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项目管理一、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无论在哪个国家,信息技术应用都是高风险项目,失败的几率很大。有资料显示,在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政府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预期的 10%都达不到,大部分项目要经过修补才能达到原来的设想,有 1/3 的项目根本就是失败。而失败的原因根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方面出现问题,对需求缺乏计划和控制,项目执行和项目估算方面的问题。而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项目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几个方面。实施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有如下几个必要性: (一)能合理地安排项目进度,有效使用项目资源,确保项目按期
2、完成,降低成本 通过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结构、网络图、关键路径、资源平衡、资源优化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办法和技术使用,可提前制定出项目的任务组成,并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有效地利用资源,特别是关键资源和重点资源,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 (二)加强项目的团队合作,提高项目团队的战斗力 通过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团队合作等方法,可以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项目组成人员的工作士气和效率。 (三)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2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四)有效控制项目范围,增强项目的可控性 项目管理中设立范围控制,变更控制委员会和
3、控制系统,能有效降低项目范围变更对项目的影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五)有效地进行项目的知识积累 项目管理中强调项目结束时要进行总结,从而把项目经验转化为财富。 二、项目管理的市场化运作 (一)工程外包。省去建机房、买设备、增加专业人员的问题,把某些业务外包,以解决开展电子政务普遍存在的人才不足问题。 (二)工程监理。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实施监理制。 (三)工程建成后进行托管。信息化系统建成后。可采用托管的方式,解决养人、技术保障、后续升级改造等问题。 三、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盲目性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电子政务
4、要遵循需求导向、整合资源、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的原则。但是,不少领导干部对电子政务管理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单纯地认为电子政务是简单地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来处理“政务” ,因此易出现重网站建设、轻政务流程优化;重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轻系统更新和维护的弊端。二是认识不到电子政务建设3的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而忽略了因地、因事制宜发展电子政务的原则。这种错误认识极易造成大规模投资的浪费,容易导致“电子政绩工程” , “电子面子工程”的出现,给国家和纳税人造成严重损害。 (二)信息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管理 信息资源分散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瓶颈,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自成体
5、系,共享程度差,不能有效地进行结构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但由于个人知识水平、生存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社会成员中获取信息的渠道并不均衡,而是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信息富人可以有效地参与政治,而信息穷人则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处于社会政治的边缘,无法公平享受现代社会的公民权利和公共服务。 (三)信息基础设施较弱 发展电子政务,必须有配套的信息化网络及电子硬件设施。没有这些,电子政务也就缺少信息平台,无从发展。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信息网络化建设不完善、网络化程度不高问题,即使有网络的地方也存在传输速率低、信息传输效率低的问
6、题,存在电子设备的国产化程度不高,特别是高端电子大多依赖进口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投资网络建设,同时加强网络管理,必要时采取外包。 四、几点建议 (一)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处理者、是最大的信息技术用4户,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因此,加快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新设计和定位政府职能,重组政府部门,改进政府流程,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坚持统一窗口、实现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电子政务的工作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合理利用已有的服务网络 目前,我国手机和电视机的拥有量
7、已超过七亿部,远高于计算机的普及率,而且电话机、电视机简便易用,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高,因此,充分利用通讯公司已有的服务网络,以手机上网和网络电视作为电子化服务的有益补充,是缩小我国目前数字鸿沟差距,促进服务平等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从长远来说,普及基础教育和应用信息技术,扩大电子政务的网络覆盖面,降低电子政务的供给成本,使每个人都能用得上、用得起信息时代的公共资源是最终消除数字鸿沟的根本出路。 (三)努力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大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公共场所电子设施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搞好管理和维护,多建设一些便民的公共电子设施,使信息弱者能够平等地享有政府的信息资源;其次,要
8、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提高电子政务硬件设施的国产化水平;再次,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让企业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外,在财政投入上,中央应适当给予地方政府以支持,以缓解地方政府经费紧张的局面,地方政府也应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5(四)规范绩效考核体系 培训教育体系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及科学性,将直接影响政府的管理和运作。合理设置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权重,是保证绩效评估结论系统、全面地反映建设效果,提高绩效评估的权威地位,切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的重要基础。规范绩效考核要通过引入专业技术人才
9、,建立权威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地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专业严格规范的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要规范绩效考核,提高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水平和能力。这就要求政府要大力普及信息化基础知识,加大网络实用操作技术培训力度,利用社会资源,努力开辟社会化信息技术培训途径,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发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广泛技术基础并精通、适应电子政务建设、有政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 (五)加强宏观调控,平衡地区信息化水平 对信息化水平低的地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在财政上予以倾斜,从硬件基础设施上提高一些地区的信息化条件,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地区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阻力,平衡不同地区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缩小东西部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为支撑来带动信息化的发展,用已有的科技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