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商住楼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34903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高层商住楼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某高层商住楼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某高层商住楼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某高层商住楼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某高层商住楼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某高层商住楼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摘 要: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建筑转换层的特点,从而结合工程设计实例,针对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地探讨与研究,主要从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竖向设计、结构计算和转换层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及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布置;竖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涌起,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后来陆续开始在高层住宅底层设置生活福利设施,并且开始大量兴建集吃、住、办公、购物、停车等为一体的多功

2、能综合性高层建筑,尤其是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并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一大趋势。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转换结构构件需要承受其上部结构所传下来的巨大竖向荷载或悬挂下部结构的多层荷载,使得转换结构构件的内力很大,竖向荷载成了控制转换结构构件设计的主要因素。 (2)转换结构构件通常具有数倍于上部结构的跨度,转换结构构件的竖向挠度成为严格控制的目标。因此为保证转换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致使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不可避免地高而大。 (3)结构中由于设置了转换层,沿建筑物高度方向刚度的均匀性会受到很大的破坏,力的传递途径有大的改变,为竖向不规则结构,这决定了转换层结构不能以通常结构来进行

3、分析和设计。竖向不规则结构的定义见抗规第 3.4.2 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类型见表 1。 表 1 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二、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设计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商住楼,位于广州市市中区,建筑面积为 2.4 万。建筑平面复杂,地下 2 层,地上 22 层,总高度 75m。其中,1、2 层为大空间商场,3 层以上为住宅,地下 1 层为汽车库,地下 2 层为人防工程和设备用房。1 层商场及住宅标准层平面如图 1、图 2 所示。 图 11 层商场平面(单位:mm) 图 23 层以上住宅标准层平面(单位:mm) 场地土为 II 类,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丙类建筑。结构转换层设在2

4、层顶板,转换层以上住宅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转换层以下商场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均为二级。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桩径 700mm),桩落到中风化闪长岩上,入岩深度 700mm。桩长 1525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3500kN。柱、墙下设承台(承台厚 10001900mm),承台之间设连梁(断面 600mm1000mm),空余部分设挡水底板(板厚 600mm)。 2.2 结构的整体设计 (1)住宅部分轴网与下部商场部分轴网虽然上下不重齐,但可以协调。最后决定采用梁式转换层,转换层位于 2 层顶板。 (2)由于建筑功能所限,住宅部分的剪力墙只有中部交通筒及少

5、数剪力墙可以落地,其他部分剪力墙无法直接落地。为了增强转换层以下结构的刚度,经与建筑专业协调,决定加厚剪力墙较少的中央部分厚度到 600mm,其他部分厚度为 400mm。这样,既较好满足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又解决了建筑质心与刚度中心尽量接近的问题,提高了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扭能力。经过调整后,结构的形心与质心接近重合,x 方向差 ex=260mm,y 方向差 ey=430mm。 2.3 结构的竖向设计 (1)为了保证主体结构沿竖向刚度均匀,使转换层上、下层的刚度接近,避免刚度突变而形成薄弱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中规定,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上、 下层抗侧移刚度比 Y

6、e =1H2/2H11.3。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保证上部住宅剪力墙强度及层间位移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上部剪力墙数量,减薄厚度(250mm,200mm),而且开有较大的施工洞口,转换层以上剪力墙连梁尽量减小高度,转换层以下剪力墙厚度加大( 400mm,600mm),以减小结构上部刚度,增大下部刚度。 2)转换层以上混凝土强度等级由 C40 过渡到 C30,转换层以下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 C45。采取以上措施后,转换层上、下层的刚度比在 x方向为 1.14,在 y 方向为 1.00,结果较为理想。 (2)为了有效地将水平地震力传递给剪力墙,在应力较集中的楼层,将楼板加厚。1 层楼

7、板 (地下室顶板)和 3 层楼板(转换层板)加厚为 200mm。4 层楼板(转换层的上一层)和顶层 (屋面板)分别加厚为 150mm和 120mm。 (3)调整框支柱总剪力不小于 0.2Q0。为了增强框支柱的延性,框支柱轴压比控制不超过 0.65,配筋率为 1.22%1.33%,体积配箍率为1.62%,框支柱箍筋采用全高加密,并在框支柱中间增加芯筋,如图 3 所示。框支柱纵向钢筋全部采用机械连接。 图 3 框支柱配筋(单位:mm) (4)框支层剪力墙轴压比控制在 0.4 以内,配筋率为 0.6 %,剪力墙暗柱配筋率为 1.5 %,其体积配箍率为 1.2 %左右,保证了剪力墙有足够的延性。 2.

8、4 整体结构的自振周期及变形 整体结构计算采用 SATWE 程序,并用 TAT 程序进行复核。按 6 度抗震设防,计算结果如下:结构的自振周期为 T1=1.22 s,T2=1.00s,T3=0.91s。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及偶然偏心( 5%)地震作用下:x 方向的最大位移 9.09mm,x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 0.58mm。x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28。y 方向的最大位移7.12mm,y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 0.42mm。y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28。 风荷载作用下:x 方向的最大位移 7.02mm,y 方向的最大位移 4.05mm,最大层间位移 0.41

9、mm。 比较风荷载与地震作用,按地震作用下产生的较大侧移变形计算,楼层层间相对位移为 u/h=1/49641/800。 结构以扭转为主的最大周期为 TT=T3=0.91s,TT/T1=0.75。可以看出由整个结构刚心与质心偏差造成的扭转效应不大。 2.5 转换层设计 (1)特殊框支梁的设计 按规范要求转换层上部的剪力墙宜直接落在框支主梁上,但转换层上下部轴网不重齐, 有一处很难做到。最后决定把该处设计成等高交叉框支主梁,以满足规范的要求。 (2)框支梁的计算与构造 1)框支梁计算采用 SATWE 程序,并用 FEQ 程序进行复核。 2)按规范要求框支梁上、下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为 0.4 %,

10、本工程计算的配筋率均大于 0.4%,满足要求。 3)框支梁的断面为 800mm1800mm。其上下部纵向钢筋均直通到框支柱内,其腰筋间距:梁下部为 100mm,上部为 200mm,直径为18。框支梁的箍筋沿全跨加密,间距为 100mm,直径为14 和16。以上构造均满足规范要求。 (3)转换层楼板 按规范要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80mm,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楼板中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本工程楼板厚度为 200mm,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为 0.3%。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工程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根据实际工程情况,从建筑功能、结构受力、设备使用、经济合理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结构的选型和柱网布置,使之更加适合建筑要求。(2)转换层结构的高层建筑受力复杂,在严格控制层等效剪弯刚度比及层侧向刚度比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结构构造措施,在地震区,采用转换层结构是解决复杂平面及体型转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转换层结构的高层建筑在进行整体计算后,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构造设计。 参考文献 1李中军,徐茂江,李龙.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8. 2覃文胜.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