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三明南方林区生态条件特点与造林树种适生区的划分摘要:本文主要就针对三明南方林区生态条件特点与造林树种适生区的划分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分析。 关键词:生态条件;造林树种;适生区;三明南方林区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45-2 1 三明南方林区生态条件特点分析 1.1 气候本身存在极大地差异性 在所有的气象因素当中,对于树木而言,影响最大的无非是水湿度以及热量。但是造成热量形成地域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却是因为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纬度的不同。 对于福建省而言,其林区的纬度差距大约有 4 度左右,但是实际热量相关的水平差异与垂直差异相比,
2、却远远要小许多。比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 3121的 A 城,与位于北纬 2715的 B 城相比,两者之间的纬度差足有 46,但是两者的年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异只有 1.3。但是对于热量而言,其垂直差异即便是仅存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也可能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情况。本文主要针对清流县,下面为清流县地理情况概述:清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为 1583.4 小时。年平均气温 18.2,2年平均无霜期 300 天,平均降水量 1853.5 毫米。清流地势东、南、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倾斜。峰峦叠嶂,多半为侵蚀型中山、低山地形。全县平均海拔 350 米,海拔
3、千米以上山峰 21 座,赖坊大丰山棋盘峰海拔 1705.7米为最高点,系三明地区第二高山脉,沙芜洞口村海拔 250 米为最低点。清流县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特点。受季风环流影响,风向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秋冬季,尤其是冬季多西北风;春夏季,尤其是夏季多东南风。由于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热量收入较多,常受海洋上大量水汽调节,气候既温暖又湿润。年平均气温 18.2,最高气温 38.8,7 月最热;最低气温零下8.9,1 月最寒冷。平均年降水量 1853.5 毫米,日最大降水量 345.0 毫米,出现在 1994 年 5 月 2 日。56 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总
4、降水量的1/3 强,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1994 年 5 月 2 日,清流县遭遇特大洪涝。平均年日照时数 1583.4 小时,夏季昼长夜短,日照时间较长;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较短。 1.2 土壤的多样性 在林区土壤整个形成的过程中,一方面,地形通过水、光以及热进行再一次的分配,实现气候的决定,对植被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坡位以及坡度的不同,对物质移动方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在地形整个的形成过程中,其本身起着一定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整个林区的土壤呈现出了与平原土壤完全不一样的特点。就目前以实验地 A(如表 1)的实际资料,进行简单的叙述: 1.2.1 土壤类型的多样化 A
5、地的成土母质中 93.1%都是板页岩。虽3然对于成土母质而言,过于的单一,并且同样都属于黄棕壤地带中,但是其土壤的种类却是样式繁多,在分布上来讲,对于其垂直分布而言,黄棕壤一般情况下处于海拔 800m 以下的地势中,而 800m1500m 的范围内属于山地黄棕壤,当大于 1500m 时,一般为山地棕壤。在 A 地一共有五个土类,二十八个土属、十五个亚类、六十五个土种,在这其中包括有四种土类,十一个亚类、十五个土属以及三十个土种。 1.2.2 理化性质不同 在每一个土种之间,他们的理化性质截然不同,对于同一土种而言,其剖面的不同也会导致含量的差异。 1.2.3 土壤的分布零星 A 地的土壤类型虽
6、然不断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变化,但是在同样的海拔范围内,因为地形本身的复杂性,导致整个土属土种呈现不连续分布的情况;并且这些分散零星的土属,一部分在利用上是一样的,但是有一部分却存在极大地差异性。 2 林区立地条件类型确定以及适生区的划分分析 2.1 确定造林树种选择 对于生态因子分布图而言,其只能对各地实际立地条件进行反应,但是为了合理的划分造林种树的适生区,还必须对树种的实际生存条件以及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必须对某一种树种在某一指定的地区必需的条件进行判断,因为林区生态条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每一种树种的变形性,我们很难在书籍中找到相应的结论。就比如杉木,根据
