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不离词句,不在词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显然,戏曲欣赏的要义正在于理解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懂得戏曲的审美风范,知道看戏曲与看话剧、歌剧、音乐剧的差异所在。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吃的是麦当劳,看的是外国大片,离戏曲艺术已经太远了,误解便由此而来,不少人误以为戏曲落后于西方舞台艺术,甚至一些戏剧名家也抱有这样的偏见。 事实上,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的审美家园。黑格尔说: “ 哪个民族有戏
2、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 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 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与我们的 自我矮化 和 偏见 形成反差的是外国同行对戏曲的喜爱和推崇。 (节选自季国平欣赏中国戏曲之美 ) 1 请简要阐述第二段中 “ 自我矮化 ” 和 “ 偏见 ” 在文中的含义 。 答 : _ 答案 “ 自我矮化 ” 是指对中华文化 (或 “ 中国戏曲 ” )缺少应有的自觉与自信 , 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 “ 偏见 ” 是指不少人甚至一些戏剧名家也认为中国戏曲落后于西方舞台艺术 。 阅读下面的文字,
3、完成文后题目。 枯叶蝶与生物范式 俞天白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见解,将机械转换成生物。为什么?机械化范式 (包括数码产品 )只需要建立起一种世界秩序就够了,而生物范式则需要认同并 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美国著名科学家弗里曼 戴森的 “ 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 的观点,也因此被广泛关注与接受。纽约时报记者尼克曾经采访苹果之父乔布斯,发现乔布斯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 iPad,科技行业的其他知名高管和风险投资家中不少人也都严格规定自己孩子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让孩子以书本替代 iPad 之类的数码产品。以 IT 不再重要等著作闻名于世的美国科技作家尼古拉斯 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
4、了我们的大脑一文中,说得更为直接:上网让人陶醉的感觉, “ 足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忽视互联网在认知方面带来更 深层的后果 ” 。另外一种,看似南辕北辙,其实是异曲同工,而且更为极端。这就是以 “ 极简主义 ” 作为生活的新潮来追求,德国的塞巴斯蒂安 米歇尔、米夏埃尔 克隆布等,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他们把生活中包括一些家具、电器、旧书本在内的多余的东西清理一净。米歇尔认为: “ 对我来说,第一步是明白我想做什么? ” 对于弗里曼 戴森的理论,我不敢妄加评判,但可以肯定,他是对越来越精致完美的电子产品之类的机械替代人的智能,必将导致人类生存能力退化感到担忧,然后向原始的生物界寻找出路;而塞
5、巴斯蒂安 米歇尔他们这些年轻人,却以回归原生态生物式的 “ 极简主义 ” ,传递出对于越来越周密完美的机械的拒绝。科学家与普通平民殊途同归于一点,就是以生物范式,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 当然,弗里曼 戴森、乔布斯和塞巴斯蒂安 米歇尔等,是不能画等号的。前者运用科学技术积极地寻求,是将过去数百年间以一种机械 (近些年来称为机电 )思维范式为基础实现完美性的范式,转变为一种生物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的改变,意味着我们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彻底转变。而塞巴斯蒂安 米歇尔他们是消极应对。但他们同样拒绝以高精的机械来丰富、充实生活,把人类生活 质量的提升,寄托于人的本身,在人的潜能上动起了脑筋。无他,机械有
6、涯,人的潜能无穷;而人,在改变世界的同时,始终在改变着自身。 这许多思考,对于把 iPad 称为孩子的 “ 电子奶嘴 ” 的今天,极具现实意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如何重视自身的潜能,利用一切条件与可能,将天赋予人的应有的功能充分发掘出来,利用它,发展它,最终成就最完美的人,迫在眉睫!对于人,类似枯叶蝶祖先的生存威胁当然早已不再,然而,人毕竟是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必须在 “ 可变性 ” 和 “ 适应性 ”上下功夫的世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这样的叩问:停留在低等生物的物 质需求上,你满足吗?在不断追求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最高标准中,你愿意放弃,以生物范式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吗?你会嫌弃这种
7、发展模式的速度太缓慢,觉得以亿万年的时间,以基因的渐进来显示其变化太不上算了吗? (有删改 ) 2 根据文章内容 , 阐释机械范式与生物范式的内涵 。 答 : _ 答案 机械范式 : 人类建立一种世界秩序 , 以精致完美的机械 (机电 )替代人的智能 。 生物范式 : 人要开发自身潜能 , 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 (外部环境 ), 保存并完善自己 。 阅读思考 答理解重要词语 、 概念题的阅读有两个要求 : 定范围 , 凡是该词语 、 概念出现的地方 , 就是阅读的范围 ; 提精要 , 把词语 、 概念的同义性解释 , 它们前后的修饰语 、 限制语 、 指代语提出来 。 理解时应注意三点 :
