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翠华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一些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0950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翠华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一些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翠华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一些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翠华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一些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翠华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一些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翠华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一些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翠华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一些思考摘 要: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查,适应需求变化,并创造需求,完善旅游形象,进一步改善风景区的品牌形象,促进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53-03 收稿日期:2013-08-17 作者简介:杨小玲(1979-) ,女,陕西宝鸡人,讲师,从事城市详细设计研究。 一、景区概况 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 23 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 132 米,面积 1 785 公顷。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

2、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得此名。自中国秦王朝起,就已是历代王朝选为皇家“上林苑” 、 “御花园”之地。秦始皇曾经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 渊源二千年来被人们视为三秦旅游胜地。 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 2001 年 3 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 11 个国家2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2002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 AAAA 级旅游区。公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 20 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 2

3、604 米,总面积 32 平方公里,是中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 、 “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 ,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 ,池水面积约 5 万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 1.旅游资源、景区空间设计。旅游资源观光价值评价:关中民俗博物院 27 分,广仁寺 34 分,曲江公园 19 分,翠华山 64 分。景区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1)内

4、部交通组织:1)模式单一(关中民俗博物院) ,模式与线路上的单一导致游客的审美疲劳。2)可识性较差(曲江公园) ,公园里没有路标和指示牌,行人不容易辨别方向。 (2)管理问题:1)内部清洁(曲江公园) ,公园内清洁员工过少。2)环保意识差(曲江公园) ,游人随意坐落、行走在草坪上。 2.吸引人群类型、数量、时段等。游客由于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收入、客源地、教育水平和闲暇时间不同,以及目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景区。关中民俗博物院对游客的教育水品和对关中历史的了解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客源绝大部分来自本地,且年龄较大,因此客源单一。3翠华山的客源绝大部分的年龄在 1845 岁,日游客量较大,而且易受气

5、候影响。 3.景区经济、环境、生态效益。景区本身具有较高的环境和生态效益,不仅能改善周边的环境,更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景区能带来更多的的经济效益。目前景区的经济效益已经处于颈瓶期,存在问题有景区市场太小,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可达性较好,但是资源丰富度较差,旅游服务设施较差,其规模与知名度不高,究其原因导致了市场过小。旅游资源有限,缺少新资源的开发。现有资源已经处于稳定发展期,没有突破点。目的地空间作用,如南五台与翠华山属于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关系,应合理协调作用,形成旅游地空间合作。 三、翠华山旅游开发研究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1.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产

6、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且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分类: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气象气候与自然景象、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 翠华山分为地文景观资源。 2.旅游资源利用价值评价。景观美学:吸引旅游者注意的首要因素,通过景观的独特性、功效性、宜人性及美学价值分析(翠华山是西北地区首家世界地质公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国家水利风景区有着宜人的休闲景点) 。 4观光价值:对旅游资源能够转化为观光型产品的内在属性评价(具有各种地质遗址,结合各种人工景观有着较强的发展潜力与观光吸引力) 。度假价值:对旅游资源能够转化为休闲度假型产品的内在属性评价

7、。气候与旅游舒适性,旅游季节性与适游期(景区位于秦岭山脉,海拔高,湿度相对西安市区较高,温度较低,夏季舒适性高,冬季较为寒冷,旅游吸引力季节性变化大) 。 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固定不变的稳定因子,部分可变的动态因子,不稳定的瞬时决策因子(可达性较好,已经开通了专门的公交线路,道路状况较好,景区的主要资源为自然资源,环境舒适度较好,空气质量好,安全性有待提高) 。 评价技术。 价值工程法,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 3.旅游资源定价。旅行费用法,享乐定价法,享乐旅行费用法。 4.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评价。旅游的机会谱:对一地的旅游资源,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开发为产品以及能够提供何种类型的产品进行评价。 翠华山

