1680 年,泗州城陷没于洪泽湖。1777 年,乾隆年间,迁泗州州治于虹,虹县并入泗州。 1912 年(民国元年)4 月,泗州更名泗县,直属安徽省。废州制,改称泗县。泗县,因长期属泗州管辖,曾2一度是泗州州衙所在地,故称泗县为泗州。 2、古汴河: 古汴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市) ,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 ,全长 4800 公里;是我国隋代开凿的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通济渠:大业元
3、年开凿的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从板渚引黄河水东南流,经成臬、开封、商丘、夏邑、永城、宿县,灵璧、泗县到盱眙北,达于淮河。通济渠在唐朝以后称汴河,北宋王朝时,通漕主要依靠汴河。 泗县古汴河:古汴河自汴京,由灵璧县虞姬墓入泗县境,东沿泗宿公路北侧穿城东注;城东段为东汴河,城西段为西汴河;在泗县境内汴河故道,河身尚存约 26 公里,这就是“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风浪九天来”的隋唐运河的唯一残存段。泗县境内残存的汴河故道,历经千年,虽不通舟揖,却仍有行洪、灌溉之利。 3、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 2006 年 5 月,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 12 月,国家
4、文物局将大运河列入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确定了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近期方向。2007 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协调会在北京召开,决定将“京杭大运河”更名为“中国大运河” ,把隋唐大运河扩充进来,新增了安徽以及河南部分地段。2008 年,由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3作会议暨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研讨会” ,确定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后增补)构成“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 中国大运河遗产安徽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汴河)的主要组成部分,安徽段大运河遗产主要包括:水利水运工程(水工)遗址,在用水利水运(水工)工程,运河城镇、运河村落遗产,其他相关历
5、史遗存四部分。 泗县运河故道属于在用水利水运(水工)工程,是安徽省境内唯一一段基本保留原状的有水河道,该段河道与江苏省泗洪县运河故道共同作为通济现存唯一一在用有水的运河故道,具有突出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二、规划建设时序及项目概况: 泗县以“古汴河”为核心内容的规划建设,始于 2010 年初的古汴风貌区的规划,2011 年实施了风貌区内清水湾公园项目建设,在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的推动下,2012 年泗县境内保护最为完整的运河故道也相继进入了工程实施阶段,随之而来的还有泗县大运河文化产业区的开发建设。泗县的古汴河保护规划建设工程正徐徐拉开帷幕。 1、泗洲古汴风貌区:古汴风貌区位于泗县县城二环以内,
6、以老城为中心,包括古汴河、护城河、石梁河两侧绿地、清水湾公园,整个风貌区呈环形放射状分布。风貌区总面积 86.80 公顷,水面面积约 11.94 公顷,绿地面积约 74.86 公顷。古汴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护城河北接古汴河,南通石梁河,西北宽,东南窄;石梁河连接古汴河和护城河,是古汴河的支流;清水湾公园位于古汴河以北,石梁河穿园而过。 42、清水湾公园:清水湾公园位于泗县县城西北,为泗洲古汴风貌区的一个重要节点,石梁河作为泄洪通道穿越其间。公园总面积约 32.62公顷,其中现状水域面积约 9.49 公顷。清水湾公园作为古汴风貌区的先行启动项目,具有地块较为完整,可实施性较强的优势,同时泗县城内
7、无综合性公园,城市绿地无法满足市民综合游览休闲的需求,清水湾公园的建设势在必行。 3、隋唐大运河遗产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西起泗县城东护城河与运河交口处,经东十里长街至新濉河交汇处,总长约 5.8 公里,为国家确定的首批申遗点段。 实施范围主要以运河故道的河道为中心,包括两侧堤岸、两侧各 15-30 米重点保护区和 150-300 米一类建设控制区,总面积约 370 公顷。 三、文脉挖掘 以“古汴河”为核心的运河文化,在文化内容的挖掘上,始终离不开运河;城市滨水而建,人类依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存之根本,所有的物质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离不开水的滋养。泗县水网纵横,皆与古