8、 从词语的本义 、 引申义 、 比喻义 、 借代义来思考 , 选准准确的词义 ,理解临时意义 ; 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 同时兼顾词语的本义 ; 从词语的词性 、 语法结构分析 、 斟酌词义 。 审答规范 1 审题要特别注意两点 (1)要审该词语 、 概念出现的地方 , 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地方 , 它们往往是答题要点出现的地方 。 如果考查的是该概念的外部特征 , 则其特征表现在多方面 , 信息也分散在原文不同的段落或层次 , 要注意找全找准有关信息 。 (2)要审该词语 、 概念的词性 , 看它是名词 (名词短语 )、 动词 (动词短语 )还是形容词 (形容词短语 )等
9、, 以便确定答案语言组织的词性结构 。 2 答题要特别注意四点 (1)特别强调答题的整体观念和联系观念 。 整体观念是指词不离句 , 句不离段 , 段不离篇 。因为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 , 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 , 反过来看 ,上下文环境总是或多或少 、 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 , 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 。 特别强调整体把握 , 认真理解语境 , 把握上下文的意思 。 联系观念是指联系全文 , 联系主旨 。 (2)特别关注三类词语 : 形象化词语 。 指运用了比喻 、 借代 、 反语 、 象征等手法的词语 , 理解时要还原其本义 。 如2015 年江苏卷 “ 开向
10、生命的窗子 ” 中 “ 窗子 ” 的比喻义 , 如 2016 年江苏卷中的 “ 如来佛的掌心 ”“ 紧箍儿 ”“ 西天取经 ” 的比喻 、 象征义 。 核心词语 。 指凝聚了全文思想感情的词语 , 理解了它就等于理解了全文 。 这样的词语含义丰富 , 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 如 2014 年江苏卷中的 “ 乾坤草亭 ” 。 对此 , 不能当成一般的词语 , 须站在全文的高度 , 多方面 、 多角度 、 多层次地理解 、 把握 。 相对或相近词语 。 既然是相对或相近 , 求同辨异的比较自然成了理解的主要方法 。 一般可在词语的内涵 、 属性和外延 (范围 )诸方面进行比较 。 词语的内涵主要指词
11、语的特征 、 功用 、原因等 。 (3)答案组织的语言形式应与该词语的词性保持一致 。 如果所给词语是名词 (名词短语 )、 动词(动词短语 ), 答案也要用相应的短语表述 ; 如果是形容词 (形容词短语 ), 则要从该词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点方面考虑 , 结合具体内容作出解释 。 (4)答题模式一般为 : 该词语 (概念 )是指 (稍大于原概念的中心语 ) 该词语 (概念 )表面是说 实际是说 该词语 (概念 )形象地 (深刻地 )表达了 (阐述了 ) 该词语 (概念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题壁也许纯然为的是留一个纪念吧。 “ 某年
12、月日某人到此一游 ” ,这简单的几个字未必就是想出风头。但是,为什么不写在你的日记册上呢?假如你有一个照相机,还可以把胜地拍一个照,然后记上你来游的年月日,何苦弄脏了公共场所?你这是为人呢,还是为己?若说是为人,人家根本不认识你这个无名小卒,非但不能流芳千古,而且不足以遗臭万年;若说是为己,你何时重游还在不可知之数,甚至老死永不重游,你留几个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关于这个,往浅里说,你是像小学生用粉笔乱画墙壁,显得你没有好好受过教育;往深里说,你是因为喜欢这个风景,恨不得据为己有,公家的地方是不出卖的,就是卖你也买不起,你怀着 阿 Q 的 念头 把公家的地方加上了你私人的记号。至于人家是否因此感觉
13、 “ 杀风景 ” ,你可管不着。题壁完全象征了咱们中国人一种有我无人的心理。 有些人不甘心于只题一个名,他们还要题诗。这自然更雅一等。 “ 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 ” ,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风趣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 “ 不通 ”“ 不通 ” 又 “ 不通 ” !胜地何辜,受此污辱!他们太不自量了。他们并没有因为 “ 李白题诗在上头 ” 而搁笔,倒反是人人自比李杜,人人都要题诗在上头!未辨四声,遑论八病!只合矜夸荆室,床上吟诗;何须唐突山灵, 墙头放屁!那些不喜欢文学的人,熟视无睹,倒也罢了。最苦的是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看见了字闭不了眼睛
14、,总不免一看,看了之后,把水色山光的满怀乐趣都糟蹋了!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 佛头着粪 罢。当然,其间偶然也有达官名士,不爱惜他们的墨宝,来给山水增光,甚至于不惜重金,特雇巧匠,摩崖刻石,做得非常精雅。这似乎是无可批评的了。名山佳作,相得益彰;有时候,竟使我们不知道是人以山传呢,还是山以人传。这样,我们感谢大手笔之不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我总觉得题壁是中国文人的恶习。名人题壁,后人看见了 也许发生仰慕之忱,然而在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 “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 达官名士们在别的地方风头已经出够了,何必雁塔题名,才算是自鸣得意呢?再说,在
