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感情教育缺失问题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7258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感情教育缺失问题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少年感情教育缺失问题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少年感情教育缺失问题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少年感情教育缺失问题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少年感情教育缺失问题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青少年感情教育缺失问题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摘 要:感情在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完善青少年的情感世,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目前,对于青少年的感情投入可谓是方方面面的,但有的时候却收效甚微。关键是青少年感情缺失问题的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因此,针对青少年在感情教育的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学校、家长、教师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有效地解决,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才能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办好人民的教育事业。 关键词:青少年;感情教育;缺失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

2、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41-03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 一、令人担忧的情感教育缺失 (一)家庭教育不当导致青少年问题多 1.教育不当,独生子女问题多 独生子女的弱点一方面来自“独生”本身,另一方面来自于“独生”导致父母出现的教养态度偏差和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在教育方面容易出现以下失误:如过分满足独生子女自私任性的根本原因;过分关注2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来源;缺乏纪律性内心无善恶的界线;被孩子控制放纵孩子的行为,等等。 2.父母对子女粗暴行为导致问题增多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

3、有上升的趋势,犯罪多为抢劫,且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透过一些案例不难发现,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占到一定的比例。未成年人犯罪的上升给家长和学校敲响了警钟。 3.家庭缺少父母之爱的留守儿童问题较多 父母为了生活或生存,既不能够轻易的离开工作,也不能轻易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去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尽管不少儿童在艰苦的环境中独立自主,成为品学兼优的优秀的好孩子,但从全国调研情况看,留守儿童成长中的“五缺”现象尤为突出。即心理缺“疏” ;学习缺“导” ;安全缺“护” ;亲情缺“慰” ;生活缺“助” 。 (二)教育的畸形化问题依然存在 1.

4、大学师生之间关系缺少必要的沟通 沟通从“心灵”开始,要与学生有良好和密切的沟通,首先要扫除学生的“畏师”心理。教育中如何能够让学生主动起来,积极起来,勇敢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至关重要的。 2.教师与学生沟通,更是传授学生待人接物之道的必需 古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表明,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授业) ,更重要的是要“传道” ,即传授待人接3物之道理和方法。可是,由于知识和信息的大膨胀,几十年来的教育思想却偏于教师的“授业” ,而忽视了“传道” ,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是不正常的,因为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治学与做人的道理和

5、态度却可能使其终生受益。 3.中小学的教育依然被升学率所“绑架” 事实上,在学生看来,学校的沟通效率相当低下。学生习惯于在微博揭示问题、表达观念,并要求及时地互动沟通, “而不是通过学代会的方式,一个问题要沟通一两年” 。而那些表达心声的微博,转发总会成千上万。 (三) “问题学生”的问题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所占比例虽小,但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二、 教育感情投入缺失的归因分析 (一) “严师出高徒”的曲解 “教鞭” 、 “戒尺”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教育工具和教

6、育手段,是强为印记的符号与标志。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 “教鞭” 、 “戒尺”或许已销声匿迹,但它给教育留下了一个恶劣的遗产,使现代教育深深留下了“强为”的印记。 “严师出高徒”是中国千百年来关于教育的至理名言,至今仍受到家长、教师的推崇。 “严师”或许原本是出于教师的一种爱,但学生并未能真正的体会到这种爱,学生感受更多的是严师的冷酷与无4情,再加上许多家长对教师的“严厉”又持赞许态度,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孤离。学生在学校面对的是教师的训斥、教师的严厉,回到家面对的又是和教师站在同一战线的家长,他们的精神世界难免空虚,他们的心灵找不到支点,在家要按家长模式去成龙成凤,在校要按教师设定的

