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3020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当代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当代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当代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当代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当代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当代农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各种信息爆炸式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如果受众没有很好的媒介素养,就会在杂乱的信息世界里迷失自我,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农民来说,由于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和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的媒介素养整体较低,他们不能够参与创造和分享现代社会文明成果。因此,了解农民媒介素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民媒介素养的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媒介素养的概念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服务的能力。公民的媒介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二是认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

2、,三是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四是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受众从使用媒介单向被动地接受媒介信息,到了解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再到对媒介提供的信息进行批判和质疑,最后主动参与媒介信息的生产,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主动性不断递增。 学者鲁宾认为媒介素养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能力模式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认为,媒介素养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是,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

3、等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 在媒介素养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农民的媒介素养理解为:充分享用媒介资源并利用媒介资源提高、完善自我,享受媒介成果,参与社会进步的能力。农民的媒介素养包括农民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信息的批判理解能力等。在信息社会,媒介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媒介素养不仅是使用媒介的需要,还是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部分。农民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农民对各类信息的识别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让媒介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提高其文化品位,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农民媒介素养的高与低,不但决定其人生道路走得远

4、与近,也决定中华民族走得有多远。 二、农民媒介素养的现状 (一)农村与城市的“信息沟” 尽管这些年来我国广大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农民负担不起电脑等新媒体的经济投入。经济条件的差距必然会导致接触媒介的差异、传播技能的差异、学习知识的差异和社会交往的差异。农民接触最多的媒介是电视,对报纸和互联网接触较少。这是因为电视对知识水平和传播技能的要求不高,而报纸需要受众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交通条件以便于投递,对互联网的接触不但需要购买电脑和接入网线的经济投入,对知识水平和传播技能也有很高的要求。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这

5、些差距,使得农民在接收信息方面与城市居民之间有很大的鸿沟,即“信息沟” 。并且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这个“信息沟”会越来越大。 (二)媒介的涉农信息少且质量较低 我国当前绝大部分的传播资源都集中在城市,所提供的各类涉农信息非常有限。直接服务于农民受众的媒体数量偏少:全国现有期刊 9000多种,农业期刊仅 187 种;报纸将近 2000 家,但是以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仅几十家;全国已注册的各类电视台有上千家,开办涉农栏目的只有 1%,农民在传媒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明显处于“弱势” 。以电视为例,全国涉农频道少,而且农业频道内容死板、枯燥、单一,涉农节目主要集中在种植、动物饲养、灌溉等内容,缺乏

6、对三农政策的解读,因此很难满足农村受众的需求。一方面,媒介缺乏农村受众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媒介的市场化运作,导致农村购买力较低,商家在涉农节目上投放广告收益很少,涉农节目缺乏资金,无法制播出高质量的节目,涉农节目也无法长足发展。 (三)农民话语权的缺失 农民一直都是媒介报道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缺乏参与传播活动的机会和手段,缺乏接近媒介的条件和能力,很多关于农村问题的讨论都来自城市,农民既不是媒介报道的主要对象,也不是媒介参与的主要人群。大众传媒关于三农的报道,大多集中在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工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等内容上,农民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此反复,农民就会在心理上、情感上疏离甚至排

7、斥媒体,由此还会形成一个怪圈:本来迫切需要利用大众传媒赢得话语权的农民群体,却不能也不愿意利用传媒发出自己的声音,最终农民的声音只能归于沉寂,他们失去了话语表达空间,成为大众传媒传播中的一个盲区。 三、提高农民媒介素养的措施 (一)媒介设备上的扶持 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硬件是基础。因此,在硬件方面,要坚持“家电下乡”政策,继续对农民实行优惠政策,大幅降低农民购买媒介设备的价格,做好农村媒介设备建设工作。或者让城市居民捐献媒介设备,将捐献出来的媒介设备免费赠给农民。此外,政府可以带头为农民建设农家书屋,购进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书刊,让农民通过这个平台学习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8、(二)制播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 媒介对农民的文化节目需求有两个判断误差。一是过分拔高,错把农民当成城市居民,提供的文化节目,农民因不能理解而不能接受。二是过分低估农民的实际需要,向农民提供死板、枯燥、单一的文化产品。因此,媒体要消除这两个认识上的误差,制作和播出农民需要的节目。要加大农村新闻节目的制播,通俗地解读惠农政策,提高农民致富类节目的时效性,制播属于农民自己的综艺娱乐节目,给农民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真正站在农民的角度想问题,用农民的话去说农民的事情。(三)注重农民能力的培养 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硬件的建设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农民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农民的能力: 对

9、农民进行媒介培训。媒体要主动接近农村受众,积极创造相应条件,鼓励农民接近媒介,组织农民参观报社、电台、电视台,向他们讲解新闻机构的运作模式。媒体还可以举办特定的栏目或讲座,向农民传授媒介知识。 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小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对农村受众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对于发展和培养农村受众的自助能力也是一种捷径。通过大众媒介,尤其是网络新媒介,中小学生可以获取大量对自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对成年农民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各级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习媒介知识,重点培养他们如何通过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民间团体,自愿支农组织和农民自发的集体互助组织,都可以进行媒介知识教育。新闻院校的教师及媒体机构的编辑记者可以到农村为农民开办讲座,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向农民宣传媒介知识。 (四)培养农村意见领袖 农村受众在大多数信息的获取上都是通过特定范围的意见领袖得到的,媒介素养越低,在这一点上就越明显。一定范围内的意见领袖,通常会把自己通过大众传媒获取的信息传播出去,形成二级传播,这样就有更多的农民获取该信息,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可在一定范围的农村社会群体中发现和培养意见领袖,重点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然后通过他们带动其他的农村受众,逐步提高这一群体的媒介素养。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