15、立功立言之后,将来世家有纪,儒林有传,而金匮石室,又复永宝鸿文,自有人家捧场,更不必沾沾于炫露了。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 (节选自王了一题壁 ) 请解释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 。 (1)阿 Q 的念头 答 : _ (2)佛头着粪 答 : _ 答案 (1)指占不了 、 买不起也要在心理上满足一把的念头 。 (2)比喻在名山胜地题歪诗 。 一 、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 (一 )关键词语理解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市侩和市侩主义,可以说是现代人类社会的 “ 阿米巴虫 ” 。市侩主义者
16、是软体的,会变形,善于钻营,无处不适合他的生存。他有一个核心包在软体里面,这就是利己主义,也就是无处不于他有利。 他是软滑的,更是坚韧的。 凡有机,他无不投上,凡有利,他无不在先。 (节选自冯雪峰简论市侩主义 ) 1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 请简要分析 。 答 : _ 答案 “ 软滑 ” 指市侩主义者是软体的 , 会变形 , 善钻营 , 无处不适合他的生存 , 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 ; “ 坚韧 ” 是指市侩主义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 无处不于他有利 , 这核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 理解句子 ,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 关键词语 , 有的是有深刻含义的词语 , 有的是指代性的
17、词语 , 有的是多义词语 , 有的是概括性词语 , 有的是有隐含义的词语 。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后 , 再结合支撑该词语的相关词语 、 句子 , 把它们分析透彻即可 。 (二 )内部结构理解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我净化之于文艺工作者,是必不可少的事,但一个时期以来却弄成了一笔糊涂账。其所以如此,极 “ 左 ” 思潮有责任。 “ 改造世界观 ” 本来是一个好命题,但是到了极 “ 左 ”的人那里,却成了扼杀创作生气的紧箍咒,从而极大地削弱了精神的独特性和鲜活的审美感知力,结果是李鬼的错误让李逵背上骂名。 除此之外,某些作家、艺术家由反对扼杀创作个性和自由而放纵自我,放弃责任,要求社会收
18、回对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标尺,这就未免失之偏颇。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人的精神世界一旦失去了自我调节,必然干涸和腐败。它具体表现为审美感知力的扭曲,是非辨别力的颠倒。一个时期以来,文艺界出现种种怪象、乱象、尴尬而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原因当然复杂,但是肯 定都与某些文艺工作者放任心灵有直接关系。文艺工作者排除一下体内的 “ 自由基 ” ,再吃一点真的 “ 保健品 ” ,才能因健康、优美的作品而收获更多社会对你的尊重。 (节选自刘润为文艺家的自我净化 ) 2 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意 。 答 : _ 答案 文艺家 “ 改造世界观 ” 是必要的 , 这是自我心灵净化的途径 。 极 “ 左 ” 者宣
19、扬“ 改造世界观 ” 扼杀创作生气 , 削弱文艺家独特精神和审美能力 ,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 改造世界观 ” 没有过错却被人曲解 , 背上了骂名 。 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句子 , 不论是单句还是复句 , 都可以理清内部结构层次 , 按照不同的层次分别分析其含意 。 像上面文段中的句子 , 是个复句 , 有两个层次三个分句 , 三个分句对应的是三层含意 。 这种根据内部结构层次来理解含意的方法 , 最大程度地做到了从不同角度 、层次理解句子的丰富含意 , 不丢掉答题要点 。 (三 )表达意图还原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
20、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 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 ,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 “ 我在读书了! ”“ 我在用功了! ”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
21、了。 (节选自鲁迅读书杂谈 ) 3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 答 : _ 答案 职业的读书和工匠准备工具一样都是为了谋生 , 这种勉强的甚至痛苦的读书不值得特别赞扬 , 间接肯定了超越功利的轻松的读书 。 对于那些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 如用了比喻 、 拟人 、 双关 、 反语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 要用还原法理解 , 即把作者原来想表达的意思 、 意图还原出来 。 如用了比喻句 , 作者用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 意图是什么 , 你只要写出即可 。 另外 , 要注意多角度答题 , 起码是正反 、 你我或者褒贬等两个角度的思考 。 对于个别表意较为含蓄而未用特殊艺术技巧的句子 , 也应在写出