7、题海去浮游,这种哺育比填鸭还厉害。教师和家长的双管齐下,使学生宁愿把自己封闭,与教师和家长进行隔离,这无疑影响着学生健康情感的生成与发展,影响着我国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唯理智教育限制情感教育生存空间的影响 长期以来,理性主义居主导地位,情感作为欲望、非理性主义的代名词,被置于人类生活的边缘,甚至遭遇众多哲学家的贬抑。在理性主义者眼中,情感是需要以理性之鞭驱赶的奴隶,主张以理智征服情感。19 世纪后期,理性的过度膨胀使理性脱离人性,导致了对理性主义的批判、非理性主义兴起。非理性主义把人的情感、意志等放到了重要地位,但由于长期受理性主义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理性主义仍然制约着人的思维方

8、式与结果,人们的思维很难跳出理性主义的怪圈,情感还是掩映在理性的光环之下,服从于理性。 受理性至上的影响,教育也蒙上了浓重的理性主义色彩,科学理性侵袭到教育之中,把教育的生活世界变成了纯粹的科学世界、符号世界、书本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儿童获得的不是生命的发展,而是外在于生命的知识,儿童淹没在知识的海洋, “以苦作舟” ,丧失了对生活的兴趣和生命的意义,儿童完整的生命被肢解,生命变成了理性的存在,人因此也成为单向度的人。教育并非使儿童“成人”的教育,而是“成圣”5的教育,是异化生命的教育,教育没有把儿童当做人、当做生命而看待,儿童生命中特有的自由、灵性和创造性被划一的教育制度、刚性的规则,被技术

9、化、程式化的教学所限制、所摧残。教育过程不再是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过程,而是机械化的大机器生产制造着一个个分毫不差的合格产品的过程。 (三)感情投入教育本身的难度 感情教育中,情感教育在传统的教育框架中有着悠远的历史,但自教育学走向科学化之后,教育学的所有基本概念都几乎要到实验心理学中寻找根据,实验心理学对情绪的研究也是步履蹒跚。西方情绪理论对人类基本情绪研究较多,对人所特有的情绪情感研究少,对情绪的外显行为研究较多,对情绪的内在感受研究少,对幼小儿童情绪研究多,对成人的社会化情操的发展过程研究少。这一研究格局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发展。 在具体的情感教育实践中,由于人外部表情具有可控性、伪装性、

10、多变性,人的内部体验具有隐秘性、独特性,因而教育者很难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作真实的测量、记录和评价。情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每一个具体的情感教育任务的实现都与教育内容、情境、个人目的、个人经验、个人需要和教师的人格特征息息相关,它还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它们之间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相互影响的机制大量的还未揭示出来,再加上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情感发展变化的缓慢性与复杂性等等,都是我国情感教育发展步履维艰的原因。 (四)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还未摆正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6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

11、展,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现实教育过于重视人适应现代性发展的需求,教育的现实与教育的口号有距离,教育的行动与教育的目标相脱离,素质教育喊得虽响,实践中的升学教育却依然如故。教师教学还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教育内容仍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对学生的教学也是采用统一的进度与需求。 目前,情感教育虽已吸引了众多教师的眼球,引起了许多教师的关注,但在其具体实施中,情感教育仍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巩固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和途径,并未真正的渗入到学生的心灵,学生还是以单面人的形象而存在,其内心的情感还是处于他们生活的边缘。另外,教育者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有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只

12、适用于包含情感因素的人文学科,理科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无能为力;也有的教师摆上“天地君亲师”的高位,认为师道尊严不可侵犯,学生只有俯首听师训的份儿。很明显,教师在他们的教学中还没有真正的领悟和实施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他们教学中的位置还未摆正。 三、应对感情缺失出现问题的策略 如何在学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存和生活,提高非智力的情商,是我们教育者应该重视的一项育人工程。为此,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应极力倡导“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的道德准则 学生从进校的那天起(不管他是哪个阶段,不管他曾经在什么地方,7受过何种教育) ,就要在学生面前竖立一根

