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地方社会中移民与原著民的关系摘 要 在迁移的过程中,一般将离开原住地到另一地定居的人称之为移民,而迁入地原有的居民称之为原著民。这两部分人原先是不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的,那么到了同一个地方生活后,必然会因为文化、习俗、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各方面的矛盾。因为他们不可能在相同的区域里独立的生活,所以他们必然会产生碰撞的。但是移民和原著民不会一直处在一种对立的局面,他们内部有自己的一种机制能够使双方的关系得到融洽或者达到稳定。而本文希望通过对双方的关系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合理解决这种社会关系的方式,希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移民 原著民 关系 冲突 基金项目:湖南省民族学基
2、地科研项目(课题号:12jdzb002) ;吉首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课题号:JGY201206) 。 作者简介:李登辉,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201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社会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169-02 一、移民与原著民之间存在的几种社会关系分析 第一种社会关系是两者之间的对立关系。移民作为一部分外来人口而到达原著民的生存地区,这显然会造成原著民的不满,因为移民的到来掠夺了他们有限的生存资源。在对资源的争夺中,双方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为了达到控制生产资料能够获得生存空间的目的,说的明白一点是因为利益上的冲突。移
3、民团体可能会与原著民发生械斗和武装冲突,而因为人口的增加这种矛盾只能一直延续下去,而发展成为村落团体之间的世仇。时常会因为农业耕作中的一些关于水资源或者山林资源的争夺而发生冲突,有的移民因为借助强大的外部力量和人口优势甚至将原著民消灭的一干二净,当然这种现象存在古代乱世。但是在争夺对基层行政权力的控制中,移民和原著民就不仅仅是生产资料上的冲突。那一边掌握了绝对控制权,那一边就会对所有的资源有充分的控制权。那么移民与原著民关系的冲突,将始终会停留在一个敌对的状态,不利于稳定的社会进步,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这种对立关系的存在恰恰又是双方关系中代表着的绝大部分。像闽南一带的客家人,就是典型的移
4、民对立,他们与原著民显然是合不来的,而且在客家人达到闽南的时候,一定经常因为利益上的冲突而遭受到原著民的攻击。当然这个推理不是凭空而来的,每一种社会现象必然有一种现实社会中的文化符号与之相对应。客家土楼正是这种移民对立关系的代表物,这种客家土楼一般呈环形,很多的只有一个大门,而且高大坚固,有很多的垛口,这种居住设施不仅是用来居住,同时又是用来进行防御的,可以想象出当年原来的客家人与原著民发生的冲突是多么的激烈。 第二种社会关系是双方融洽和睦的一种形式。有的移民到达一个地区后,会遇到比较热情或者能够开放较为接受外来人口的原著民。当然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模式,移民也会与之融洽的相处,两部分人口会根据
5、各自的需要来共同享用生活资源。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关系,还会采用类似的通婚和盟誓的方式来增加对彼此的信任感。但是这种关系的存在是有两个前提的,一是移民本身不具有较强的占有欲望,还有就是原著民有很强的包容与开放的品质。如果移民的占有欲过强的话,必然会抢夺原著民的财富,或者将其驱赶出去。这如同古代的北方彪悍的游牧民族一样,养成了独自民族占有一个区域的习惯,那这就不好处理了。如果原著民太过强悍,也不行,所以这种怀柔的形式存在很少,面对利益的冲突是没有理性的。而只有真正能够容纳对方的人才能够被别人所容纳,这种融洽的存在形式也是比较的被提倡的。在河南省商城县志中记载,江西迁来的汪氏移民因为不能够正常
6、生活而得到原著民刘氏的帮助,而两个宗族结尾世代姻亲,并有碑盟为誓。一种融洽的方式不仅能够很好的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会保持社会的稳定,从而对区域的进步做出贡献。而双方也会因为频繁的交流产生文化上的交流,使得地方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第三种是一方在绝对优势而另一方处于被压迫境地的社会关系。这种绝对的优势是基于双方不同势力的分布而决定的:一种是移民的势力过于强大,当然移民作为一种外来人口而基于强大的势力。有三个原因:一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二是十分的团结;三是原著民势力很弱小。这样以来移民就会因为自身的优势和力量而要在新迁入的区域保持着统治地位,比如说西晋世家大族迁往江南,他们是整个一
7、个家族或者一些地方军阀整体迁往他们口中所谓的“教化未开”之地。然后凭借自身的家族势力和私人武装疯狂的扩张,霸占原著民的山川河流,当然这和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掠夺是有类似的地方。势力单薄的原著民,就被这些北方世家大族移民而来的人口所欺压,有的甚至沦落为奴隶和贱人。一些势力强大的移民,像当时的王、谢、张、桓等氏居然占有山川上百里,河湖良田众多,而且养有自己庞大的私人武装。豏王氏因为拥立有功,甚至可以拒绝交税,政府的放纵使得移民的势力更加强大,原著民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国外也有类似于这种一边倒的关系存在,世界近代史上很著名的“血泪之路” ,讲了美国早期对西部的开发是伴随着血泪的。东部的白人移民在按
8、照政府的相关法令,凭借武力上的优势,屠杀大量的印第安人,从而达到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位,而这种屠杀几乎对印第安人造成了灭顶之灾。一方的弱小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欺压,受到打击而不能生存。 二、移民与原著民之间社会文化上的博弈与融合 移民在迁徙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文化行为带到迁入地,而原著民的文化会与之有很大的差异,两者不同的文化必定会产生碰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种矛盾最终会消失,伴随而产生的是一种新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就是两种文化博弈之后的文化产物。在官方组织的移民中,最出名的要数明代的大移民。这一时期的移民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 ,从现在看来以上
