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工程“黑白合同”法律效力探讨摘 要 黑白合同”现象在建设工程领域普遍存在,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未明确指出“黑白合同”的效力,造成建设工程领域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本文从建设工程“黑白合同”的基本理论制度入手,分析了“黑白合同”在不同情况下的效力认定。 关键词 建设工程 黑白合同 法律效力 作者简介:王春美,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269-02 一、建设工程“黑白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黑白合同”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签订的两份或两份以上实质性内容相异的合同。 “在建设工程招标的
2、过程中,建设单位与中标方除了公开签订了一份合同外,同时签订了一份价款、工期、履行期限等实质内容不同的合同,公开签订的合同称作“白合同” ,需要与招投标文件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并且要在相关的政府机关进行登记备案。而私底下签订的合同则成为“黑合同” ,只为双方当事人所知,且是实际履行的依据。实际上, “黑白合同”并非法律术语,而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形象表述。 签订用于备案的“白合同”由于经过合法的招投标程序,签订后又在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其内容及形式都符合法律的规定,得到国家法律认可,对合同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定的约束性;同时,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及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到城市建设档案局等相关部
3、门查询备案的“白合同”信息,具有一定的公开性;此外, “白合同”的备案虽不具有内容审查的实质性,但其对建设工程进行程序上的管理,系事后监督审查的行为,具有监督管理的特点。而相对于“黑合同” ,系当事人实际履行的合同,当事人签订的目的是为了规避国家法律规定及政府机关的管理,由于其内容违反我国法律规定或者公平原则,又不必通过备案等监督审查程序,一般仅为双方当事人知晓,故具有隐蔽性。同时“黑合同”是不正当竞争的产物,施工方为了达到承包建设工程的目的往往会答应建设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合同条款中常常会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承包施工、由施工单位承担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等,极易导致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失衡,具有不
4、公平性。 二、不同情形下“黑白合同”法律效力的认定 (一)中标前签订的合同及其效力 建设工程项目庞杂,招标人与投标人在招投标前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况,致使建设工程的招标结果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在某些情况下,招标人为了控制招投标结果,尽量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在招投标之前与潜在的投标人进行谈判,对合同的某些实质性条款进行谈判,并签订承诺书等“黑合同” ;也有的招标人会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与原本较熟悉的承包人进行联系,提前确定承包人。招标人通过上述方式提前确定投标人后,便与之在招标前签订了用于实际履行的“黑合同” ,同时,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进行徒具形式的招投标行为,签订仅用于登记备案而不实际履
5、行的“白合同” 。有的建设单位为了方便,甚至直接跳过招投标的过程,直接与承包方签订“黑合同” ,并编造了与之相对应的招投标文件进行备案。 由于法律规定虚假招标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无效的,建设方与施工方进行的整个招投标过程也是违法的,确定的中标结果不具有任何的法律效力,故双方签订的两份合同都不能引起任何法律效力。此时,“白合同”违背了招标投标法的强制性规定,且系合同法认定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应是无效的。而“黑合同”也极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损害公共利益。根据合同法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应是无效的。综上所述,对于招标投标法规定强制性招标的工程项目,进行虚假招
6、标,在中标前签订的“白合同”与“黑合同”都违反了法律强制性效力规定,都是无效的。 对于许多政府部门出台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强制一些本不需要招标的项目进行招标,此类规定并不能否定或抵触上位法的规定,不具有任意改变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范围的权限。故不属于法律强制性进行招标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其不适用招标投标法与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第二十一条的相关规定,当事人不需要通过招标的形式签订一份合同用于备案,更不涉及到是否用备案的合同进行结算的问题,当事人只要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如该合同未违反合同法有关合同无效的强制性规定,就具有法律认可的效力。 (二)中标后签订的合同及
7、其效力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设工程合同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分为对实质内容的变更与非实质内容的变更。 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由此可知,当事人可在签订用于备案的合同后,另行签订合同对非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变更后的合同仍具有法律认可的效力,故非实质内容的变更不涉及“黑白合同”的问题。那么此时签订的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的合同是否无效呢?其实并不当然无效, 招标投标法对于其后签订的这类合同只责令改正或者罚款,并没有具体明确其效力,应该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招标方与投标方在招标后签订用于备案的合同后,另行订立一份合同用于实际履行,其后订立的合同效力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在正式招投标签订备案的合同后,由于建筑市场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发包方和承包方会对工期、工程价款、工程质量等相关实质性事项进行协商调整,这种适应客观条件变更的合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系合同变更。对于变更后的合同,只要是双方协商一致,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规定,是应该认定其有合法效力的。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 ”根据这条规定,明确了变更合同首先需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其次,在