13、道德标杆人不能“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 。不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遇到任何问题,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唯一道德准则。 “诚实、守信、宽容、理解、助人为乐”,这是在学生时代必须培养的重要的道德特征。在每一次班会,每一种活动,每一节课堂,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有意识地去培养、锻炼,不断地强化这种特征,使之内化为人的一种素质和修养,成为他们的做人之道。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将“责任感”和“义务感”确立为学生内化的行动指南 人活着是有责任的。不管是作为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社会人,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一份责任,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只知道向别人索取“

14、我要的东西”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思维方式上“以我为圆心,以我的需要为半径画圆” ,很少去考虑该给别人什么,以至很多老师感慨, “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好教了” 。但我们现在的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公民,如果他们不知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严重的道德缺失。这种道德缺失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这种道德缺失也会影响他的人生发展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培养作为我们教育的出发点。教师要尽量与学生一起,创设一种祥和、宁静、溢满激情的班级精神环境,让学生从心底里感到,最值得珍贵的是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要让他们为自己的班级、学

15、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让他们乐于为他人服务、为班级服务,让他们体验为他人创造美好和幸福的乐趣,让他们感到8“为他人创造美好和幸福是一种精神需要” ,将学生个体、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建立在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并感受到自己对父母、同学、老师、班级、社会应尽的职责。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师首先是要将责任感和义务感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言传身教,疏导教育,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学生感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自己和对他人采用双重道德标准,甚至表现出对教育的冷漠(对学生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管不问) ,会导致学生出现人格分裂。这样的教育是可怕的

16、。 (三)全面渗透人文思想理念 大学生学习阶段,在不影响专业课程的前提下,利用教学计划内课时或选修课,给学生灌输做人的思想和理念;多举办人文方面的讲座,举办讲座的作用不仅在于听过讲座后所获得的积极影响,校园内关于讲座宣传的海报本身就是对人文精神的传递;专业教学也不能忽略人文素养的引导;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传统文化对于真善美的表述和引导会起到特殊的效用,现在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高职高专学生,对于传统的继承力十分脆弱,价值观渐渐向功利化方向倾斜,快餐文化盛行,做事能力有余,做人根基不深,需要传统文化的介入使其“君子慎其独也” 、使其“善养吾浩然之气”等。 (四)各界不断灌输“爱”是人

17、类共同美好的语言 疏导人类是“善良” “互爱”的本性。用普通的人来到世间,就承担着对家庭、对父母、对集体、对他人的爱及责任的道理等,由浅入深灌输将来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产生“爱”心的理性与感性认识。不断9引导学生知道爱什么,为什么要爱。 (五)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会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他们十分自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尤其是班主任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

18、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事后见了老师横眉冷对,老师说东他偏往西。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而且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关系十分紧张。 (六)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教育学生扬长避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很重要,利用其“闪光点”更重要。我们可尝试抓住问题学生的一个“闪光点”进行赞扬,使他们感到温暖,使他们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想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就要时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对待他们要一视同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里

19、的工作要多听他们的意见,大胆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对诱使问题学生产生错误行为的消极因素,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采取与外部不良诱因隔绝以免故态萌发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通过消除他们不合理的欲望和不正当的行为习惯、端正思想10动机、培养良好文明素质等来加以消除。利用积极因素,消除消极诱因,防微杜渐。 (七)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活动 由于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看问题片面、容易过激,他们犯点小错误、违反纪律是在所难免的。当问题出现后,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我们要采取正面教育、积极疏导的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要变当众批评为促膝谈心,或轻言细语,或声情并茂,

20、或暴风骤雨,要因情而定、因人而定,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慑力,变说教一大堆为跟踪督促指导,防治结合,防患于未然。 总之, “教育还能留下什么”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深思。至于学校、家长、教师对青少年的教育,也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有效地解决,我们才能更好的实施教育,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办好我们的教育事业。 Attribu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problems of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lack REN Dong-fang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450006,China) Abstract:Emo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fe and work,and it is the bridge between the contact with people. Improve the adolescent emotional world,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education,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purpo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