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柞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探讨摘要:柞树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柞树常见病害、虫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柞树;病害;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8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柞树白粉病 1.1 分布与危害 白粉病广泛分布于各柞树生长区,主要危害当年生幼枝。病菌以吸器吸取柞树的养分,致使柞树叶片发育逐渐停顿,叶质硬化,并转为褐色。被侵染的幼枝往往不能木质化而易遭受冻害。 1.2 病症 此病初期在叶面上呈现淡绿色不规整的小斑点,随着病势的发展,病部逐渐扩大,其颜色也随之变浅,
2、病部变成白色的小斑点,病叶表面很快就出现白粉,粉斑初期为圆形,而后连成片,蔓延整个叶面。发病严重时柞树叶呈萎缩、卷曲、干枯状态,病菌并随枯叶落地或附在枝梢顶端部位进入越冬态。 1.3 病原 柞树白粉病病原菌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 ,核菌纲(Pyrenomycetes) ,白粉菌目(Erysiphales) ,白粉菌科(Erysiphaceae) 2,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的粉状叉丝壳菌( Microsphaera alphitoides Griffon Maubl)。闭囊壳直径 78 170m,成熟的闭囊壳为赤褐或黑褐色,表面龟裂状,壳缘着生 6 25 根附属丝。闭
3、囊壳内有子囊 422 个,卵形,无色透明,大小 43 83m26 55m,每个子囊内生 48 个椭圆形子囊孢子,无色透明。 1.4 发病规律 柞树白粉病在东北地区发病期为 710 月。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白粉病菌侵染。子囊孢子发芽的适宜相对湿度在 8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 60%时不发芽。蒙古栎、辽东栎及槲发病较重,麻栎则发病较轻;在同一树种中,13 年生的幼树及发芽后 30d 内的嫩叶发病重;成年柞树及生长 45d 以上的老叶发病轻;地势低洼、窝风闷热、杂草丛生的柞园发病较重。病害常因低氮高钾而减轻,受磷的影响较小,硼、硅、铜、锰等微量元素能减轻病害。 1.5 防治方法 (1) 杜绝病
4、原 在春季柞树落叶后,要及时清除场地内的病叶、并剪除病枝,然后集中焚烧,杜绝病原,防止翌年的病原菌初次侵染。密度要合理,利于形成通风透光的格局,即有利于柞树的生长发育,又可避免病原菌的侵染。除此之外,要加强对低洼地和平地柞树的管护工作,要清除地面杂草,加大阳光辐射面积,降低场地内的湿度; (2) 药剂防治 6 月中旬(柞蚕二化一放收蚁之前)采用 2% 的硫酸钾,或 5%的多硫3化钡液喷洒柞树叶面,可有效地抑制病菌的蔓延。也可采用 50%霉锈净,或 45%甲菌定 10002000 倍液对柞树叶面喷雾防治,可有效地防治白粉病的发生,残效期分别为 1821d、1519d,对柞树不产生药害,对饲养柞蚕
5、幼虫无不良影响。 二、柞树锈病 2.1 分布与危害 柞树锈病又称松栎锈病、松栎柱锈病、松瘤锈病等,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危害壳斗科和松属二针及三针类树种,以壳斗科的麻栎、栓皮栎发病最重。 2.2 病症 5 月份在幼嫩柞叶的背面出现黄色小点,即病菌的粉状夏孢子堆,叶的正面相应部位色泽较正常稍淡。7 月至 10 月,在夏孢子堆中或周围生出褐色至黑褐色、稍曲或卷曲的毛状物,即冬孢子柱,柞叶可变黄枯状。2.3 病原 柞树锈病病原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ina),冬孢纲(Teliomycetes),锈菌目(Uredinales),栅锈菌
6、科(Melampsoraceae),柱锈菌属(Cronartium)的栎柱锈菌,是全孢型专性转主寄生菌,其性孢子和锈孢子生于松属植物枝干的木瘤中,夏孢子和冬孢子生于壳斗科植物的叶片上。性子器扁平,近无色。性孢子无色,梨形。锈子器泡状,散生或聚生,成熟时放出桔黄色粉状锈孢子。锈孢子串生,卵形或椭圆4形,鲜黄色。夏孢子堆黄色,半球状。夏孢子倒卵形或近球形,鲜黄色,外壁无色有刺,大小 1828m1420m。冬孢子柱毛状,褐色。冬孢子褐色,长椭圆形,大小为 2870m1422m。冬孢子成熟后即可萌发,产生无色透明的卵形担子孢子。 2.4 发病规律 本病菌为转主寄生菌,柞树和松树混生易于发病,4 月下旬
7、至 5 月上旬侵染柞树,8、9 月份侵染松树。该病主要危害幼嫩枝叶,在伐条更新的柞林中发病较重。夏秋季气温低、湿度大时易发病,在郁闭潮湿处发病较重。 2.5 防治方法 一是在柞树锈病易发病区,不营造松、栎混交林,两树种至少要相距 5 km。二是在冬季要清除柞林中的枯枝落叶,在生长季节要剪除染病枝叶,集中烧毁;在春季锈孢子器尚未成熟之前,伐除松树上的病瘤枝条及病重株,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扩散。三是及时修剪,保持适当疏密度,使柞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四是春季发芽前或发病时,喷施波美 0.30.5 度的石硫合剂,或 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等,可连续施用 23 次;对转生寄主,可在 3
