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宁边村苗族花山节的族群性表达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2409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昭通市宁边村苗族花山节的族群性表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昭通市宁边村苗族花山节的族群性表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昭通市宁边村苗族花山节的族群性表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昭通市宁边村苗族花山节的族群性表达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昭通市宁边村苗族花山节的族群性表达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昭通市宁边村苗族花山节的族群性表达研究【摘 要】本文对昭通市宁边村苗族花山节的研究有助于掌握苗族族群性表达的特定内涵和阐释特定族群的社会文化涵义,为特定族群的宏观社会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宁边村的苗族社会单位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我国苗族族群状况的特点,以此作为在其他少数民族社区或村庄调查时的比较材料和参考指南,为民族理论教育和实际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族群理论;族群性表达;社会文化内涵;花山节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族群理论在 20 世纪 60 年代成为西方学界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多数学者普遍认同主观认同理论,即族群建立在主观认同的基础上,蕴含于

2、主观的文化构建。由于族群边界的存在,才使族群得以形成与维系。拉若认为,客观的文化特征是区分族群的标志。布洛姆伊(Bromley)认为组群内的要素包括共同的地域及族称、共同的文化特征、共同的心理素质等。巴斯主在 1969 年出版的族群与边界 ,标志着族群概念中主观认同论的体系化论述。该书认为,族群主要是由族群边界形成与维持,其成员的文化特征、体质特征并非主要成因。族群概念的核心内容是自我认定和建构;而族群的边界通常是指具有情境性与建构性的社会边界。只有在不同族群之间产生联系时,族群边界才有存在的必要性。 2我国学界对族群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对族群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学术界一致

3、认为,与“民族”一词的政治倾向相比, “族群”概念更强调文化性倾向,族群建立和区分的基础在于文化上的自我认同。马戎先生认为,族群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途径,即撇开民族问题的政治因素,只看重文化因素,将民族问题文化化,并将其作为族群的重要特征。孙九霞认为同一个族群的人具有共同的文化和渊源,并且由此产生主观上的自我认同,这也是将一个族群与其他群体相区分的重要依据。认为族群的定义范畴比较广泛,可以适用于民族范围内的研究,也可以适用于民族的下位集团“民系” ,甚至适用于民族涵义的外延。徐杰舜认为族群首先是一个社会实体,并且认同某种社会文化要素,并在面对其他社会群体时,能够产生“自觉为我”的意识。 2.苗族

4、花山节的起源与演变 昭通市宁边村是苗族聚居地之一,花山节作为苗族传统文化节日,千百年来在苗族同胞中广泛传承。近年来,随着昭通市旅游文化节的举办,花山节的文化内涵被进一步发展光大。花山节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节日渊源与一个动人的战争传说紧密相关,该历史传说被苗族同胞共同认可,成为苗族精神的起源与载体。相传古时候苗族有个王者叫蒙蚩尤,他的儿女们骁勇善战,武艺高强而且能歌善舞。但不幸的是,儿女们在一次惨烈的战役中全部阵亡,殉难日是腊月十六。为了祭奠殉难的儿女和将士,蒙蚩尤规定每年在腊月十六立花杆,把祭奠仪式安排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二到初六这四天时间。通过立花杆和祭祀仪式,表达了苗族同胞对英雄的崇拜与纪念。

5、经过千百年流传,该祭祀活动演变成为苗族的3传统节日花山节。 花山节的历史传说作为苗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在千百年间得到族内人的广泛认同,成为苗族特有的的标志性文化之一,这种共同的历史记忆导致的族群认同,构成了苗族族群形成的根基,成为苗族与其他族群相区分的重要标志之一。花山节的文化起源,是苗族人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增强了苗族人的族群凝聚力,体现了苗族特有的文化表达。 3.宁边村花山节族群性研究 根据国内民俗学家对花山节文化内容的研究,花山节这一苗族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苗族祭祀、芦笙舞以及斗牛、武术等民间传统活动,独具苗族特色,展示了苗族独特的族群文化特征。花山节所包含的祭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

6、文化、婚俗文化等表现文化,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族群的重要文化活动。花山节本身所体现的族群性表达,已经作为苗族特有的族群烙印,在苗族人意识当中形成,成为苗族文化的象征。 花山节的表现文化,包括祭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婚俗文化,这些都是识别苗族族群的重要文化标志。这四个方面的文化表现都在族群性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花山节独特的族群表现文化,是苗族文化和族群性表达的集中体现,也是苗族族群性表达的重要媒介,成为苗族与其他族群的区分标志。 3.1 花山节是苗族同胞遵从祖先习俗,传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宁边村苗族同胞在花山节中举行祭祀仪式,祭奠苗族战争英雄,凭4吊苗族祖先,祈求先祖保佑族人

7、,祈求五谷丰登。这种传统的祭祀所体现的苗族文化与精神寄托,体现了苗族人的信仰与淳朴感情,是苗族人对祖先与文化渊源的自觉认同,是苗族族群性表达的重要体现之一。苗族人通过花山节这一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举办,把苗族的文化习俗一代代传承下去,保留了苗族族群文化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苗族的祭祀仪式,源于苗族共同的祖先、历史和文化渊源,是苗族族群得以保留下去的精神支柱,是族群凝聚力的粘合剂。由于苗族族群对花山节的历史渊源广泛认同,这种古老的祭祀仪式才会保留下来,薪火传承,成为苗族族群性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花山节是苗族的服饰文化的重要体现 宁边村苗族人在花山节这一重要的风俗节日中穿着苗族服装,民族特色

