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 要: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课题做了初步探讨。文章在结合十八大精神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层面来理解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点,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政策建议 Abstract:Harmonious society is a social state, social harmony is an essential attribut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
2、ristic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ifferent angle,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ighteen spiritual and social practice, point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the economic, social, ecol
3、ogical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people-oriented “ under the premise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ism; people-oriented; policy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 F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和谐社会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实现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一直在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4、。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 “和谐”便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是一个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 加快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社会和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不可动摇的原则。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要优先开发西部,大力促进中部崛起,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率先发展。 ”经济建设均衡协调发展是和谐
5、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是减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等方面量的指标,更包括产业、城乡、区域结构改善等方面质的指标,没有结构改善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不断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样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二)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让农民也
6、3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可见解决“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根本途径是城乡一体化。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农民群体处于社会最底层,数量庞大,加大“三农” 扶持力度,让农民富裕起来时扩大社会中间层的最有效途径,反映的是社会对公平的普遍诉求。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也要随之逐步实现。 (三)加强公平有序的分配格局。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情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怎么解决公平的问题。只有公平,才能创造和谐,没有公平,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构建和谐社
7、会必须确定合理地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合理的分配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格局。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按照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收益分配。对一些借助于权力、垄断和不平等竞争手段获取高收入的行业,有必要引进并完善竞争机制。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要确保各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线得到执行。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加强社会建设,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8、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4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百姓的日常生活,直接反映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状况,是社会发展最基础的必要条件,是关系执政党执政基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同时,还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
9、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 (二)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体制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意义。因此,加强社会建设,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在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上多下工夫。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
10、 (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5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必须把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以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改革增强教育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
11、距,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强化政府责任,优化资源配置,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三、统筹全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四位一体”扩展到“五位一体” ,即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调整也是为了实现理性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而且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没有人
12、与自然的和谐,就不会有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正如十八大所指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并针对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内容。 6四、结束语 从经济发展到政治文明,从文化繁荣到社会和谐再到生态文明,中国的发展正呈现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轨迹,党的十八大报告,展现了未来全面建成小康时一幅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因而,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不懈
13、努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十八大报告EB/OL. 2李小海.“辩证统一”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3耿明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诉求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4颜贇.以人为本理念的继承和实践J.法制与社会. 2011(19) 5周业友.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6王平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推进社会公正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03) 7段茂盛.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8姚莉.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J.江苏广播7电视大学学报. 2006(04) 9陈毅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公正的角度J.前沿. 2007(12) 10方政,刘英.多学科视角下“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