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巴塞尔协议视角操作风险度量的研究综述自 2004 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发布以来,关于操作风险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高潮期。截止 2012 年 11 月底,仅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索“操作风险”一词,由此得到的中文文献就多达 5600 多条,而国外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更为深入。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两个研究视角:(一)对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二)对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 一、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内部体系的失效、管理流程混乱是操作风险产生最直接的原因,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首要关注焦点。 Junji & Hiroshi(2002)以日本先进银行的成功经验为范
2、本,阐述操作风险管理的新进展。他认为日本银行较好的处理了节约成本与操作风险管理等实质性问题,在共享国际化管理经验的今天对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以德意志银行的 Hbner (2005)为主要作者编写的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新论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操作风险度量与管理的最新发展成果,并总结了金融服务业在缓解操作风险方面所需承担的责任。该书深入剖析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对我国操作风险管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巴曙松(2003)认为操作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领域,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率先将其纳入风险管理框架中,并且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操作风险的度
3、量以及管理使得金融机构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 李水平(2007)认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主要针对活跃的国际银行,而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面临管理基础薄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更多问题,实施协议难度更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上述角度出发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从操作风险的最终来源来看,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钟鼎礼(2012)根据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内部调研数据的统计基础上发现,人员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频率较高,而员工素质是影响人员因素操作风险的核心所在。基层商业银行需要从关注员工的行为特征、加强风险引导以及做好应急预
4、案等方面进行操作风险管理。 二、关于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文献综述 操作风险的量化是操作风险有效管理并为之配置相应资本金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现有研究文献,国内外学者对于操作风险的度量模型主要包括: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VaR 模型、贝叶斯网络模型等。 各类度量法中,巴塞尔委员会推荐的三种方法研究最为广泛。其中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属于“由上至下”法,主要由监管机构根据行业标准得出一个统一的资本计提率,然后参照该比率计算操作风险;而高级3计量法属于“由下至上”法,主要是通过银行自身内部数据计算需要的风险资本,包括内部计量法(IMA) ,损失分布法(LDA) ,记分卡法(SCA)
5、和极值法(EVT)等。基本指标法简单易行,但由于采用参数相同,缺乏针对性,巴塞尔委员会不鼓励商业银行单独使用该方法,最好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标准法的最大缺陷是没有对不同的损失事件类型加以区分,因此计算出来的各业务类别的操作风险不能与商业银行实际存在的操作风险相匹配。高级计量法是目前为止对操作风险最为敏感的一种方法,其计量结果也最为准确。但是高级计量法主要针对规模大、业务多元化的商业银行,并且对数据要求比较高,实施难度也较大。 以下为学术界较为流行的几种度量方法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一)基于 VaR 的操作风险度量 Duncan(1995)最早通过 VaR 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度量。其主要思想
6、是建立内部和外部的操作损失数据库,然后根据数据库来确定操作损失分布,计算在一定置信区间下的 VaR 值。Medova(200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 VaR,他通过资本分配法则将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联系起来,并且在损失分布具有厚尾特征的前提下提供了风险度量的方法。 VaR 的方法分析是建立在大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假定这些数据均为正态分布。而目前我国银行业信息透明度低,数据缺乏联系性,尤其是对操作风险损失的数据公开化程度低,因此该方法在国内有很强的局限性。 张宇、李萌萌(2009)利用深发展、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三家上市4银行的数据对基于 VaR 的银行操作风险度量进行实证研究。结
7、果表明,在现阶段国内缺乏数据统计的大背景下,收入模型、证券因素模型在操作风险的衡量中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二)蒙特卡罗估计法 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克服数据缺乏的问题,因此在我国越来越多地被学者所采用。樊欣、杨晓光(2005)利用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的公开数据进行蒙特卡罗模拟估计,以此估计出在给定 99.9%的置信水平下的操作风险损失的分位数,使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计算成为可能。 蒙特卡罗模拟估计可以解决操作风险长期缺乏有效数据的问题,但对事件发生的频率一般不考虑预测模型参数的时变性,所以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金婷、秦学志(2007)针对这一不足,进一步修改了预测模型,建立了灰色动
8、态残差 GM(1,1)模型来估计与预测损失事件的发生频率。 费伦苏(2007)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度量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实证结果显示在 99.9%的置信水平下,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拨备 3163 亿元操作风险资本才能大致抵御 150 年所遭遇的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 但蒙特卡罗模拟估计对高频低危的操作风险损失测度较好,而对低频高危(厚尾)现象的操作风险估计不足,需要配合其他模型进行操作风险研究。 (三)极值理论 极值理论模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可以专门度量尾部风险,且无需对5损失数据预先作任何假设,直接靠数据本身说话。这可以解决其他模型因为金融数据中普遍具有厚尾现象而带来的误差。 Medova &