7、相关的文献资料中提到的,其最适宜的环境为每一年的气温在1523范围内,每一年的降水量必须保持在 900mm 以上,相对湿度4保持在 80%以上。根据温度要求来看,A 地种植杉木必须安排在 400m 海拔以下,但是从现实来讲,其最适宜的海拔应该是在 800m1200m 的氛围内。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杉木本身的耐干旱性要远远低于耐寒性” 。但是在 A 地这个特殊的地势当中,杉木生存所需要的水湿以及热量条件并不能被同时满足,所以水湿条件较优的 800m1200m 的地带,每一年的生长量超过了 400m 以下的地理环境,但是如果超过了1200m,温度过低又成为了抑制杉木正常生长的最主要因素。
8、该结论在 A地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放在其他的地方,又不一定正确了,因为两地之间的生态因子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由此可以知道,只有针对树种在不同条件下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才能够得出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来。 如上文中所说的一样,每一年的降水量以及土壤的实际利用类型、海拔高度是影响林区立地条件的主要因素。所以,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对上述三种生长因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相应的生长情况,便能够对该树种需要的立地条件实际要求进行确定。根据这样的理论,A 地自从上个世纪末期便对二十八个不同的树种以及 382 株立地条件彼此不同的树种平均生长值进行测量;并且通过海拔高度,纵轴以及坡向来看,而横轴则
9、是通过土壤确定,通过这种方式对立地条件进行划分。最后则是根据实际生长以及生长平均量对每一个树种实际的适生条件进行确认。2.2 适合主要树种生活的区域 笔者在前段文章中已经把适合在山区县生长的主要树种以及这些树种对年降水量、海拔高度和土壤的5类型等要求做了简要分析,并且描绘出了生态因子的分布图,细致地体现了不同地方的年降水量、土壤类型以及海拔高度,所以,我们完全能够使用表:2 为每个主要的树种明确了适合生长的范围。有关适合主要树种生长区域的描述方式,按理说,某个树种适合生长的区域应该是满足其生态学特征所要求的年降水量、土壤类型以及海拔高度这三种因子组合而成的(下面的文章中称为“立地条件类型” )
10、 。但是,按照“立地条件类型”其分布的范围来讲,在平时的工作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立地条件类型”的分布界限的线条不仅绵长而且迂回曲折,线条通过的地域多为小地名,多数人缺乏了解。第二,是各村的行政界线与自然的分布界线不吻合。若是不按“村”为单位来划分界线,以后在组织实施上就会产生很大障碍。为了将以上两个问题解决掉,相关人员就需要将村作为单位为适合主要树种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 因为适生区主要通过类型差不多的村落逐渐而成,但是每一个村落本身的立地条件以及类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报告应用时,必须按照相应的适生区布局进行树的栽种、对整块地进行规划以及对生产计划进行编制。但是当
11、对某一树种的实际落地地点进行具体化时,必须绘制相应的类型分布界线的分布图作为主要的依据,并且对其内容进行一系列的补充性调查。 我们根据上述的方法,针对杉木适合的生态区做出划分: 根据上表中数据可知杉木的立地条件为:海拔 800m1200m 范围内,每年的降雨量为 900mm 以上,土壤相应的利用类型选为 1A。 我们从生态因子相应的分布图上可以获知,适合上述立地条件的村6落一共有六十个,占 A 地村落总数的 12%。 我们根据同样的办法,对其他树种的适生区进行确定如下表 3: 3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下面几点结论: 光、热、水、土等生态因子,在山区的空间分布,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
12、地貌的影响,其中地形地貌是主要的,特别是在一个县这种经纬跨度很小的范围内,情况更是如此。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双重的。在水平方向上,它造成同一地区不同方位的降雨量有所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它对水热条件同时发生显著作用,海拔升高,热量和蒸发量减少,降雨量和湿润度增加,由于地形多变,高低悬殊,致使山区小气候环境复杂,且垂直差异大于水平差异,地形对于土壤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种类的多样性、土壤分布的星散性以及同土种不同剖面养分含量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 程晓建,黎章矩,戴文圣.浙江省经济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9, (03). 2 程晓建,黎章矩,戴文圣,喻卫武,符庆功.香榧的生态习性及其适生条件J.林业科技开发,2009, (01). 3 李志刚.陕甘宁接壤区生态产业发展构想以生态农业为重点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 作者简介:林芳根(1966-) ,男,本科学历,就职于福建省清流林业局,从事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