8、 月上中旬喷施波美 35 度的石硫合剂 12 次,树干上可施用 0.025% 0.050%的放线菌酮液。 三、柞树煤污病 3.1 分布与危害 柞树煤污病多分布在我国黑龙江省地区,这种病害受病菌侵染后, 因失去光合作用,树体不能积累营养物质, 影响到柞树整株的生长发育, 5导致柞树叶质下降, 使养蚕工作受到影响 3.2 病症 病原菌多发生在叶面,主要危害叶、叶托、花、芽,严重时也危及到大小枝条。在发病部位散生浅黑色小斑点,并随病势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类似煤烟、铅灰物状增多,在叶面连成片,呈黑色煤灰污染状,导致柞叶失去光合作用,造成叶质下降。 3.3 病原 病原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Deute
9、romycotina)煤污菌属。在有性发生时期不易见到的病原菌其无性世代也常发生,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烟霉菌属。 3.4 发病规律 由于养蚕场地柞树密度大,通风不良,光照差,场地土壤瘠薄,场地湿度大,导致柞树生长发育不良,增加了诱发此病的因素。除此之外,柞树本身代谢功能失调,容易产生含糖的分泌物,促使煤污病菌滋生导致发病。另外,蚜虫、介壳虫在柞树上取食后的排泄物和其他分泌物也容易诱发煤污病菌寄生营养,导致柞树叶发病。 3.5 防治方法 (1)蚜虫防治 可采用 40% 氧化乐果 1000 倍液、80% 敌敌畏 1500 倍液、70% 灭蚜松 1000 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10、。 (2)介壳虫防治 可选用 40% 氧化乐果 1000 倍液;50% 马拉硫磷 1500 倍液;50% 敌6敌畏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3)剪除病枝 发现病枝及时剪除,集中焚烧,杜绝病原。 (4)加强管理 适当疏芽,减少枝条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场地湿度,有利于柞叶的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促进柞树的生长发育。 四、天牛的危害 4.1 天牛的危害情况 由于栗山天牛的危害,致使林分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受损,森林生态功能降低,严重影响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了难以估量的间接经济损失。 4.2 天牛的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 皆伐改造是消灭虫源地,控制扩散蔓延,提高成过熟林利用价值的
11、有效措施。其措施是,对受害中、重程度的成过熟林分予以皆伐,并立即栽植落叶松、柏树、云杉等不侵染栗山天牛树种还林,或以柞树伐根自然萌芽更新。皆伐改造要分期分批采取带状或块状皆伐,皆伐后及时更新造林。对 50 年生以下的天然柞树林要以萌芽更新为主, 50 年生以上的要以人工造林为主,连续抚育 35 年,确保成活,尽快成林。 (2)生物防治 花绒坚甲( Dastarcus longulus Sharp) 是天牛类的重要寄生性昆虫天敌,营体外寄生。花绒坚甲一年 12 代,以成虫越冬,翌年 4 月开7始活动,以幼虫寄生栗山天牛。5 月上旬第 1 代幼虫开始寄生,6 月中旬为寄生高峰期,7 月中、下旬为第
12、 2 代寄生高峰期。花绒坚甲林间自然寄生率平均为 47.6%,寄生率比较高。对栗山天牛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结束语 为了保护柞树, 充分利用资源, 发展柞蚕生产, 我们从 1977 年开展柞树白粉病的研究工作, 在病原菌的生物学和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结果,并在今后的时间内,对柞树出现的各类病害进行了分别的防治,充分的保护柞树生长。 参考文献: 1吴佩玉.柞树白粉病传染规律及防治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1(12). 2夏润玺.柞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蚕业,2013(02). 3沈毛弟.柞树叶部主要病害防治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9(04). 4王秉义, 黄鹤.蚕场柞树冻害调查与预防J.蚕业生产,2008(10). 5姜磊.抚顺地区柞树栗山天牛的发生与防治J.辽宁农业科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