9、Kyriacou(2001)采用极值理论详细讨论了计算极端情况下操作风险损失所需要的资本。Chavez-Demoulin & Embrechts(2004)通过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对非平稳性和协整情况下的操作风险进行计算,为数据的进一步检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Giulio & Ugoccioni(2005)运用极值理论与 VaR 相结合,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操作风险度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杨青等(2012)通过卷积模拟测度商业银行的极端操作风险,主要的实证方法是采用广义帕累托分布的 POT 方法以及采用广义极值分布的BMM 方法计算银行日最大操作风险损失。研究
10、背景基于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影响下,对 6 家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商业银行在极端情况下的操作风险损失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资银行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表现优于国际活跃银行,而平时具有高频低危特征的内部操作风险控制仍然有所欠缺。 (四)贝叶斯网络模型 贝叶斯网络的基本结构是一个有向无环图,其中的节点代表随机变量的因果关系。使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可以将给定损失的事件与事件损失数量联系起来,对于管理决策在场景分析和评估公司风险资本和预算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戴丽娜(2012)采用贝叶斯估计结合损失分布法对 1994 年至 2008年收集的 563 个操作风险损失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无法得到专家的6先验
11、信息,故采用模糊先验的方法对先验分布的超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各部分风险相关性的前提下,基于贝叶斯估计和极大似然值估计时 VaR 和 ES 的大部分结果相差不大。 但贝叶斯网络模型实质上是一个多元化的概率分布模型,其要求专家在给出规则的同时给出事件的先验概率,这是较为困难的。此外关于事件的独立性要求使该方法的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鉴于操作风险本身的复杂性和难以结构化的特点,贝叶斯网络方法的运用是主要起借鉴作用,其实质效果还有待考证。 (五)其他方法 Ariane etc.(2004)通过高级计量方法(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来计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操
12、作风险。具体采用来自一家欧洲大型金融机构的损失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主动管理来实现管理成本的节约。 Falko & Michael(2006)采用损失分步法(Loss Distribution Approach) ,主要对损失数据的场景、频率、严重程度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对德意志银行操作风险度量进行研究。 司马则茜等(2008)基于分形理论和经济弹性概念,在分析银行操作风险影响因素中引入了 GDP 和 CPI,给出了银行操作风险弹性分维的定义,并且计算了中美两国操作风险在 GDP 和 CPI 作用下都显示出明显的多重分维特征。 李宝宝等(2010)构建了用于度量
1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收入模型,并利用模型对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模7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在此基础上,他们又采用条件风险价值理论 CVaR 和 POT 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操作风险状况进行度量研究,估算了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和客户、产品以及业务操作三种低频高危损失事件给我国银行业造成的损失,以及在 99.9%的置信水平下我国银行业一年内平均所需计提的操作风险资本金。 邢志国、丁日佳(2012)也采用收入模型度量了三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而在模型的选择上采用面板数据,并通过设定性检验最终判定为变参数固定影响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三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波动
14、 16.7%是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并且操作风险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 陆静、张佳(2013)将非寿险精算的信度理论应用于操作风险度量,借鉴保险业和银行业在风险管理和计量上同样面临自身数据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信度理论度量了我国商业银行需配置的操作风险资本。研究表明,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数据匮乏的条件下信度模型估计可以结合银行自身数据和行业数据,具有较高的应有价值。 三、现有文献综评 从上述操作风险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了操作风险管理以及操作风险度量等方面的比较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完备、研究数据的缺
15、乏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视角较窄,且基于管理学角度,多从宏观或微观层面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观层面研究较少。8此外,基于巴塞尔协议角度研究操作风险,大多从两者相关性层面来分析,对于操作风险的传导载体与路径,以及更深层次的预警指标体系等研究仍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基础管理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现象,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尽快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是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对于操作风险识别与度量的研究多从外部损失数据分布入手,而媒体报道和商业银行公开信息中的操
16、作风险损失数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且因统计口径、方式、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实证结果具有较大偏差。在度量方法方面多为概率估算方法,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如贝叶斯网络估计法只在理论上可行,实际运用效果在现阶段难以考证。此外,由于数据的缺乏,我国商业银行仍不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高级度量法的相关要求,未来的发展方向仍需要向高级度量法迈进。 虽然操作风险管理和计量研究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经明确将其作为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的一部分,因此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路程中将建立适用自身操作风险的量化技术,以尽可能准确的模型来计量操作风险。纵观国内外操作风险研究,国内相关研究明显滞后于国外,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创新的不断加速以及新技术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金融业将会面临日益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的事件冲击。因此国内学者应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和方法,深入把握操作风险的根源和形成机制,探寻适合我国实际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但由于目前我国存在着数据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各种方9法的精确程度,如何在严峻的数据缺乏形势下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风险计量模型,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研究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