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阈中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2862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科学发展观视阈中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摘 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诉求,也是当代中国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价值标尺。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中来审视推动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财政经济;路径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53-02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环境对财政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财政在支出安排上要遵循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为我国财政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2、。 一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公共财政要逐步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预算分配模式,在预算分配中要充分考虑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以“人”的实际需求作为预算分配的主要标准和最终目标,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核心。在公共财政建设中,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住房等社会保障的支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要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政策,采取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收入分配进行调节,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横向上,通过完善工资政策、社保政策、就业政策等,对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社会阶层等微观经济主体和社会居民实行转移支

3、付。纵向上,通过完善扶贫政策,实行政府间的专项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地区间的分配公平。 二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我国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回答和解决了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充分发挥财政政

4、策作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财政政策应从以下方面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财政支出方面,除了原有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以外,还应重点抓好以下政策落实: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提供必要的贴息、信用担保等支持,为建设科技实验室、中试基地、孵化基地等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积极发展产业基金和以政策性扶持为导向的风险创业基金,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等。要积极改进和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并通过实施政府支持性采购政策(包括首购政策) ,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化应用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在税收方面,

5、要制定、改进和完善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一系列税收政策。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实施财政税收政策,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建立稳定的低碳经济财政投入机制。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补助、奖励、贴息、配套等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节能环保工作,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要加快税费改革,完善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税收制度,健全惩罚和激励机制。要改革和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业权)的价、税、费制度,以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为方向,尽快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完善矿业权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应将矿产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两者之中性质相同的租

6、金收入合并,租税分离,重新组合,各归其位。要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纳入征税范围,同时将现有的某些资源性收费并入资源税。要研究开征新的环保税。 三 秉承科学发展观,是推动财政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尽管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得以进一步规范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财力和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制度等相关弊端。 为此,实践中,要深入、全面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财政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

7、支出责任,优化收入划分和财力配置。要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等原则,进一步理清政府事权和职责,尽可能由粗到细形成中央、省、市县三级支出责任明细单。 首先,要对现阶段各级政府事权划分标准进行统一。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应基本按照公共产品的属性来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全国性公共物品如国防等一般属于中央政府的事务,地方性公共物品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事务,某些跨区域的公共产品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责任。其次,对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交叉或重叠的事权争取尽可能进行明确的细分和形成共担方案。为保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稳定高效提供,需要根据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层次性对各级政府的职责尽可能细分,即使那些不能直

8、接明确、需要不同层级政府共担的领域,也要尽量细化以便明确共同分担与负责的方案。尽量减少交叉和重叠,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尤其需要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快明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和管理权限。 第二,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构建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体制保障。 要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总体上看,应努力使税基划分合理化,酌情减少共享税,将容易造成税源转移和跨地区间分配不公,有利于收入分配调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以及统一市场形成的税种,确

9、定为中央固定收入。应充实地方税体系,适当壮大地方税收收入,提高地方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培育地方支柱税源。 要加快健全规范的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其作为有效的财政均衡制度的功能。一是要继续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对一些名不副实的专项资金进行撤并。二是要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尽可能减少项目支出的交叉、重复,严格控制新设项目,必须设定的项目要做到资金安排和制度建设同步进行。三是要完善现行的因素法转移支付,尽量采用客观的量化公式和能够反映各地客观实际的统计指标,针对各地区不同的主体功能,把对于农业区域、生态区域的转移支付支

10、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定位,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首先,要逐步建立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与均等化标准。对各项公共服务所应达到的水平建立量化标准,充分考虑各地自然、地理、人文等因素所导致的成本差异,并形成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自动调整的机制。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安排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公共文化、农业水利、城乡社区、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再次,要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财政转移支

11、付,保证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Path selection of the finance and economic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WEI Xiao-rong (Shandong province Juxian Finance Bureau,Shandong Juxian 276500,China) Abstract:The “people-oriented“ is the core value of scientific outl

12、ook on development,is also the contemporary 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health development value scal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 the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e path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hoice,have a great time significance. Key words: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finance and economy;path 责任编辑 王 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