22、句子本身含意的同时写出作者的表达意图 。 二 、 掌握理解句子含意题的题型规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生 贵 在行胸臆 周国平 在明末文坛上,袁中郎和他的两位兄弟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袁中郎评其弟小修诗“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 。 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他要依照自己的 真性情生活,活出自己的本色来。 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有过一个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时代,那便是童年。孩子是天真烂漫,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着整个儿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利害和规矩暂时还都不在他眼里。随着年龄增长,染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愈来愈多,原本纯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了
23、俗物。 那么,能否逃脱这个命运呢?很难, 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童年的消逝,倘若没有一种成年人的智慧及时来补救,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失掉童心。 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 所谓彻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名利场上那班人不 但没有想明白,只怕连想也不肯想。袁中郎责问得好: “ 天下皆知生死,然未有一人信生之必死者 趋名骛利,唯曰不足,头白面焦,如虑铜铁之不坚,信有死者,当如是耶? ” 名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终身的驰逐中,那颗以享受生命为最大快乐的童心就这样丢失得无影无踪了。 事情是明摆着的:一个人如果真正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
24、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他会觉得,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牺牲了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实在是很愚蠢的。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 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在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他就会和世俗的竞争拉开距离,借此为保存他的真性情赢得了适当的空间。而一个人只要依照真性情生活,就自然会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种种快乐。用中郎的话说,这叫作: “ 退得一步,即为稳实,多少受用。 ” 所以,与其贪图活得长久,不如争取活得痛快。中郎引惠开的话说: “ 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 ” 就是这个意思。 (有删改 ) 1 请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意 。 答 : _ 答
25、案 纯真的童心脆弱易失 。 世俗利害和规矩力量强大 。 人应该懂得 “ 生之必死 ” 的道理 。 2 结合文意 , 简述你对 “ 人生贵在行胸臆 ” 的理解 。 答 : _ 答案 行胸臆就是活出真性情 , 活出自己的本色 。 可以远离俗虑和束缚 。 名利的追 求是无止境的 , 在终身的驰逐中 , 会变得头白面焦 , 心力交瘁 。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 ,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 。 1 审题要注意: (1)审该句所在的有效阅读区间 , 主要结合文意和句子位置确定阅读区间 。 (2)审该句的特点 : 关键词语是什么 , 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 表达上有无特色 。 2 答题要规范: (1)要分点
26、。 句子含意题答题要点很少有一个的 , 一般是二至三个 , 故要分点进行阐述 , 体现出答题的层次性 , 用小序号标出 。 (2)要升华 。 或略作总结 , 让答题有所提升 ; 或阐述作用 , 让解答更加完善 ; 或指出作者所表达的真正意图 , 让要点更齐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延 续诗词 的文脉 胡妍妍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 “ 通 ” 和 “ 化 ” 。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为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
27、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无辉。 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 “ 日用而不自知 ” 的文化场。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 为赋新词强说愁 ” ,到暮年的 “ 却道天凉好个秋 ” ,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 乡物家什 ,张口即来,有时又像是一
28、个隐秘而顽固的 文化磁场 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 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诗是 “ 采风 ” 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失落那种生活在 “ 无意的浸淫里 ” 的日子。朱自清先生说: “ 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己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 的情感。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
