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地区旅游业女性从业者问题研究摘 要:民族地区旅游的开发给少数民族妇女提供了众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目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女性从业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业;女性从业者;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44-02 民族文化旅游是“把古雅的土著习俗以及土著居民包装成旅游商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1,其最大的特点是少数民族习俗及少数民族人群本身,包括家庭和社区的生活,都是民族旅游的吸引物。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以民族文
2、化为载体开展的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这一特点及发展趋势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女性,作为旅游业的重要从业者,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又是民族旅游的开发者和参与者。然而,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影响,民族地区女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参与旅游业的层次较低,这些凸显的问题限制了她们在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民族地区旅游业市场需求和女性劳动力供给不均衡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民族地区女性从事旅游业的问题显得尤为得重要与迫切。况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吸纳当地女性参与旅游业的
3、发展,使富余劳动力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有着重大实现意义,同时还能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 一、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女性从业者 (一)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 民族地区旅游的魅力在于民俗旅游景观所承载和体现的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文化。了解和体验当地居民奇特的文化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旅游者正是为了追求这种跨文化的享受才参加旅游。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当地发展经济、对外树立形象的重要资源,这就要求民族地区旅游业应该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开展的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活动。 (二)民俗
4、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的主要资源 民俗文化被有些学者称之为“生活文化” ,讲究的是质朴和真实。这种文化展现的是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供游客边游边赏。因此,当地人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当地少数民族妇女最能体现民俗文化的内涵,其举止、言谈、服饰等真实、自然地展示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成为民族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旅游发展体验化趋势 旅游心理学研究表明,旅游者外出旅游所追求的就是一种与自己原来居住环境和文化相异的体验,绝大多数游客到民族地区旅游都以了解和体验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为主要目标。开展体验化的旅游活动,旅游者才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民族地区民众的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和当
5、地人的生活方式,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四)资源的脆弱性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存在显著的脆弱性和不可逆性,其特殊的文化和生态环境必须是保护性的开发。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外地游客的大量涌入,异地文化的逐步渗透,传统民俗文化的原生态必然遭到强烈的冲击和淡化;民族文化一旦商品化就会导致传统文化的同化、变异和流失。另外,民族旅游大众化还会造成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污染。 二、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对女性从业者的要求 (一)旅游业参与的主体力量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女性的参与,民族地区女性参与民族旅游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女性不仅是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重要从业者,更是民
6、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少数民族独特的价值取向和习俗文化最能体现在当地少数民族妇女的服饰、生产、生活方式上,她们所创造的民族工艺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歌舞文化等都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这种客观性要求女性不仅是民族旅游发展的主体力量,还要身肩多重角色与重任,女性不仅要承担旅游活动中的主要工作,还肩重着推广当地文化和保护当地环境等多项重任。 (二)文化宣传大使形象代言人 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说过,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部分生活只有妇女才能较深刻地理解。由于其生存的特定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造就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和风俗民情,这些民族文化的异彩必然在当地妇女身上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可以说,少数民族妇女是
7、本民族的“活文化” 。因此,少数民族女性常常成为民族地区的文化符号和形象代言,成为民族风情旅游宣传的主要对象,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这一特点要求少数民族女性应担当向旅游者宣传和诠释本民族文化的宣传大使和凸现民族特性的形象代言人。 (三)民俗文化的传承者与保护者 民俗学者认为妇女是最优良的传承者,能忠实地原样保持着所见所闻,女性所承袭的民族传统文化更接近于文化的真实,她们既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又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同时还是民族文化的开发者,在展示当地民俗风情中她们获取了自信心,认识到了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后就会自觉地传播和促进民族的民俗文化,成为民族文化再传播的重要媒介及旅游发展和文化保护的重
8、要力量。 (四)综合素质要求高 旅游者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印象会受他所接触的从业者的很大影响。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及旅游活动中的直接服务者,当地女性从业者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素质的优劣会往往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民族地区旅游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还要面向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要有参与意识还要有参与的各项能力,这就要求民族地区旅游有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三、民族地区旅游业女性从业者现状 (一)文化水平较低 民族地区的女性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保守、缺乏专业技能,这些问题使她们无法适应越来越高的市场要求,同时还限制了她们在旅游业市场上的
