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小城镇建设与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工作摘要:根据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为纽带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趋势,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群众脱贫问题的重大举措,应结合城乡发展的实际,推进移民扶贫搬迁工作、促进现有乡镇建设发展,通过易地抚平搬迁实现农村人口的集中与整合等措施实施移民搬迁,能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和优化基础设施,逐步扩大村庄及小城镇规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拓宽经济发展门路,以城镇化建设吸引移民搬迁的良性循环,以此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关键词:小城镇;城镇化;扶贫;易地搬迁 中图分类号:F299.22
2、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委对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群众脱贫问题的重大举措,2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工程,是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的重要举措。 一、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
3、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庄数量多,分布广且规模小 大部分乡镇,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镇,而人口少,居住分散偏远,自然灾害频繁,经济落后。这些地区的农村大多规模较小,而且分散不集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 (二)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及监督 小城镇建设是关系到广大农村千秋万代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在实际建设中,规划往往指导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滞后于建设,小城镇建设布局混乱,建筑没有风格。二是规划起点低。有的乡镇把小城镇规划一些基本的基础设施、环境设施都没
4、有列入进去,使小城镇的整体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三是规划没有特色。多数小城镇都是在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工矿区、交通要道的基础上形成的。个别乡镇的小城镇规划不能很好的凸现其地方特色。四是规划监督执法不力。小城镇规划颁布以后,不是很好地按照规划执行,擅自改变和违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使规划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一种摆设。 (二)小城镇建设资金融合能力低 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移民搬迁的县本来财3政收入增较低,用于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金融部门又紧缩银根,大额贷款难度加大,招商引资步伐慢,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致使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普窄,资金缺口极大。好多乡镇都是农业乡镇,没有乡
5、镇企业,靠当地财政资金积累远远不够满足小城镇建设发展需要。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小城镇发展步伐。 (三)小城镇缺乏重点产业支撑 产业强力支撑是小城镇发展壮大的前提。大部分乡镇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产值低。农业龙头企业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土地不能向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快速转移。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农民进入小城镇就业是一大难题。因此,大多数农民还不能离开土地,离开农村。有的乡镇近几年也加大了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但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再加上新上项目发展壮大需要一定周期,远水不止近渴,因此产业对小城镇建设支撑力较弱。 (四)小城镇人口数量少,聚集辐射能力不强 小城镇本应是当地政治文化中心,但事实上一些小城镇只
6、是一个政治中心,经济文化方面不尽人意。个别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到位,服务功能较弱。个别乡镇教育,医疗等条件差。这些小城镇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不突出,对广大的农村及外界的吸引力不强,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城镇化水平低。 二、农村城镇化的思路 城镇是聚集一定数量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的特定空间,城镇化则是三者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4口;农业劳动力不断转变为非农业劳动力;第一产业人口流向第二、三产业,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发展。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和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首先应该是农村人口城镇化。农村人口城镇化即大量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
7、,但这种转移必须是农民自觉自愿的,为此我们应考察一下城镇和农村的拉力与推力问题。 从城镇的拉力方面看,城镇的就业机会多,预期收入高,还有生活的自由度较高,医疗条件较好,交通便捷,子女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有丰富的文化生活等。农村地区生活相对贫困、就业机会少、教育资源缺乏、医疗条件低劣、文化生活贫乏,这些都导致了年轻人纷纷往城里跑。 由此可见,要加速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从而加速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就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城镇方面应增大其拉力减小其推力,二是加快实施平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增大其对城镇建设的推力。 三、农村城镇化与移民扶贫搬迁 (一)加快现有城镇建设,增强辐射力,促进移民扶贫搬
8、迁 1、加快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 一些省会城市作为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毫无疑问,但是这些城市之间的绝对距离仍然比较遥远,没有形成群体效益,省会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依然没有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即区域中心城市的拉力不足。为此应加快建设作为联系省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纽带的二级中心城市,5形成一级中心省会城市二级地区中心城市县乡村经济互动发展的局面,完善和强化二级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构筑城市经济圈,以增大其容纳人口的能力;同时二级中心城市还应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社会治安环境,缓减交通拥挤,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改善人居环境和质量,以此来吸引人,挽留人,即减小城镇的推力,从而扩展人口规模,发挥人口聚集规
9、模效应,加速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 2、加快区域县城建设 县城,是一个县域内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县域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选,其对农村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最直接、最显著,也就是对农村人口的推拉作用最直接、最显著。所以加速偏远地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重点应做大做强县城经济,发达的县城经济不仅能推动居住、消费等功能的建设,而且可以带动县城就业和县城环境建设,增强县城对农村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重点把县政府所在镇建设好,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县域经济,一定要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发挥特长,办好做强县城支柱特色产业。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农村产业及专业合作组织,活跃乡镇经济,
10、为乡镇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就业机会,以聚集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进而加速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 (二)积极推进易地抚平搬迁,促进小城镇建设 1、推进移民扶贫搬迁工作、促进现有乡镇建设发展 农村人口城镇化可以向大城市转移,也可以向小城市转移,还可以向产业特色突出、引领作用显著、辐射功能较强的乡镇转移,并且这是6转移距离最短、转移成本最低的人口转移方式。目前西部地区的建制镇即乡镇,虽然数量偏少,但分布均匀,只要做大做强这些乡镇,其辐射力可以遍及周边地区。按照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要求,加大对乡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建立起城乡统筹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环
11、境保护、通讯设施、娱乐教育、卫生保健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此来增大乡镇的拉力,促进农村人口快速地城镇化转移;加快现行户籍、土地流转、社会保险、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为农村人口有序快速地城镇化转移扫清障碍。 2、通过易地抚平搬迁实现农村人口的集中与整合 农村地区受限于地质地貌条件,人口居住分散不集中。这样一个农业人口比重大且居住分散的地区,仅仅靠做大做强城镇的拉力来实现城镇化目标,显然是不够的,应当以县城安置、乡镇安置、园区安置、新型农村社区安置为主,就近安置、插花安置、自主分散安置为补充的安置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向县城、乡镇、园区、新型农村社区集中。 3、移民扶贫搬迁可以提高当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
12、而不增加生活费用,有利于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扶贫搬迁并不一定要农民集体住楼房,只是将农民集中在某一宜居区域集中居住生活,针对搬迁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他们仍然可以拥有自家的小院,同时配套建设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搬迁贫困群众从原先的简易土屋搬迁到宽敞明亮的砖房,居住环境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彻底解决贫困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差等实际问题,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7易地移民扶贫搬迁时大部分农民会选择移居城镇,人的正常选择心理是就高不就低,略有条件的农户很有可能会选择城镇,加速了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 四、结语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为移民进城提供了条件,移民进城又会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良性互动的效应正在显现。通过实施移民搬迁,能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和优化基础设施,逐步扩大村庄及小城镇规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拓宽经济发展门路,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以移民搬迁拉动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建设吸引移民搬迁的良性循环,以此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