8、汴河相连。 泗县古城三河:护城河、古汴河、石梁河,是构筑泗县生态系统规划绿地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城市水环城、城环水、城水交融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河段。以三大水系为依托,通过对现状资源的整合,诠释古泗洲城的演变、隋唐大运河的兴衰、以及对相关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 5古汴河文化,主要包括:隋唐大运河修建时间、起始点、变迁、修建场景展示、运口文化;隋炀帝下江南游船、驿站、行宫、自然风光、餐饮娱乐;大运河漕运、码头繁华的商业、出土文物等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泗洲城池文化,主要体现:城池历史沿革、城门、桥、纪念碑亭、重要历史事件等。古泗洲城,北门号迎恩门,东为永济门,南曰永泰门,西称
9、永丰门。以北门为正门。 古泗洲市井文化,主要体现:民俗、宗教、戏曲、名人、诗词文化。其中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以文庙为中心的书院文化:根据帝年纪略和泗州志记载,泗州城内外有决科书院、龙泉书院、泗水书院等文教建筑。 以释迦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据敕赐释迦寺重修藏经楼施地围墙碑记和泗虹合志记载,释迦寺大殿建于北宋英宗年间,原名寿圣寺,后明太祖朱元璋将其改为释迦寺,释迦寺原有殿宇两进,后有藏经楼,寺院内有银彀树、罗汉石、九欹松、琵笆井、香水桥、透亮碑、皂角树等。现仅存大殿一座,皂角树一棵。 四、空间规划 景观空间规划充分结合总体规划中的功能结构、用地性质,将古汴河文化的
10、保护传承与水生态保持、景观空间营造、休闲游憩设施的布置相结合,满足人群休闲、健身、娱乐、餐饮等需求,将文化展示、景观观赏、休闲活动与经济增长相结合。 1、古汴风貌区: 6古汴风貌区内三河交汇,相依相生,各有侧重。形成一片、一带、两点、两线的空间结构。突出泗县“水韵泗洲、靓丽泗洲”的滨水城市景观理念,以水为中心,形成“流动的古运河,悦动的古泗州”的空间形态,营造“水长、景深、水青、景秀”的空间景观特点,符合“人文、亲水、休闲、生态”的景观主题。 通过用地适宜性分析,运用起承转合的规划方法,将古汴风貌区分为 4 个主要功能区:综合管理服务区、开放休闲共享区、文化交流纪念区、自然休闲活动区;7 个景
11、区:西门景区、北门景区、东门景区、南门景区、漕运景区、游船景区、公园景区;20 个景点:洋城春色、柏浦荷风、渔舟咏月、纶语佛音、汴水晴波、汴河亭曲、龙舟临流、汴水秋声、流水游龙、夏邱怀古、古泗起源、碧水浮烟、鸾凤和鸣、小桥流水、莺歌燕舞、古汴遗风、商橹吟风、隋堤烟柳、书院诗声、泗洲怀古。 2、清水湾公园: 清水湾公园是古汴风貌区重要的组成部分,陆地面积 23.13 公顷,公园秉承上位规划人文、亲水、休闲、生态的主题,将建设成为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游憩、观景的综合性滨水生态公园。 公园以虹乡八景为景观蓝本:虹乡八景之首“柏浦荷风” ,以荷花为主题,营造滨水水上观景活动主题空间;“洋城春色”:以春
12、季景观为主,表现湖滨芳草萋萋,春花争艳的景观特征;“汴水秋声”:石梁河古为古汴河的支流,河北岸以“芦花飞雪点渔蓑”体现秋季景观;塔:灵瑞塔,泗州志有记载:高三百尺,影投淮水。 清水湾公园依石梁河而建,石梁河的中段连接古汴河、护城河,两7端连接新濉河和新汴河,是城市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空间规划首先解决其水利功能,保留其主河道泄洪,利用基地内鱼塘,改造作为景观湖面,既可对主河道洪水进行分流,同时又可承担水上活动、水生植物观赏等功能。将公园分成 6 大景区:饮食文化区、水秀表演区、儿童娱乐区、民俗文化区、水上活动区、综合管理服务区;12 大景点:洋城春色、柏浦荷风、清溪烟柳、汴水秋声、灵瑞览胜、芳桥
13、明月、山岚桃李、杉林翠岛、泗城拾贝、水秀风华、古汴胜景、双亭卧波。 4、隋唐大运河遗产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 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依据上位保护规划,结合工程实施要求、实施限制要素,通过对现状调研、资源利用、用地适宜性等分析,设计以生态大绿地规划为基础,以运河保护为重点,将运口文化、十里长街、考古发掘点等重要的景观节点,以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为脉络进行贯穿,共同形成“一体两翼四区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体:运河本体;两翼:两侧绿化带;四区:运河本体展示区、滨水文化游览区、运河文化共享区、运河生态保育区;多点:隋堤烟柳、汴水晴波、杨柳依依、汴水秋声、漕运盛景、活力运河、十里长