9、这些涉及到移民的省份,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单就语言上来说,湖北属于“江淮官话”而四川属于“西南官话” 。我们可以看出,移民的地区语言是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正是移民与原著民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因为移民到达新的地区定居后,不管与当地原著民关系如何,但总要产生交流的。就算是矛盾激化了,发生了争斗,那么在争吵的过程中语言上的差异会成为他们的障碍,必然会为了解决矛盾来了解或者学习对方的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那么原来的语言口音就会因此发生变化。随着两个群体之间在同一片空间里的生产生活交流的日益密切,语言的障碍自然会消失。有的人是考虑到是不是可以用文字来沟通,但是很清楚的一点,移民多为农
10、民手工业者,他们的文化程度是相当有限的。所以要么是一方学习对方的语言,要么是经过交流后形成一种新的能够被双方都接受的语言表达习惯。至于是向着那一方面的语言习惯来发展,这种语言的融合,因该是根据人类的表达习惯形成的,当两个群体彻底融合稳定以后,那么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就形成了。其实这些移民与原著民关系的交流还体现在民间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上。 移民进入一个地区后会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而这种生活模式会与原著民的有所差异,对于移民来说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双方会彼此学习,彼此交流,吸收对方的长处,这就能够在生活生产中做出较大的贡献,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江西省境内除了鄱阳湖平原外多为山地丘
11、陵地区,但是江西是水稻的重要产地,因为江西人根据自己的智慧将很多的丘陵改造为梯田,用来种植水稻。当他们有一部分迁入到湖北以后,就把这项技术带到了湖北北部的大别山地区,这样以来开垦了大量的梯田,湖北当地水稻的产量也因此而提升。原著民也从移民的身上学会了如何将山坡上的旱地改造为水田,借此来增加自己的主要粮食收入。这正是移民和原著民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一种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发展自己。 在信仰上这种表现更加明显,移民会带入新的信仰习惯。最早西欧的殖民者到全世界去拓土的时候,就会带着一个宗教目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必须在新的地区发展基督徒才可以得到上帝的赎罪。这样的一个信念会使得殖民者尽自己的能力去
12、发展传教事业,以达到使更多的当地人来信仰基督教,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近代有那么多的外国传教士深入中国传教的原因。当他们定居下来以后,宗教习惯有的会被原著民接受,一些原著民受到感染也会直接或者间接的成为基督教的信徒。但在中国侧有着不同的宗教交锋模式,移民到一地后会将自己的宗教信仰带到当地的,因为在中国文化的传统里,人们坚信自己的宗教信仰必须是虔诚的而且持久的才能够得到灵验,所以他们即使迁移到新的地区宗教信仰是不会丢的。原著民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他们会有很多自己的宗教庙观之类的场所。移民为了解决这种对上天和神灵的崇拜和表达虔诚之心,必然也会建造属于自己的宗教场所。 在宗教上的较量也会成为双方矛盾激
13、发的导火索,因为一方的信仰和忌讳可能在另外一方面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或者有着相反的意义在里面。比如一方因为生产活动会破坏另一方庙观的风水,会惹怒神灵,这在中国人的眼里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双方甚至会因此升级为暴力冲突。但这种冲突总得解决,要么就是采用纯的武力手段逼迫弱小的一方遵守自己的信仰,要么就是相互妥协,达成一种新的宗教共识,即有一些新的约定和习俗在里面,这样以来可能会增加各种条款的麻烦,但是对于更加崇尚和谐观念的中国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移民和原著民正是在这种相互交融,相互博弈中不断吸收,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地方文化,当然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古老的文化行为消失,但是
14、也会有新的文化产生,所以移民与原著民的这种博弈为文化的进步也做出了贡献。 三、结语 移民问题在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从古到今都是政府国家和学者的重视的焦点,我们通过分析移民产生的原因,分析移民与原著民社会关系的几种类型,站在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这种移民造成的社会关系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并对双方文化的博弈展开了分析,找出造成差异和同化的原因。就解决移民与原著民的社会关系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见解,希望对移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做能够做出一定的贡献和帮助。现代社会中,移民问题尤为突出,随着人口的大规模增长以及交通条件的更加便利,人们的移民范围更加扩大,移民频率也更高。而移民与
15、原著民的关系也成为一个必须分析和研究,又不能够回避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文化变迁的加快,研究移民与原著民的关系问题,更加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都至关重要。我国现在社会矛盾冲突加剧,人口流动性较大,社会关系尤为复杂。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都涉及到大规模的移民,所以更好更快的解决移民关系问题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注释: 2006 年中共重庆市委调研课题.民盟重庆市委.中外大规模移民史及重庆历史上重大移民情况的研究. 商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商城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年版.第十八卷. 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上海大学博士论文.第四章. 田旭敏.浅析南宋江西移民与当地教育发展的关系.科教园地.2009. 张穹,矫勇,周英,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释义.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