9、内容上不能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带来损害,否则变更无效。变更建设工程合同与签订“黑合同”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否危害第三人利益、公共利益。除此之外,两者在签订的目的、手段、及造成及结果等各个方面均有实质性的差别。 1.主观上, “黑白合同”的订立,合同当事人双方主观上大多都早有预谋,为了规避政府的监管,或者通过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以达到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从而获取不法利益。而合法变更基本上是履行合同时发现原来签订的合同不符合客观情况或者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影响合同继续履行,不得不协商一致通过变更合同的方式适应新的情况,使合同得以继续履行。 2.时间上,作为实际履行的“黑合同
10、”既可能签订在“白合同”签订之前,即虚假招标签订的“黑合同” ,也可能发生在“白合同”签订之后,即签订了实质性内容变更且违法的合同。但合法的工程合同变更则是发生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进行变更,也就是合同变更必须以有效的合同为前提。故建设合同的变更应在签订有效的合同之后。 3.结果上,签订“黑合同”会导致双方权利义务失衡,甚至会损害第三方的合法权益。这时,合同可能是在双方地位不平等或者一方受到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极有可能损害其中一方或者非合同当事人的利益,且带有违法性。而合同的变更则是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签订的,这时签订的合同与实际情况相符,
11、对双方当事人是公平的,且更有利于合同的实际履行。 二是经过正式招投标,签订用于备案的合同后,某一方利用自身处于优势地位而强迫处于弱势地位的另一方签订的,权利义务严重不平衡的合同。如在某些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中,施工方处于优势地位,在施工后期利用开发商工期紧不利因素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也有少数建设方与承包方会为获得不当利益,共同对质量等级进行降低,此时, “黑合同”的质量等级就会明显低于“白合同”的质量等级。此类合同对实质性条款进行修改,触犯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造成第三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的损害,都是无效的。 理解与适用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
12、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 ”由此可见,只有前后两份合同中的变更涉及到对实质条款的认定,才有可能要判断这种变更是属于合法的变更还是“黑白合同” 。 有关合同实质性内容的范围界定将直接关乎着“黑白合同”的认定。按照上述的认定方式,实质性内容除了工程价款、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三方面外,还应包括工程承包范围、工程款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法等。但实践中,建设工程领域系特殊的领域,并非上述要约内容都对工程及当事人有重大影响。我认为只有工程价款、质量和工期这三个方面是实质性内容,对合同履行产生直接影响。工程价款是指发包方给付给承包方的建设工程所需要的款项;工
13、程质量是指合同约定的工程建成后所要具备的一定资质,以保证入住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所谓工程期限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工程完工并交付验收的时间。这三方面直接决定着工程是否能够进行,工程进行的进度及工程成果是否符合标准,且会对当事人的利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事人经过协商在上述三个方面以外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变更的行为,会对合同的履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都不会涉及利益的重大调整,不对合同的性质产生影响。故只有工程价款、质量和工期这三个方面的变更涉及到变更后的合同是否被认定为“黑合同” 。 三、如何规制“黑白合同” 对于“黑白合同”的规制,应当从立法、司法和规范行业环境等各方面入手。首先,立法机关在运用立法
14、手段对该领域进行规制时,不仅要从解决“黑白合同”带来了社会问题的目的出发,还要从根本上理清“黑白合同”所涉及的法理问题。而且单单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是不够的,同时仍需加强我国相关的制度建设,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工程担保制度、招投标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完善对整个建设工程领域内合同的规制。 其次,法官在处理“黑白合同”的案件时,不仅应当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的规定,更应结合合同法 、 民法对于合同条款效力认定的原则性规定,必要时,结合“黑白合同”涉及到的法理问题处理案件。与此同时,法官应当谨慎运用自由裁量权,充分考虑到合同的具体类型和客观情况,对有争议的条款进行认定。 最后,在建设工程领域内,供求不平衡导致了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地位不平等,施工方作为建设市场的弱势群体,应当不断地提高工程质量、建设管理及自身资质,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能力来抵制“黑合同”的签订,以促进建设市场的良性循环。同时,施工方有必要发挥行业自律,形成行业协会,主动抵制“黑合同”的签订。 参考文献: 1杨鹏,刘尊知.建设工程“黑白合同”的认定与处理.人民司法.2009. 2谢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黑白合同”效力认定及其处理.学习月刊.2009. 3高印立,张绍发,黄丽芳.建设工程“黑白合同”的效力及认定.建筑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