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化”模式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34073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化”模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化”模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化”模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化”模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化”模式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化”模式分析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计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培养,课程设置中存在因人设课、缺乏特色等问题,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定位不明确,就业方向趋同化。根据当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进行改革的“三位一体化”模式,培养实践应用型、管理储备型和学术研究型的综合化人才队伍。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50-02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分配不均现象普遍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升级

2、为一级学科,但由于自设立起就被定位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随后被放入管理学但也是作为二级学科,所以在其课程中不难看到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课程的异常重视。旅游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社科类专业,它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就业范围相对宽泛,在短短的 30 多年中就出现了中专、大专、高职和本科等不同层次的应用型培养阶段。而作为区别于职业和专科教育的本科阶段,安排大量理论课程,却轻视旅游管理本身的学科特点,与服务相关的实践课比例过低,几乎在大多数的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中屡见不鲜。 (二)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和特色 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核心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与本地

3、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性和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目前,这种乡土类的旅游课程在各大院校中几乎没有,学生毕业后对当地的旅游资源都不清楚,使其岗位适应期加长。 (三)因人设课,教材建设滞后 随着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加强,对旅游专业师资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研究生培养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数量的增加,一些学院就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专业特点,考虑更多的是现有的教师能上什么课,使得一些专业背景不同的教师被迫转变研究方向,因人设课造成教学内容的理论化。同时,也使得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出现时滞性,师资薄弱势必教材建设脱节,长此以往形成相互的恶性循环态势。 (四)缺乏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4、目前,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基本都是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轻视社会实践过程和经历。根据对一些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分析,第 8 学期为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约为 610 周不等,其他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都不太一致,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专业实习,有些院校将其集中在最后一学期,这样学生既要找工作又要做毕业论文,根本无心实习。有些院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了实习时间从第 7 学期开始,相当于大四一年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但是由于缺乏同实习单位的合作往往使实习流于形式,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舍不得投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得到锻炼和学习,造成学校、学生和社会企事业单位

5、间的矛盾。 二、现行课程体系设置造成的问题 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忽视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没有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影响了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造成多方利益受损。 (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作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就是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合格的可用人才,但是,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大学本科生中却出现了高职、大专抢夺本科生的就业岗位,而且用人单位更是视本科生为“鸡肋” 。究其根源在于旅游管理本科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相结合,造成大学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的普遍发生。 (二)课程设置使就业

6、方向趋同 由于存在课程设置缺乏创新和特色的现状,最终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的就业方向基本相同,出现了旅游行业间的就业不均衡。根据对旅游管理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粗略统计,绝大多数选择到酒店行业就业,其次是旅行社、景区及其他一些相关行业,但是服务于本地的毕业生要远远少于到外省就业的人数。这种就业选择完全没有考虑到旅游活动的地域性,培养出的学生替代性强。 (三)学生定位不明确,人才流失严重 从大学生自身出发,由于其考入高校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会使其对所选专业存在一定的主观想象和错误认识,那么,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能够在不变换专业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微调的机会,

7、改变其消极态度。相反,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让众多选择旅游专业的学生定位模糊,认为所学课程就是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拼凑结合,一些实践课却由于缺乏实验室或者实习基地而成为纸上谈兵。 在定位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就业机会减少,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使得毕业两三年的学生选择其他出路,造成旅游方面人才流失严重。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由各相关课程组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体系内课程给予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深度和广度应能使他们用来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在由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的四大主体中,前两个属于作为旅游管理人才必备的

8、通用性基本理论知识,后者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定位自主选择的。根据这种高校普遍采取的标准出发,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三位一体化”模式。 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的“三位一体化”模式分析 当前,全球旅游的趋势向着国际化、多元化、体验化和自由化发展,包价旅游已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这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经验丰富,阅历广,学历高的高素质人才方能适应。如何厚积薄发成为服务能力和管理知识兼有的全才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目标的核心内容。鉴于此,笔者提出“三位一体化”模式。 (一)实践应用型 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应用性要求强,作为大学本科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理

9、论知识,而且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学习中培养专业服务态度。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实践应用能力可以说是理论知识和服务观念的基础,没有很好的实际操作过就无从谈起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就无法体会服务意识对旅游各个行业的重要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唯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很多大学本科的旅游专业学生总认为自己比高职、大专学生起点高,就业定位一开始就是管理人员,这样势必造成就业困难。其实,旅游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往往还承担培训新员工的工作重任,所以要成为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的管理知识。 因此,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0、通过专业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实践内容,寒暑假期的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有层次,有阶段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处于懵懂期的大一新生主要是观摩式的实践教学;大二迷茫期的学生可以教授一些入门级的实践课程;大三面临矛盾期的学生可以从思想入手进行服务能力实习;最后到了大四的抉择期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不同旅游行业的管理实习。这样使其毕业就能就业,很快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管理储备型 旅游管理本科学生仅具有实践应用能力是不够的,要成为真正的管理储备资源、旅游企业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还要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素养。当前,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应用管理人才缺失,从业人员素质低成为普遍现象,加之旅游管理本

11、科生就业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一部分人在步入社会两三年后选择其他行业,造成旅游企业与学校间的供需矛盾。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成为各大院校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各院校修订和现行的课程设计看,已经意识到应用能力的重要性,逐步加大教学实践课程的比重,但是如何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态度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多课程采取的是分段式教授,理论课就是课堂上的传授知识,能力培养在学校主要以观摩、参观为主而且集中在大三、大四阶段。虽然现在很多院校通过定点实习单位来进一步教授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由于校企合作的利益冲突,使其流于形式。

12、对于旅游管理本科生来说,应在实践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对其旅游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经历一定时间的基层工作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成为旅游企业强有力的管理人员。这就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修正,从入学起就有计划的让学生参与实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同时,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创造教师到旅游企业兼职或挂职学习、交流和进修的条件,使其能够深入旅游实践的第一线,及时了解旅游行业的新动态。或直接聘请一些水平和能力都比较突出的旅游业界管理人员到学校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三)学术研究型 作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阶段,不仅是为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也是为研究生培养做

13、基础,培养旅游专业教育者和研发人员。所以在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设置中除了对应用和管理的培养外,还应融入对旅游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层次课程安排,对于选择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其他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深的认识,起到产学研相互促进的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三位一体化”模式是对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安排的总体规划,是结合学科特点,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阶段做出的新的模式设计。最终使学生在获得实践应用能力、管理理论知识和了解学术研究前沿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能动力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创新,无论是技能创新还是学术创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海鸿.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4, (9). 2 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9, (3). 3 宋晓微.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职业技术,2012, (5). 4 金英梅,胡天舒.旅游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变革矛盾及其对实践的影响J.旅游论坛,2012, (5). 5 赵莉,薛宝琪.对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6):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