14、街、水木清风、古村烟岚、田园风光、桃蹊柳陌、古河探秘。 五、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是城市整体形象展示的重要途径;主要形象入口及主要标志性设施的建设是古城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规划滨水慢行系统和景观游步道、水上游览系统、增加游览趣味性;并在主要活动场地设计汽车和自行车停车场,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 8古汴风貌区:环城路以内护城河段设连续滨水游步道;古汴河东段、西段,石梁河等滨水游步道与绿地穿插。主要入口形象展示如下: 东关桥:帆型雕塑。帆型纪念雕塑,既能体现象征漕运商船的繁忙,同时东关桥处于新老城区的交界处,又能寓意新老城区经济、人民生活一帆风顺,蒸蒸日上。 西关桥:沿西关桥北侧设计迎驾牌坊,作为隋炀
15、帝下江南进城的纪念;同时作为古汴河和中大街的空间对景。龙舟船坊,作为水上游客服务中心和码头,利用驳岸高差,牌坊和龙舟错落布局,丰富空间层次。 泗洲桥:置一青铜鼎,与北门迎驾门正门的气势相呼应。 清水湾公园:复建灵瑞塔于园中,作为全园标志性景观。 清水湾公园: 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和道路性质,确定公园主入口;区分水系功能,设计水上活动项目。 交通性主干道二环路,不适宜作为公园的主要出入口,可作为辅助功能性入口。将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且联系城区主干道的阀南路,作为市区居民进入公园的主要道路,结合公园内部的功能,设置主次入口。园区内部设置一条主干道,由二级游步道形成游览环线,并在主次入口处设置停车场。
16、依据水体功能,内湖区域以观荷、采莲为主;外湖区域水上游船观光;局部与外湖水面相接处设置浅水沙滩。 3、隋唐大运河遗产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 利用规划城市主次干道路与园区相交处,设置主次出入口,换乘点、9停车场等设施。 尊重现状场地肌理,沟通场地内部交通;在现有滨河道路的基础上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提高工作效率,节省造价; 结合电瓶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形成多样化的“慢游”系统。以滨河交通流线为主线,设置滨河绿道,通过新濉河大堤连接形成南北环线,宽 6 米,满足近期实施部分园区通行。同时满足 30 米保护范围内近期实施部分园区内的通行。 六、建筑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建筑是承
17、载古城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满足现代居民的活动、休闲、娱乐的需求;景观建筑与管理用房、商业用房的设计采用仿唐古建风格;另外布置亭廊、轩榭、坐凳、指示牌、垃圾桶等满足游人休息观景活动的需求。 古汴风貌区城区段及清水湾公园内部建筑采用仿唐官式建筑,作为隋炀帝下江南的驿馆所在;东十里长街段采用仿唐民居风格,凸显自然纯朴的民俗风情。 七、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是古城空间意境的主要表达方式,其注重景观布局分区、景点和四季的变化;以体现隋堤烟柳的自然风光为主线;植物选择能体现古泗洲的乡土风物、地域特征的品种为主,自然混交林为背景,常绿色叶灌木为景观铺垫,并根据景区和景点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植物品种营造景观气氛,
18、同时沿水边种植水生植物,既可弱化硬质驳岸,丰富景观层次;又可以起到净化水源、涵养土壤的生态作用。 101、古汴风貌区:滨河植物观赏带:植物以喜水湿的乔灌木、水生花卉等组合成多样的景观形态;同时考虑林缘线、林冠线的变化,设计垂柳、水杉林、枫林等植物形态。分为: 休闲活动景观林:春季观花景观:可根据花期的变化,设计不同的植物品种,营造小桥流水人家、落英缤纷的景观效果。夏季荫长景观:将景观空间由开敞引入幽深的过渡区域,同时又是人群林下活动休息观景的空间之一,地被采用耐践踏的草坪,上层空间采用常绿落叶乔木搭配种植。秋季色浓景观:以色叶乔灌木为主,营造浓郁的秋季主题景观。冬季幽香景观:香花为主,冬季初春
19、腊梅梅花景观。 背景观赏林:风貌区周边地块以混交林为主,通过不同的主干植物来体现主题,下层以野生植物品种为主。 2、清水湾公园:公园植物以四季景观为特色,结合功能布局,分为:春季景观区:樱花街、玉兰坪、海棠坞、垂柳堤、杉林浦。夏季景观区:采莲湾、合欢堂、紫薇境。秋季景观区:榉树林、桂花坡、芦花荡。冬季景观区:暗香径。滨水景观带:鸢尾、菖蒲、矮蒲苇、千屈菜、莲花、荷花等。 3、隋唐大运河遗产泗县运河故道东十里长街段保护整治实施工程: 植物生态群落规划围绕“隋堤烟柳” ,以再现故道景观风貌为主题;充分尊重场地条件、功能需求,强调景观的原生态与野趣,注重自然生态的维护和修复。 具体措施:清理两岸杂草、次生林、芦竹,保留区域内的基本农田和自然生态景观;保留长势较好的成片杨树林,保护现有生态环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