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社会资本和城市居民政治参与摘 要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从非政治社会互动中发展出政治后果,由自治组织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以及公民之间的信任对政治参与行为会产生影响。本论文通过对部分城市的政治参与状况进行定量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政治参与起到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政治参与 社会网络 公民信任 作者简介:罗婕,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138-02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人们参与政治的行为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影响政府决策与公共管理的行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原有的单
2、一公有制也被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结构所取代,居民的政治参与发生了新变化,但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现状却较少得到研究。近年来,社会资本概念引起了政治参与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代表人物是帕特南。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能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社会资本理论关注的社会群体,如家人朋友等强关系,也包括社区活动或宗教服务等组织或者其他休闲娱乐活动组织,会促进人们的政治参与。该理论强调两个要素:一是由自治组织等社团组织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另一个是公民之间的2互惠规范与信任。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从非政治社会互动中发展出政治后果。社会网络被认为可以发展出互惠规范与对他
3、人的信任,而信任被视为促进政治参与和政府绩效的核心要素,从而可以促进民主稳定。本论文以 8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政治参与现状,对社会资本是否对政治参与起作用进行探索。 二、研究设计与政治参与现状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来自 2009 年 7 月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 8 所高校共同完成的“中国八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经历调查” (JSNET2009) 。在 5720 个成功访问的对象中,男性占 45.8%,女性占 54.1%。从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的占 26.2%,高中到大专的占 53.4%,本科及以上的占 20.2%。从年龄分布
4、来看,0-30 岁得占 14.4%,31-40 的占 19.0%,41-50 的占 24.9%,51-60 的占 27.2%,61 岁以上的占 14.5%。 本项研究中调查问卷共列了 12 个项目,包括参加投票选举区人大代表,为您支持的区人大代表候选人拉票,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找单位领导,关心单位事业给单位提意见,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向政府部门投诉,向媒体表达对公众关心的问题的看法,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意见,在网络上参与讨论国内外重大事件,在网络上参与讨论本市的发展和事务,到政府相关部门或信访部门上访,到政府请愿讲理,到法院起诉政府或公安部门。各项目的选项按照利克特量表设计为“经常” 、 “较经常”
5、 、“一般” 、 “较少” 、 “很少” 、 “从未”这 6 个等级。 根据数据分析,发现通过单位领导维护自己的利益成了相当重要的3一条政治参与途径。多达 3.9%,7.4%的人经常或较经常的关心单位,给单位提意见,2.1%和 3.4%经常或较经常的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找单位领导。相反地,经常到政府部门上访,投诉,讲理,起诉政府部门的均不到5%。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化,通过网络发表言论的越来越多,经常或较经常的参与国内外和本市事务的有 1.1%和 1.7%,0.6%和 1.4%。 根据主成分法对 12 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经过最大方差法旋转,共有四个因子。为了研究结果显著,提取 9 个项目做为政治
6、参与因子,剔除参加投票选举区人大代表,为支持的区人大代表投票,在网络上参与讨论国内外重大事件。 通过因子分析,选取 Factor1 为政治参与的因子。人们选择单位为利益表达领域,一方面是因为单位对个人而言是一个熟人社会,另一方面,单位的制度和规定是个人所熟知的,单位人对制度的服从和依赖心理是共生的。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向政府部门投诉,都是同政府的直接接触,这是制度化政治参与,我国宪法和法律保证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向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意见,这些都是公民利益表达的有效途径。居民常在网络上参与讨论本市的发展和事务,网络参与是近来兴起的一种政治参与模式,随着互联网的使用人群的持续增
7、多,网民利用网络表达自己利益需求的行为越来越多,参与积极性也很高,而且这相比与现实中的发声而言,有更多的自由,少了制度上的约束。选取网络参与本市事务而不是国家事务的讨论,是因为前者更贴近生活,关乎日常工作和生活,可以直接和政府部门互动协商,国家事务中很少涉及全国民众的大讨论和征集意见,最近如节假日休几天等也4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意见,但总的来说,国家事务方面:一是制度方面没有保障;二是公民看不到直接的参与效应,这些直接影响了网民参与的积极性。然而,网络参与是现在和将来政治参与的大势所趋。 三、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这一部分将分析社会资本及其他因素对城市居民政治参与情况的影响。 第一,
8、居民的社会网络规模。本文用春节期间互相拜年、交往人数来测量社会交往规模。 第二,居民的社团参与情况。城市居民的职业具有多样性,本调查问卷采用了多层次的问题尽可能涉及到居民参加的社团。向被访者提出的问题包括您是否经常参加同乡、校友、战友聚会,居委/物业组织的活动,宗教聚会,兴趣群体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第三,居民关心公共事务情况。关心公共事务的界定范围主要是相对于私域范围内的权利而言的。向被访者提出的问题是对工作单位的事情、居住小区的事情、本市的事情、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关心程度。 第四,居民的社会信任。调查中,测量了被访者对家人、邻居、市场上的商人、外地人、居委会干部、政府、警察、医生、国内广播电
9、视报刊上的新闻、法官或法院、科学家、陌生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等不同对象的信任度。 测量居民的社会网络规模的 4 个变量归为一个因子,即网络规模因子。居民参与各种社团的 5 个变量归于一个因子,即社团参与因子。居民关心周边事物的 4 个变量归为一个因子,即关心公共事务因子。对于5居民的社会信任变量则被分为三个因子,第一个是特殊信任,对家人、对邻居的信任度;第二个是一般信任,对市场上的商人、对外地人、对陌生人、对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的信任度;第三个是公共信任,对居委会干部、对政府、对警察、对医生、对国内广播电视报刊上的新闻的、对法官和法院、对科学家的信任度。 在研究社会资本对政治参与的回归分析中,以城
10、市居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年龄的平方、受教育程度、构成社会资本的 6 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豍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公共信任因子不显著,其他自变量都对政治参与有显著性影响。说明对制度以及社会上一些职业的信任度高低,不会影响到居民政治参与程度。在信任因素部分,人们倾向于对自己切身打交道的人产生信任,以周围信任度的强弱来主导对政治参与程度。一般信任因子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程度是 14.4%,说明一般信任会大大影响一个地区居民的政治参与程度,一个居民的生活工作等公共环境等会影响他的政治参与程度。 四、讨论与结论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居民政治参与的情况以及社会资本等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可以看出,居民政治参与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通过单位维护个人利益,参与人大或政协等制度途径,直接上访等较为激烈的途径,还有最近新兴的网络参与。 本文探讨的社会资本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在理论上是起到积极作用的。这恰好证明公民社会资本的获得对其政治行为也是有很大影响的。6社会文化因素对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注重社会文化因素的各个方面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从而建立起更有活力更完善的公民社会,进而促进公民政治行为的理性化、成熟化,推动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