29、设身处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 在诗教陶冶之中,是现实向诗意看齐,是人在模仿诗而不是相反。经由读古典诗词,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历史咏古,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 “ 我 ” 的地方,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也能更历史地看待此间的世界。这也是孔子说 “ 告诸往而知来者 ”“ 始可与 言诗已矣 ”的道理所在。你得能举一反三,能同情同理,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这是诗
30、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 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第二段中的 “ 乡物家什 ”“ 文化磁场 ” 分别体现了古典诗词的什么特点 ? 请简要概括 。 答 : _ 答案 “ 乡物家什 ” 体现了古典诗词日常日用的特点 。 “ 文化磁场 ” 体现了古典诗词具有隐秘的文化感召力的特点 。 2 根据文意 , 简要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 。 答 : _ 答案 “ 心灵上的脂肪 ” 比喻现代人情感浮华欲望过多 。 “ 古典的清瘦的风 ” 比喻古典诗词 。作者呼吁现代人借助古典诗词来节制情感 , 延续文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31、 请 想一想 华 盛 顿 王开岭 美国历史上,华盛顿及其伙伴们属于为自己的母邦 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的人。他们不仅垦辟了宪政共和的绿洲,还神奇地缔结出一脉清澈的政见传统和榜样力量, 200年来,靠着这份殷实基业,这个移民国家的子嗣一直安稳地享受着新大陆的丰饶、自由与辽阔 这些伟人制定的 1789 年宪法和权利法案,披沥两百多年风雨被原封不动地延伸至今。其建国水平所表现出的才智、胆魄、美德,远远超越了造物主所赋予那个时代的国家素质的 “ 平均值 ” 。 在这点上, 北美人是幸运的 。他们等来的是华盛顿而非拿破仑,是富兰克林而非俾斯麦,是杰斐逊而非罗伯斯庇尔或戈培尔。他们是焦灼的战士,而非
32、暴 虐的武夫;乃平民出身的领袖,而非歇斯底里的野心家。他们像晶莹的蝌蚪,来自四面八方,又不约而同朝着同一光点挺进:独立、平等、自由 在今天的美利坚国会大厦里,有一幅巨制油画,讲述的是 200 年前华盛顿正式向国会归还军权的情景。将军发言极简: “ 现在,我已完成了战争所赋予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 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所有的公职。 ” 据史记载,当时所有人的眼眶都流下了热泪。将军朝向议员们的鞠躬是为了让后人永远牢记一条常识:军队从来就不是个人或集团财产,它只能献身国防而不可施于内政;领袖本人须首先是合格的公 民,须随时听从国家召唤,其权力亦将随着阶段任务的完成而及时终止 这是第一代美国
33、人为后世贡献的最杰出的理念之一。正是凭此先进的理念,此后的美国政治才在肌体上灵巧地避开了军事独裁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自由与和平。 华盛顿鞠躬的油画悬挂了 200 年, “ 国家绝不允许用武力来管理 ” 这个朴素理念,也在美国公众心里扎根了 200 年。两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政治秩序一直温和稳定,未有大的集团动乱和恶性斗争。 那幅画不是白挂的,它绝非装饰,而是一节历史公开课,一盏红灯闪烁的警示屏。它镌铭着第一代建国者以严厉目光 刻下的纪律。 仪式一完,华盛顿真就回家了。 5 年后,当美利坚急需一位总统的吁求正式下达,他的休养计划被中止。但连任两届后,他坚决辞去了公职。 8 年军
34、旅,置生死度外; 8 年总统,值国家最艰困之时,实无福禄可享 每一次都是临危受命,挽狂澜于即倾;每一次都是听从国家召唤,履践一个公民的纯洁义务。 那提议用 “ 华盛顿 ” 来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 。 史上大人物的名字比比皆是,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寥寥。而 “ 华盛顿 ” 作为生命个体,他的清白、诚实及所有伟岸特征皆完整保持到了生命终点。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其理想内涵不会因光阴的淘洗而褪色变质,相反,却历久弥新,来自后世的敬重与感激 随着历史经验的积累和世界坐标的参照 而愈发强烈、挚深 (有删改 ) 3 简要说明第三段中 “ 北美人是幸运的 ” 中 “ 幸运 ” 的具体内
35、容 。 答 : _ 答案 华盛顿们为北美人开创了殷实的基业 , 使百姓享受着新大陆 的丰饶 、 自由与辽阔 ; 华盛顿们确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 使人民享受着独立 、 自由 、 民主和平等 ; 华盛顿们治国具有出色的才智 、 胆魄和高尚的品德 , 为后人开创了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 。 4 结合文本对 “ 那提议用 华盛顿 来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 ” 的理解 , 阐释 “ 智慧 ” 的内涵 。 答 : _ 答案 华盛顿是国家创立者 , 以他的名字命名有纪念作用 ; 华盛顿创业成功后主动放弃权力 , 将美国引向自由 、 民主 、 平等的轨道 , 以他的名字命名体现了美国的价值追求 ; 华盛顿一生清白 、 诚实 , 保持到生命的终点 , 永远赢得后世的敬重与感激 , 以他的名字命名有标杆作用 , 可以激励后人的理想追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