9、发展,造成了民族地区旅游业市场需求和女性劳动力供给不均衡的现象。 (二)参与旅游业的层次较低 民族地区女性参与旅游业的方式大都是旅游歌舞表演、售卖手工艺品或地方特产、餐饮服务等技术层次低、劳动简单重复、就业门槛低的工作,其实质就是女性家庭角色在社会中的延伸,这些工作技术含量低、相应的工资报酬也比较差。并且由传统的父权观念依然存在,妇女在参与地方政治、公共生活和决策过程中受到歧视,旅游业经营中较高次层次的管理、领导、组织活动绝大多数由男性负责,男性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明显高于女性。 (三)收入不稳定,多集中在非正式部门 由于旅游业淡旺季明显,提供的收入波动性大、稳定性差,加上传统的性别分工赋予女性养
10、育孩子、操持家务的沉重责任,女性参与旅游业以临时性工作、兼职居多,多数集中在非正式部门。 (四)缺乏受教育和旅游培训的机会 当前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远远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尤其是少数民族女性缺乏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一方面,是政府与社会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对女性从业者的培训缺乏有效衔接与管理;另一方面,是职业培训教育体系不完善,对如何分层次培养女性旅游人才、培训方法是否适合当地少数民族女性学习的特点、培训保障政策是否到位这类问题缺少研究。 四、民族地区旅游业女性从业者问题对策建议 (一)政府的扶持 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女性从事旅游业,不断拓宽旅游业女性就业的领域,为妇女参与旅游
11、业决策和管理提供的政策保障,确保妇女与男子平等参与公共和私营部门各领域、各级别的所有旅游活动,重视女性就业者的职位,设定主要管理岗位上女性的比例。加强女性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女性到旅游企业就业营造氛围、疏通渠道、创造条件。在工作时间和报酬的问题,要依法加强对旅游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会保险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女性在旅游单位就业的合法权益。二是为女性提供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向女性倾斜,为女性提供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扶持,使女性在旅游业发展中减少资金压力。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两方面为女性建立健全的人才保障和利益机制,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女性从业者营造一个良好
12、的工作环境。 (二)加大培训力度,多渠道提高女性旅游就业者技能 民族地区旅游业女性从业者的培养要通过多渠道进行,由政府来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是搞好旅游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政府要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给予旅游人才培养长期支持,对当地女性旅游从业人员实行免费的岗位培训,尤其是岗位证书的培训,让从业者持证上岗。经常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培训班、送教上门 、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三)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民族地区旅游业女性从业者的培训要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特别强调针对性、实践性。要针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女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内容。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使受训者一看就懂,
13、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培训中可以先扶持一批文化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妇女为带头人。 在培训的内容上不仅要包括与旅游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经营管理、接待服务、工艺品加工等必要的技能培训,还包括从业者的素质和转变观念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一是提高女性从业人员素质和思想观念的教育,促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明习惯、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充分认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意识到民族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二是对女性从业人者进行旅游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如普通话培训、营销知识、食品卫生知识、安全常识等。三是服务礼仪和服务技能方面的培训,使从业者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提供的服务达到规范化
14、和标准化,树立文明、热情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四是开展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当地女性能充分了解自身的民俗文化、民俗风情,树立起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使之能够在旅游活动中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又成为本民俗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与保护者。 (四)女性自我发展 女性参与旅游业的过程也是在自我发展的过程,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市场意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价值观念,认识到旅游开发给带来各种机遇,为她们带来新的社会身份,赋予新的社会角色,实现由个体家庭劳动者向市场经营者、由家庭服务者到公共服务者的转变。从事旅游业过程中女性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实践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15、,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获得劳动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的机会,体现自我价值和对未来信心的增强。 民族地区的女性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民族旅游的发展也给少数民族妇女提供了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旅游业与妇女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要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两方面为女性建立健全的人才保障和利益机制,各级部门、相关单位要为女性提供多渠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女性自身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我发展,从政府、部门、个人多方面来逐步解决民族地区女性旅游就业中的各项问题。 参考文献: 1 Valene Smith ed.Cuna Women and Ethnic Tourism:a W
16、ay to Persist and an Avenue to Change A.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C.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7. 2 金少萍.云南少数民族妇女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5). 3 钟洁.中国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女性问题研究进展J.妇女研究论丛,2010, (2). 4 周爱萍.纳西族女性在丽江旅游业参与中的角色分析J.思想战线,2010, (S1):143-148. 5 张瑾.民族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妇女影响的人类学探讨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4):29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