8、明显。因此,花山节是苗族的服饰文化的重要体现,是苗族族群性的独特写照。在花山节中,苗族服饰文化是除了祭祀、歌舞、婚俗以外最重要的苗族族群文化的重要体现。花山节成为苗族族群性表达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苗族女性的服饰更是苗族族群性表达的极为鲜明的表现文化。宁边村花山节的苗族妇女所穿的节日服饰工艺独特,采用传统的蜡染和刺绣手法,做工精美,民族特色鲜明,服饰本身就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涵义。宁边村境内的苗族妇女服饰上的线条、图案、色彩,代表着苗族的日常生产生活、居住地状况以及苗族的迁徙历史。花山节的服饰文化,正是以地区性服饰作为保存族群文化和族群区分的显著标志。 3.3 花山节是苗族歌舞文化的集中体现 宁边村境

9、内的苗族花山节中歌舞活动也是族群性表达的一大亮点。歌舞是花山节的节日活动5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花山节成为苗族歌舞文化的集中体现。 首先,花山节的对山歌环节极具民族特色,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对山歌的歌谣包括民歌与情歌。民歌主要由丧歌调、情歌调、古歌调、祭祀调构成。其中,古歌演唱节奏分明,歌声深远悠长,原声居多,略有朗诵;而情歌则是男女恋爱的歌曲,曲调优美,歌声抒情,旋律优美。其次,花山场上演奏的器乐是芦笙,也是苗族独具一格的乐器,乐器的制作与外观都具有苗族独特风格。苗族人使用芦笙吹奏时,乐器声音随着吹奏者口型变化而变化,声乐优美,凸显苗族音乐的特色。 另外,花山节中,伴随芦笙演奏而跳的芦笙舞也

10、是苗族极具特色的舞蹈。舞蹈分两人对跳和多人跳,花样繁多。多人跳时要加入舞蹈技巧;而两人对跳时边吹芦笙边互相用脚蹬踢,将对方踢倒就是获胜方。观众为胜者鼓掌并奖赏一碗酒,然后胜者继续吹起芦笙,迎接其他挑战者。盾牌舞也是苗族同胞在花山节的舞蹈活动,主要用于祭祀,目的在于祈祷、驱邪、送鬼,体现苗族同胞特有的古老宗教习俗。 歌舞都是花山节活动的重要表现文化,通过苗族特有的歌舞文化将苗族群体的成员认同加以强化,使族群的所有成员凝聚在一起。歌舞活动的举办,作为一种表现艺术,本身即是苗族族群性表达的重要媒介与载体,有利于族群文化结构的长期保存。 花山节歌舞活动是苗族族群区分于其他族群的重要标志,既是苗族族群性

11、的表达,也是族群边界的符号。 3.4 花山节是宁边村苗族婚俗文化的集中体现 6花山节同时也是苗族男女婚恋的媒介,男女青年恋爱基本在花山。因此,花山节是宁边村苗族婚俗文化的集中体现。对唱情歌是花山节男女婚恋的主要环节,是男女双方交流感情的方法与途径。男女双方情定以后,男方通过抢亲的方式将女方带走。这种从对情歌到抢亲的婚恋过程,体现了宁边村苗族婚俗文化中的自由恋爱,是苗族独具特色的婚恋文化,是苗族族群性表达的重要方面。 4.结束语 本文以昭通市宁边村花山节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族群研究的基础上,对苗族花山节的族群性表达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花山节的历史渊源、祭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婚俗文化这五

12、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认为这五个方面体现苗族独特的族群文化,是宁边村苗族表现其族群性的主要方面,并认为旅游业可以积极推动宁边村族群性表达的发展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将文化因素作为宁边村苗族族群性表达的主要内容,任何族群离开文化都不能存在,族群性表达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族群性表达是以族群文化的表达为基础的。因此花山节所蕴含的苗族文化要素基本上等同于族群性表达的客观因素。以族群文化为切入点来研究族群性表达,是本文的创新所在。花山节作为苗族族群文化的表达媒介,通过花山节族群性表达的发掘与强化,促进宁边村旅游业的发展,这个过程是从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共同考虑的,而不是完全文化化。花山节所体现的族

13、群性表达不断地被本族群的人所认同、强化,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族群的重要文化活动,因此旅游资源独具优势,以此发展旅游业是宁边村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政治和政策的有力7支持并保持发展与保护的良好关系,而不能任由政治与政策途径解决。 昭通市宁边村苗族人的族群性研究的未来方向应该是:在旅游业的发展和花山节所体现的族群性表达的完整性之间,政府和苗族同胞应该如何权衡,才能更好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国文.兴文县苗族文化促进会会刊第一期J.苗苑,2007:17. 2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12. 3Edmund Ronald Leach.

14、The 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a study of Kachina social structureC.London:Athlone press,1954:17-60. 4Barth,Frederick.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J.Boston:Little Brown,1969. 5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6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15、4. 7孙九霞.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关系的影响以海南三亚回族为例J.思想战线,2001(06). 8徐杰舜主编.族群与族群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89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2004(6):122. 10陈建樾.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J.世界民族,2005(5):1. 作者简介: 吴春晓(1988-) ,女,河南郑州人,助教,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冯明亮(1989-) ,男,安徽宣城人,助教,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王静(1989-) ,女,河北保定人,助教,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