8、为准现代型游憩机会,开发还待发展。 资源产品关系模式:共生模式,提升模式,伴生模式。 5.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完善旅游活动行为结构;(2)人工整修重点风景资源和完善旅游活动行为结构;(3)配备接待服务设施和解决进出交通条件;(4)加强旅游形象宣传。 (二)旅游市场扩散 5旅游市场区域居民的收入与游力。 人们的收入水平与他们的出游力成正相关,出游高频假日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家庭月收入在 3 000 元以上的群体。 高收入水平的群体有着更多的时间,消费能力,文化需要。 不同区域差异决定了旅游者出游能力和购买能力的大小(西安地区的生活水平相对陕西其他地区比较高,人均收入较高,出游能力强,随着经济

9、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中产阶级的群体里,促进消费的增加) 。 旅游市场区域居民的闲暇时间与出游力。 节假日的增加和工作人时间的规范化的实行,增加了出游的机会。 假日时间的长短也影响旅游着的选择。 旅游市场区域居民的年龄与游力: 居民年龄与出游需求。年龄的不同,旅游的需求不同。中国的出游能力较强的年龄段集中在中年和青年,中国社会中年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最高。 城市居民的平均每月出游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基本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居民的年龄与游憩动机: 不同年龄组的市民出游的动机有较大的差异,都是以自然风光观赏为首要旅游动机。 体力较好的 2049 岁的人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年龄大的偏好文史类景

10、点。 文物古迹类景点,5059 岁选择上为首位。 6居民的年龄与消费: 3050 岁的中年游客的消费水平最高。 银发市场: 世界老年人口的增长趋势持续到 21 世纪,老年的市场有巨大潜力。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现在目的地的选择上二种倾向:具有安全便捷的条件,曾经涉足的地方,季节性较强;具有健身性的,文化层次较高。 职业与游力: 职业的不同,意味不同的收入,闲暇时间和教育程度的不同,旅游的倾向不同,偏好和需求也不同。 各种职业的人都把欣赏自然风景放在首位。 教育程度与出游力: 出游行为很大程度是一种精神消费,教育程度越高的需求量越大,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也可能是管理层的人较多

11、,提供了公费旅游的机会。家庭结构与出游力: 在国内,以家庭为单位的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家庭为组织方式的环城游憩带内的出游占市场全部的 40%以上。 家庭出游的决策往往由 2544 岁之间的妻子。 (三)旅游产品 目前,翠华山旅游产品大多为基于资源的观光益智旅游产品,其主要游览内容为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初级旅游消费产品。7按照国家标准旅游服务基础术语 (GB/T16766-1997)分类标准,翠华山风景名胜区包含大量初级开发的自然观光益智旅游产品和人文观光旅游产品。 (四)目的地品牌建设和营销 1.策划宗旨。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查,适应需求变化,

12、并创造需求,完善旅游形象,进一步改善风景区的品牌形象,促进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发现潜在市场,引导旅游消费。潜在市场是未来将出现的新的消费需求,如自驾车旅游、青少年专项旅游等是现在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3.市场定位策略。以第一、二圈层的游客市场为主体,以第三圈层的游客市场为辅助,大大提升第二圈层的游客比例,在继续发展扩大省内及周边市场的基础上迅速扩大西北及华中市场。在产品定位上,要超越观光游的起点,大力发展参与性及体验性旅游,发展中长期高消费产品。 4.营销思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旅游地本身,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类别市场的需求特征,努力完善旅游形象,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另一方面是制定对外营销策略,以多种方式扩大知名度、吸引游客。 旅游纪念品特色化,可设计各景区的卡通形象,制成各类纪念品,既能增加收益,又能起到推广品牌的效果。 四、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娱乐和旅游文化遗产,学术界对古代8中国的休闲、娱乐活动,包括皇室娱乐、士人娱乐、民间娱乐、老年人修身养性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中国人的休闲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最崇尚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与融合。但对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娱文化与现代科技和现代人的游憩需求结合起来,开发新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仍然需要更多努力。 责任编辑 魏 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